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壹堂冯驹 发表于 2013-12-29 10:54:53

本帖最后由 如壹堂冯驹 于 2013-12-29 10:58 编辑

吴建军 发表于 2013-12-21 16:24
感谢先生关注,
几年前曾写过一个兰亭奖的评论,谈到技法提前,精神隐退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有诸多方 ...

完美作品必须见情见性显精神,创新作品未必有情有性有精神!

吴建军 发表于 2013-12-31 01:50:35

如壹堂冯驹 发表于 2013-12-29 10:54
完美作品必须见情见性显精神,创新作品未必有情有性有精神!

如兄所言,完美作品需要见情见性见精神。
但见情见性见精神就是完美作品么?
当然,还要看如何诠释情、性与精神。
否则说不清楚。

虽然我不知兄所说的情,性与精神如何定义其内涵与外延,
但试想,如果这三样都没了,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所谓新有什么意义呢?

吴建军 发表于 2013-12-31 01:51:55

管布坤 发表于 2013-12-27 16:42
拜读!

管先生客气了,做为同道多指导提意见,帮我进步。这个文又改了一些,暂未发布。

墨舞九曲 发表于 2013-12-31 19:34:40

吴建军 发表于 2014-1-1 10:21:54

墨舞九曲 发表于 2013-12-31 19:34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冷碣观展----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的八点思考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