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9-28 07:16:58

国美现象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国美现象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看2008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本科毕业作品展的思考

                                                                                                   

   7月份我收到中国美术学院2008届书法系毕业生谭文选和马少华二位先生惠寄的《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生毕业作品集》。我已经在网络《书法江湖》上仔细的看了他们的作品,当时有许多的感慨,收到作品集以后就想谈谈自己这方面的一些想法,可思索的东西太多,拖了靠近一个月将自己的思绪整理了一下,浅析自己对国美书法教学的一些理解和08届书法本科生毕业作品的一些感受。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浙江美院,书法系的前身系创立于1963年的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当时的教授有:潘天寿、陆维钊、吴茀之、诸乐三、朱家济、沙孟海、方介堪、陆俨少、陆抑非等。 1979年,由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刘江、章祖安等5人组成指导小组,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年起,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建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学培养体系,并日臻完善。书法系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美术书法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第一个科班的书法专业最高学府,中国美术学院培养了朱关田,祝遂之,陈振濂,邱振中,王冬龄,张小弟,牛子,王义军,鲁大东,张爱国,汪永江,冉明,谭文选等等一大批老中青书法家。

一:中国美术学院有何点石成金的良方?
许多年轻学子,由一个书法爱好者考到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经过几年的培训,教育,出来就能在国展中入选或者得奖,体现了一个高的创作理念,从“广西现象”到学院派书风的流行,说明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的成功。而我们许多老先生功力不可谓不深,用功不可谓不勤,天赋不可谓不高,可写了一辈子的书法到最后连国展的大门在什么地方还没有搞得清,这是为什么?
神话小说中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些青年到了国美究竟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就能如此厉害。我想首先是国美的师资,取法务上,国美有中国第一流的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他们在中国书法届的权威决定了这批青年的眼界将很高,对书法的取舍将会有的放矢,不会走弯路。
其次,是对技法的严格训练。有好的创作理念,有好的创作模式,没有很好的功力和技法一切都归于零,一切都建立在空中的楼阁,是虚幻中的海市蜃楼。在《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生毕业作品集》中我看到相当精熟的技法,
如贺文彬同学的草书尺牍,将黄山谷的线条跌宕和二王草书的妍美有机的揉合,舍去了黄山谷的抖擞之气,将线条的弹性和张力发挥到极致,绝对可以用“百炼成钢绕指柔”的佳话来形容。还有冉明的篆书《姚芒父题画诗》四条屏,是玉箸篆,线条绝对没有变化,给人以圆润,选美,精道的感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真不敢相信是一个二十多岁小伙子的作品。
最后我觉的是形式上的创新。许多年前,当我们许多书法爱好者还在老老实实写字时,投国展最多也就是色宣时,我们国美的高材生张小弟和陈国斌先生在广西的一批学生于1993年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中掀起了制作﹑装饰旋风。他们的成功取决于当时的评选改革,可后来我在查资料中发现《中国书法》1993年第6期评委座谈会发言纪要中,许多评委对形式的创新还是提出了警告,虽然他们自己评选时觉得作品赏心悦目,很是享受,自己也投了一票,可结果出来,他们又都不能接受,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可叹。时代在变幻,书法也要与时俱进,而国美的老师敏锐的感觉到了,勇敢的抓住了,深刻的研究了,把这个信息,把这个理念传达给了学生。在2008届学生作品集中,我也看到他们不遗余力的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表达的理念都有清晰的认识,可以讲,每一件作品都是有意而为之。优点?缺点?传达给我们书法爱好者一个讯息,国美书法的创作形式往往大于内容。
二:风格多样性的思考:
   在《书法江湖》上,我看到这批青年的许多作品。看《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生毕业作品集》中的作品虽然少了一些,但也能读到他们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博涉。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是多方面学习的好时机。读千卷书,行千里路是青年一代做学问的最好的方法。还拿冉明先生来做例子,《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生毕业作品集》中收录了他的三方印,一方是古玺风格,一方是汉印风格,一方是师法赵之谦的风格。风格的多样性使我感到他们的专研和刻苦,眼界的广大。另一方面我有了种莫名的担心。临古﹑摹古﹑仿古﹑拟古是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阶段,从无我到有我的过程是学书法者所必须的,而我从作品集中看到许多青年才俊们的作品的多样性,但都是古人﹑时人的东西。一个人有多种风格,没有自我的创作思想,没有自我的个性风格,显示了他们的应试味道,有点为作品展而作品展的创作观点,没有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和创作历程。这种功利心如果扎根于这些刚刚步入书坛的青年书法家们的大脑里,我有的担心,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亦步亦趋的摹古,似是而非的拟古都是书法创作中的急功近利,都是书法创作中的杀鸡取卵。国美的青年才俊们,你们的书法道路漫长,一定要如你们的老师白砥先生所提箴言:“厚积薄发”!历史上重复古人,重复时人的书家没有一个会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足迹的。这个道理你们肯定懂。
三:国美教学的优劣:
前面已经谈到国美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坛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最近几年国美书法系的高材生的沉寂。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国美书法系是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是倒退。还有人在网上爆料说,国美的教学现在是“放羊吃草”,言下之意是老师不负责任,还有网友说2008届某人的展览作品是临摹抄袭的等等。对于老师的爆料,我知道有点夸大或者虚构,但国美书法系的逐渐沉寂却是事实,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许多高校相继有了书法系 ,中国美术学院已经不是一家独秀,国美的许多教学观点和理念已经被许多高校而采纳,甚至在国美书法教学的基础上有了提高和创新,而国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有点滞后了。另外,现在国美的书法教学有点像工厂流水线操作,有一套完整的模式,好的方面是人才的快速成长,不利的方面是造成了学生的名利心的极度膨胀,不能脚踏实地的临摹创作,做学问,一个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泯灭了自我个性的成长,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写这篇拙文时,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又重温了20多年前沙孟海先生为了当年的五位书法研究生(朱关田,祝遂之,陈振濂,邱振中,王冬龄)在病中写给刘江教授的大札。大文中读出老一辈书法大家对学院书法的一些教学理念的想法,今天读来还是那么的感染我们,沙孟海先生的观点还是那么的深刻,还是那么的无私,还是那么的富有责任感,还是那么的润物细无声,深刻的鼓舞了我们,书友们看了沙孟海先生的大札后,肯定和我一样有对老一辈书家的崇拜之情。当今书坛许多人,许多事使人变得浮躁,我们应当以前辈的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来对待,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愿于书坛的诸位朋友和老师及中国美术学院2008届的青年书法家们共勉。





