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1:01

网络免费淘宝独门秘籍【汲古斋主人08评点书家总汇】


       今年我6月份上网,总的来说很幸运,在各大书法网站的了许多书法资料和斋名,我感谢诸位赐我作品集和大作的书家朋友。
       今年在纸媒发表了10余篇拙文,但没有可读性,就是混稿费。我觉得马上就要新年了,本来准备懒一下,不发文集稿了,可由于最近几天得了好几本书,我又得意忘形,高兴,觉得应该要感恩,就把自己一些得到的图书和大作发到网上,并且把我跟帖得奖的拙文也一并发上来,让朋友们借鉴,我会告诉朋友们如何的,免费得宝,不收一分钱,绝对实用和有效,唯一的要求就是朋友们顶我的帖,最近【百家争鸣】人气不旺,我发了一个王铎的文集,是理论于图片结合的文章,本想在【百家争鸣】版凑凑人气,可我们杨坛主到好,给我移到了【古代书法】给别的版主做了嫁衣,今天我这个稿可是书法鉴赏文章,绝对是我版的内容,不能在给我转了,谁移动我跟谁急,呵呵。
       得奖秘籍,在文稿的最后,所以麻烦朋友多点击。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1:14

这是我第一个网站得书,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国美的教授老爱专门发文提出不同观点。



国美现象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看2008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本科毕业作品展的思考




      7月份我收到中国美术学院2008届书法系毕业生谭文选和马少华二位先生惠寄的《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生毕业作品集》。我已经在网络《书法网站》上仔细的看了他们的作品,当时有许多的感慨,收到作品集以后就想谈谈自己这方面的一些想法,可思索的东西太多,拖了靠近一个月将自己的思绪整理了一下,浅析自己对国美书法教学的一些理解和08届书法本科生毕业作品的一些感受。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浙江美院,书法系的前身系创立于1963年的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当时的教授有:潘天寿、陆维钊、吴茀之、诸乐三、朱家济、沙孟海、方介堪、陆俨少、陆抑非等。 1979年,由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刘江、章祖安等5人组成指导小组,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年起,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建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学培养体系,并日臻完善。书法系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美术书法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第一个科班的书法专业最高学府,中国美术学院培养了朱关田,祝遂之,陈振濂,邱振中,王冬龄,张小弟,牛子,王义军,鲁大东,张爱国,汪永江,冉明,谭文选等等一大批老中青书法家。

      一:中国美术学院有何点石成金的良方?

       许多年轻学子,由一个书法爱好者考到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经过几年的培训,教育,出来就能在国展中入选或者得奖,体现了一个高的创作理念,从“广西现象”到学院派书风的流行,说明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的成功。而我们许多老先生功力不可谓不深,用功不可谓不勤,天赋不可谓不高,可写了一辈子的书法到最后连国展的大门在什么地方还没有搞得清,这是为什么?

       神话小说中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些青年到了国美究竟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就能如此厉害。我想首先是国美的师资,取法务上,国美有中国第一流的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他们在中国书法届的权威决定了这批青年的眼界将很高,对书法的取舍将会有的放矢,不会走弯路。

       其次,是对技法的严格训练。有好的创作理念,有好的创作模式,没有很好的功力和技法一切都归于零,一切都建立在空中的楼阁,是虚幻中的海市蜃楼。在《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生毕业作品集》中我看到相当精熟的技法,

       如贺文彬同学的草书尺牍,将黄山谷的线条跌宕和二王草书的妍美有机的揉合,舍去了黄山谷的抖擞之气,将线条的弹性和张力发挥到极致,绝对可以用“百炼成钢绕指柔”的佳话来形容。还有冉明的篆书《姚芒父题画诗》四条屏,是玉箸篆,线条绝对没有变化,给人以圆润,选美,精道的感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真不敢相信是一个二十多岁小伙子的作品。

       最后我觉的是形式上的创新。许多年前,当我们许多书法爱好者还在老老实实写字时,投国展最多也就是色宣时,我们国美的高材生张小弟和陈国斌先生在广西的一批学生于1993年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中掀起了制作﹑装饰旋风。他们的成功取决于当时的评选改革,可后来我在查资料中发现《中国书法》1993年第6期评委座谈会发言纪要中,许多评委对形式的创新还是提出了警告,虽然他们自己评选时觉得作品赏心悦目,很是享受,自己也投了一票,可结果出来,他们又都不能接受,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可叹。时代在变幻,书法也要与时俱进,而国美的老师敏锐的感觉到了,勇敢的抓住了,深刻的研究了,把这个信息,把这个理念传达给了学生。在2008届学生作品集中,我也看到他们不遗余力的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表达的理念都有清晰的认识,可以讲,每一件作品都是有意而为之。优点?缺点?传达给我们书法爱好者一个讯息,国美书法的创作形式往往大于内容。

       二:风格多样性的思考:

