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08-9-9 16:37:56

木笔作画 脱胎塑像

  木笔作画   脱胎塑像
浦江八旬艺人金书萍有“独门功夫”

    浦江县前吴乡塘岭金村的金书萍老人,已经85岁高龄,却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不为人知的是,老人拥有两种“独门功夫”:一是用木笔绘画写字,而且能双手同时并用,这在全国也少有;二是脱胎雕塑,其技艺保留了古代的传统工艺。

    据了解,金书萍老人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祖父和大伯都是知书达理、能书会画的文化人。受家庭影响,他自幼酷爱书画和诗词,喜欢信手涂鸦,随便折条树枝在泥地上一画,就能画出飞鸟走兽……

    木笔作画堪称一绝

    木笔书画,顾名思义就是用木头做成的笔书写和画画。笔者到金书萍的画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笔架上形形色色的木笔,有菱形的、三角形的,还有一枝匕首状的笔,乍一看像小孩子的玩具,这是金书萍自己设计制作的。别看木笔简单,实际上挺有讲究。据介绍,木笔有硬笔和软笔之分,硬笔是用木片制成,软笔是用竹片制成丝状或笋壳裁剪成形再用针线缝制而成。

   金书萍说,制作木笔不容易,从事木笔书画也比毛笔书画更难。木笔书画在构图、用色等各方面比毛笔书画更注重运笔的技巧。特别的绘画工具形成了特别的绘画风格,用木笔写出来的字和画出来的画,其效果与毛笔书画截然不同,木笔书画线条遒劲有力,它的风格用“硬实”两个字来形容很贴切。几十年来,金书萍积累了一整套木笔绘画的经验。

    金书萍真正与木笔画结缘,还得从他19岁那年说起。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他怀着满腔热情投身抗日宣传活动,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他在抗日宣传过程中被误解,于是只能四处流浪卖艺为生。他的足迹遍布江苏、江西、山东、福建等地,一路上以卖字画维持生计。也就在流浪途中,他认识了一位专门从事木笔绘画的人。那人用木笔蘸上水墨和颜料,“笔”舞丹青,墨走龙蛇,不一会儿就能在纸上画出一棵挺拔的松树。从此,金书萍开始迷上了木笔书画。一有空,他就琢磨着怎样制作各种木笔,尝试用不同形状的木笔写字、作画。不仅如此,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还学会了用双手同时书写和绘画的技能。

    脱胎雕塑技艺非凡

    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在艰苦的流浪生涯里,金书萍还掌握了雕塑技术。木雕、石雕、泥雕等等他都能来一手,但技术难度最高的是塑脱胎佛像。据史料记载,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工匠们用脱胎技艺塑佛像。他们先用泥塑好佛像造型,然后把麻纤维包在泥像上,再往纤维上涂生漆,干燥后表面形成坚硬的固化漆层,然后再往固化的漆膜上涂生漆,往漆上贴麻纤维……如此反复几次后,在泥像外面就形成了一座生漆与纤维复合的佛像,再用水把里面的泥冲去,就成了脱胎佛像,这种佛像具有轻巧、坚固、耐久的特点。金书萍塑脱胎佛像的技巧与古人一脉相承,只是凝固层的使用材料大同小异而已。

    上世纪80年代初,金书萍应邀为温州青田的寺庙塑脱胎四大金刚像,每到晚上,在四尊脱胎佛像内点亮灯光又有另外一番观赏情趣,俗称灯彩佛像雕塑,其惟妙惟肖的造型和独特技艺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1984年,金书萍应邀为杭州天竺寺塑一尊脱胎贴金观音佛像;1996年春节,为义乌小商品城塑了两座脱胎灯彩牌坊;1997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金华碑林筹建处请他塑了一个脱胎邓小平像……

    金书萍最难忘的是他62岁那年,浙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胭花泪》,邀请他为影片制作背景。背景里的海神庙、海神爷、小鬼等道具均是他用脱胎技艺塑成的,云彩、波浪等景观是他用木笔画的。这部电影让他的绘画、雕塑、设计等各方面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多才多艺让导演和演员赞不绝口。浙江电影制片厂为表谢意,专门给他送来了“民间艺库”的锦旗。(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张玉莲 )

张立宇 发表于 2008-9-9 17:40:23

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08-9-9 17:57:20

荣阳 发表于 2008-9-28 17:14:24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9-3-12 20:21:5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木笔作画 脱胎塑像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