附沙孟海先生大札全文:


刘江同志:
   各位想可回校,行万里路,收获一定很多。我因患膀胱癌来北京就首都医院诊治,估计暑假前不能回校,深为抱歉,鉴于此次全国书展于座谈会的倾向,书法篆刻应重视传统,这与我们平日主张是符合的,说明群众意见是正确的。现在我对五位同学(注:朱关田,王冬龄,祝遂之,邱振中,陈振濂)学习研究上想到几点小意见:
    1:全国书展评选上注重篆体的正伪,这是对的,古文籀篆变化繁多,我们学习,主要应抓小篆。对小篆的形体结构,必须加一番切实功夫,及早打好基础。我上次建议做《篆诀》注释,或可着手进行。五人同往或逐段分工,可商量一下,这工作可包括暑期在内。
   2:听说全国书展正楷极少,我们对正楷功夫应加以重视,是否各人就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典型作品中选取一﹑二种经常临习,这也是基础。所谓典型作品,应将刻手不佳的碑版除外。刻手不佳的碑版非无可以取法之处,但只供参考,不作为正式临习对象。这也许是我的偏见。
    3: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章传记,或是金石考古,……当前书法界主张不一,无所折中,但如启功先生有学问基础,一致推崇,颠扑不破。回顾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上海滩上轰动一时的人,技法上未始不好,后来声名寂然,仅是缺少学问基础之故。这点我们要注意。
   4:学问是终生之事。学校规定研究时间只短短两年,希望在两年中打好坚实基础。一方面多看多写,充分了解字体原委变迁,博取约守,丰富自己创作的源泉。
    另一方面还必须及早学会阅读古书能力,查考古书能力。这里所谓古书,不仅仅限于直接有关书法的书。阅读能力,请听听章祖安先生的意见。查考能力,我感到最好注意“目录学”。康南海勉励后生做学问,先看看张之洞《书目答问》(此书标名张之洞,实是缪荃孙代笔)。各位如有兴趣,也不妨看看《书目问答》,全面了解古书类目,对今后做学问有不少帮助。
    5:凡为学问,贵在“转益多师”。各位研究学习,第一要虚心。我们几个人多少有一日之长,趁现在集处一堂,可以共同研讨,同学之间也各有短长,可以互相切磋。第二要有大志。常言道“抗志希古”(古是指古人的长处),各位不但要赶上老一辈,胜过老一辈,还要与古代名家争先后。潘,陆二先生创办这个专业,有远大的理想,可惜他们已不在人间。现在书法专业只我们一校,国家赋予的任务甚重,我们要特别珍重。
    以上意见是否存当,请你和诸,章,诸先生指正!
   我因病床还未补上,在家等待,大约明后天可住入。驰想南天,家书代面,信手拾牋,只供参考。

此问各位先生各位同学近好!
沙孟海6月15日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8-9-28 12:12:42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08-9-28 16:08:59

张立宇 发表于 2008-9-28 23:08:29

夜语风荷 发表于 2008-9-29 16:23:13

您还有多少精彩文章?请多多发来,荷决定从今天起好好向先生学习了~~~学学问,更学态度~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9-29 17:26:28

原帖由 夜语风荷 于 2008-9-29 16:23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您还有多少精彩文章?请多多发来,荷决定从今天起好好向先生学习了~~~学学问,更学态度~
领导,都发上来没有人看,都是以前写的文章有空就发,请您指教。

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12-8-20 08:24:0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美现象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