       在《书法文字》上,我看到这批青年的许多作品。看《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生毕业作品集》中的作品虽然少了一些,但也能读到他们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博涉。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是多方面学习的好时机。读千卷书,行千里路是青年一代做学问的最好的方法。还拿冉明先生来做例子,《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生毕业作品集》中收录了他的三方印,一方是古玺风格,一方是汉印风格,一方是师法赵之谦的风格。风格的多样性使我感到他们的专研和刻苦,眼界的广大。另一方面我有了种莫名的担心。临古﹑摹古﹑仿古﹑拟古是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阶段,从无我到有我的过程是学书法者所必须的,而我从作品集中看到许多青年才俊们的作品的多样性,但都是古人﹑时人的东西。一个人有多种风格,没有自我的创作思想,没有自我的个性风格,显示了他们的应试味道,有点为作品展而作品展的创作观点,没有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和创作历程。这种功利心如果扎根于这些刚刚步入书坛的青年书法家们的大脑里,我有的担心,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亦步亦趋的摹古,似是而非的拟古都是书法创作中的急功近利,都是书法创作中的杀鸡取卵。国美的青年才俊们,你们的书法道路漫长,一定要如你们的老师白砥先生所提箴言:“厚积薄发”!历史上重复古人,重复时人的书家没有一个会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足迹的。这个道理你们肯定懂。

       三:国美教学的优劣:

       前面已经谈到国美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坛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最近几年国美书法系的高材生的沉寂。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国美书法系是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是倒退。还有人在网上爆料说,国美的教学现在是“放羊吃草”,言下之意是老师不负责任,还有网友说2008届某人的展览作品是临摹抄袭的等等。对于老师的爆料,我知道有点夸大或者虚构,但国美书法系的逐渐沉寂却是事实,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许多高校相继有了书法系 ,中国美术学院已经不是一家独秀,国美的许多教学观点和理念已经被许多高校而采纳,甚至在国美书法教学的基础上有了提高和创新,而国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有点滞后了。另外,现在国美的书法教学有点像工厂流水线操作,有一套完整的模式,好的方面是人才的快速成长,不利的方面是造成了学生的名利心的极度膨胀,不能脚踏实地的临摹创作,做学问,一个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泯灭了自我个性的成长,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写这篇拙文时,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又重温了20多年前沙孟海先生为了当年的五位书法研究生(朱关田,祝遂之,陈振濂,邱振中,王冬龄)在病中写给刘江教授的大札。大文中读出老一辈书法大家对学院书法的一些教学理念的想法,今天读来还是那么的感染我们,沙孟海先生的观点还是那么的深刻,还是那么的无私,还是那么的富有责任感,还是那么的润物细无声,深刻的鼓舞了我们,书友们看了沙孟海先生的大札后,肯定和我一样有对老一辈书家的崇拜之情。当今书坛许多人,许多事使人变得浮躁,我们应当以前辈的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来对待,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愿于书坛的诸位朋友和老师及中国美术学院2008届的青年书法家们共勉。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1:42

对于2046的展览我看了3遍,首先是题目吸引人,用了王家卫的电影,并且加了许多电影的因素,对他们4人进行了包装,加上开幕式的巨幅展览效果,作品未看,但已经展览的气势是先声夺人,说明展览策划的很成功,很符合时代的要求。其次是4为书法家的作品,其实他们现在都是中国书坛炙手可热的人物,都很年轻,作品对于传统和现代的理解都有极深的造诣,又都是国展高手,可以说是一些学书人的风向标,我从作品中看到了4个人的变法和进步的轨迹,他们没有固步自封或者亦步亦趋,或者飘飘欲仙,而是不断的超越自我,循序渐进,师古,师今,师造化,他们都成功了,感谢老齐给了我们一个视觉盛宴,感谢主办方给了4位书法家一个美丽的舞台,感谢4位书法家给了爱好者一个学习享受的精神大餐,我们也要感谢赞助商,你们取得双赢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最后请一本书法集让我拜读和学习。

[ 本帖最后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08-12-29 14:10 编辑 ]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2:06

11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2:19

111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2:33

许多人写字,一辈子也就是个书法爱好者,而有些人写字,短短的几年,或者十几二十年就能成名成家,而邱先生就属于后者。仔细拜读了邱先生的作品,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才情弥漫。看邱先生的书法给人的感觉是拙朴,厚重,内敛。我最喜欢的是邱先生的章草,笔简意长,惜墨如金,线条没有过多的牵丝,盘绕,加之以仿古纸为载体,古朴气,书卷气,书生气扑面而来。邱先生自己讲,他师法过王羲之,怀素,八大等等,其实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八大山人对邱先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行草书的线条变化微小,粗细较均匀,没有过多的锋芒,比较沉着,从容。比八大山人多了几分潇洒。从作品中能读到作者于古人的不同,多了几分文人的潇洒气,生活比八大轻松,自由,快乐多了,真可谓:笔墨当随时代。
    再回到前面讲到的作者的才情,邱先生属于:有心栽花花也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书家。确实邱先生奔者王镛研究生而去,可偏偏不招,改学书画鉴定,实际上成全了邱先生的事业,邱先生即当了一位专职的鉴定师,书法界也没有少了一位富有才情的书法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人活到这份上,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我们只有羡慕,还要加上佩服邱先生的刻苦和聪慧。

[ 本帖最后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08-12-29 14:09 编辑 ]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2:46

111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3:04

111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3:21

111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9 11:43:36

季德祥先生的隶书对联说老实话并不成功,主要的是笔法过于单调,蚕头燕尾写得很随意,笔意雷同的较多。想把黄宾虹的篆草揉进隶书,但是没有做到和谐统一,刻意之气很浓,反而落款我很欣赏,有白石遗风,对于一个书法家创新和蜕变是前进过程中的拦路虎,我相信季先生一定会成功。

[ 本帖最后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08-12-29 14:12 编辑 ]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免费淘宝独门秘籍【汲古斋主人08评点书家总汇】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