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2-12-17 15:47:21

55张卸妆古书画首度亮相苏城

55张卸妆古书画首度亮相苏城
  从今天开始,55张中国书画史上声名显赫的重要传世精品画作将以一种从未与今人见面的状态,在苏州雨村美术馆中公开亮相。“看:溪山更清远———祛除鉴藏款印恢复原貌的古书画与未祛除鉴藏款印的高仿古书画对照 展”全国巡展的第四站来到了苏州,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朝韩滉《五牛图》、苏轼《黃州寒食诗帖》、元代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明朝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等在内的55组现存名画的高仿品与祛除鉴藏款印的原貌品,将首 次以“对比展”的方式供艺术研究者和书画爱好者观摩。

  鉴藏款印对古书画  是一种“另类污损”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倪志云是此次展览的策划者,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上,倪志云对目前收藏在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藏家手中的传世名画,有着自己的解读:“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期间,我在《从宋徽宗到清高宗———内府鉴藏款印与古书画污损》这篇论文中谈到了内府鉴藏款印对古书画的污损问题。”

  不久之后,一个偶然的契机,倪志云看到女儿在电脑上用 photoshop 软件处理照片时,把照片上的一些瑕疵给除掉了。“我就联想到可不可以用这个方式来处理古书画上的鉴藏印章和题款。因为,我本人是很反感这些人为的、后加上去的题款和印章。”

  作为一个美术史研究者,倪志云非常熟悉传世名画的鉴藏印章变化过程:“最初的鉴藏印章出现在画面上确实是不得已,刚开始都是盖在画面以外,藏家们还是很克制的,后来就直接盖到画面上。再后来,明代的项元汴开始使用鉴藏印章。到了乾隆皇帝手上,他不仅大量使用印章,而且还在画作上直接题款。———这种做法远远超出了确保鉴藏款印作为真迹流传有序的意义。”项元汴和乾隆皇帝知道这些杰出的画作会被后代保存,他们是想借助这些画作的保存,让自己的名字流传百世。倪志云对乾隆的指责非常严厉:“乾隆皇帝以为自己是至尊。其实他就是一个附庸风雅喜欢卖弄的皇帝,他把皇宫收藏的历代书画名品当成了他写字盖章的一个底子。他在这些作品上盖章、题款从来不考虑对原内容的损坏。画面上哪里有空间,他就在哪里盖章、题款。一点也不顾及这样会对原画面有什么破坏。比如,他在王羲之作品旁边题的字比王羲之原作品中的字还要大。乾隆皇帝对古书画的污损,实在是一种令人厌恶至极的行为。有了电脑技术的帮助,我自然想到要把这些鉴藏款印除掉。”

  除“污损”过程   也是一项研究

  不可回避的事实上,越是有名的画作,其上的题款、印章就越多,对于它们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扫而空呢?

  倪志云认为应该分不同层面来考虑。首先,古代名画上盖有鉴藏款印是历史形成的一种现象,需要科学、理性地加以区别对待。“比如,宋徽宗就曾经让蔡京在他的一些画作上题诗,甚至是他要求蔡京题诗。因此,蔡京的题款虽然不是宋徽宗本人的,但却是宋徽宗要求前者题写的,这个题款就应保留。受宋徽宗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元朝越来越多。此外,倪瓒、黄公望这些文人画家不仅自己在画作上留下了不少题款,还有意识的在画面中‘留白’,然后再邀请一些友朋、同道在自己画作上题款。形成这种格式以后,一些有明显留白的作品一旦流传到爱好者手上之后,这些人就会在画作上添加题款。比如,倪瓒去世以后,他的一些画作落在某个朋友手上,他就在倪瓒的画作后面添加题款。这种形式的印章和题款属于文人画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具有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的性质,这是形成文人画的一个惯例。所以这类非画家的题款、印章也应该保留。”

  倪志云特别表示对各类收藏机构现在拥有的、藏品上历代留存的一些鉴藏款印没有丝毫改变的意图。“我们并不是要去除原藏品上的鉴藏款印,而只是通过现在的高仿真印制品来消除这些鉴藏款印给观赏、研究带来的不便。展览不妨碍对原作品收藏品的历史见证。”

  校企联手推“对比展”   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此次展览是由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美术学系、中国画系以及雨村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我们学校图书馆一直在联系购买日本二玄社以及北京东方博古的高仿印刷书画艺术品用以学生翻阅学习,当然这些高仿品都是仿制博物馆现有藏品。如果利用电脑技术把书画上鉴藏的款印除掉,再用高仿印制的技术把书画本来的面貌还原出来,学生们就可以看到那些没有被鉴藏款印污损过的作品原貌。这是我们现代人能想到、并且可以用现代技术做到的一件大好事。”

  倪志云找到的合作伙伴正是北京东方博古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专营博物馆传世国宝高仿(复)制品的专业机构,是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仿复制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二玄社取得中国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的同意,以特制的宽5米、高2米的照相机拍摄、印制了一批中国古代书画精品,使古法书名画以原大原色化身千百。近年来,东方博古公司在技术上较日本二玄社有更进一步的改进提高,达到了按原材质复制的水准,即原作是纸本的用宣纸复制,原作是绢本的就用质地相似的绢复制。

  据悉,自今年年初在北京首展以来,“对比展”在重庆、成都受到了高校师生、书画家、艺术爱好者的好评,“不少观众对于首批的55张原貌画作非常惊艳,希望我们能继续这个工作。”东方博古负责展览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倪志云表示:“我希望这个展览可以让今天的人们明白,不管是古代书画作品还是当代艺术作品,我们都应该珍视艺术作品本身的状态,应该尽量尊重原作品的面貌。”(来源:姑苏晚报  李婷)

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12-12-20 22:58:54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2-12-31 19:58:12

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13-1-28 19:28:1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55张卸妆古书画首度亮相苏城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