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岑 发表于 2013-12-31 10:59:23

<<天发神谶碑>>对后世篆刻的影响

<<天发神谶碑>>对后世篆刻的影响
张建成
    《天发神谶碑》因以隶势作篆,字体奇古雄伟,别具一格,而对近世篆刻有较深影响。
    《天发神谶碑》又称《天玺纪功碑》《吴孙皓纪功碑》《天玺碑》《三断碑》等,是东吴的一块纪功碑,建于天玺元年(公元276年)七月,相传为皇象所书,张叔末评曰:“吴《天发神谶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之第一佳迹。”它的艺术特征是以方笔写篆字,开篆书用笔新境界,结字方折紧敛,姿态方劲峭厉,气体高异,格调古拙。因此,后世书家极推重之,争相临习。清代书法家达受、吴熙载、汪洵都有《天发神谶碑》临本传世。
    而且,因《天发神谶碑》结字用笔奇特爽利,清代、近代篆刻家多有循其形迹,从中吸取营养的。如:赵之谦取其笔意,王石经移其字形,齐白石借其结体,融其笔意,皆有所成。
    赵之谦治印有海纳百川之腹,历代金石文字皆为之所取,而且笔法、字法、章法在他手下又为之一变。他取《天发神谶碑》着意在其上方下尖,形如倒菲的笔意上,抓住一点,不计其余,把《天发神谶碑》的这一用笔特征加以扩大、夸张、丰富,通过精心创制,融汇到自己的印文里。例如他的“丁文蔚”印,“丁”“蔚”二字取倒菲笔势,充分突出了上部方势,下部尖锐的特点。“文”字虽然全部采用了方笔,但因为与“蔚”字紧密粘连,形同一字,造成整个印面左右两部均呈现上方下尖的统一格调。赵之谦在借用《天以神谶碑》笔意的同时,还注意使整个印面协调统一,如“蔚”字个别折笔处巧妙地作了园转处理,某些线条还呈现出柔韧的弧度,这些笔意使得印面刚柔相济,和谐温婉。
    清末王石经更是精心研习,直取《天发神谶碑》之字入印,但他主要在字形上下功夫,“借用”的成份比较大,未能加以取舍,很好地消化吸收,所以,王印罕有得自然之妙趣者。
    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治印亦是从《天发神谶碑》中取字,他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而是独具匠心,从字的结体的笔意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吸收消化,再加以强化,并根据印面需要,加强疏密的对比变化,再加以凿刀法,只求一面平整光洁,而另一面任其破碎、滞涩。如:“简庐”“凿冰堂”“澹容轩”诸印,布局奇肆,用刀劲利泼辣,开创一家新貌。
    由是而观之,印学对于传统的继承,对于历代碑版石刻,秦砖汉瓦,以及鼎、诏、币等文字形迹的摄入,不是全依成规而刻板进行的,而是要的一个扬弃的过程,通过消化、吸收,与印人个人的审美情趣水乳交融,互为贯通,自成一格,其作品才能展现出不朽的艺术魅力。


张建成,笔名阿岑,男,湖北省襄阳市人,研究生学历(MPA),系作家、书画家,独立艺术评论人。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孟浩然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在企业担任领导职务多年,曾任《鄂西北文学》执行主编,《市长参阅》杂志、《深圳文化报》专题中心主任。自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获得文艺类奖项50多个,曾获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优秀奖,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二等奖,连续获得第四届、第五届楚天文艺文学类一等奖;出版有诗集《一条河流的情歌》(群众文艺出版社)、小说集《尘缘注定》(现代文艺出版社)。现任《艺城ARTCITY》杂志主编,淳风书画艺术馆馆长。
作品见:http://blog.sina.com.cn/168zj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发神谶碑>>对后世篆刻的影响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