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 发表于 2009-2-13 15:56:08

【杨之长篇纪实之一】辽西啊辽西



这是我数年前写的一些文字,留着没大用,扔了又觉得可惜。放到这里给自己留个纪念。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我生活在这样的故事里,与故事的主人公们同悲同喜同命运……因为采访,我曾经深入当地黑社会,与老大周旋……因为写作这篇稿子,我开罪了黑社会,差点儿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长篇纪实文学




辽西啊,辽西!




作者:杨崇学










杨之 发表于 2009-2-13 15:56:46


目录


辽西啊,辽西

铁四凯旋,挥师南下克沈山
落地生根,万千好汉战辽西

率先贯通,“海盘”四标拔头筹半路出家,老总盛赞“聪明人”

一着棋失,曹宝珍惊呼天灭曹两张黄牌,范经理挥泪斩马谡

大智若愚,小诸葛巧借焦点服锦州心中有数,于学成初出茅庐显风流

艰难与屈辱,新闻背后有新闻

“第二个神话”传辽西罗先国侃侃话因由



杨之 发表于 2009-2-13 16:00:38

         

                                 辽西啊,辽西!

                                                       ——北京城建集团辽宁高速公路征战记

                                                                                  杨崇学/文


    听说我要去辽西,有位朋友告诉我——
    如果您的心脏不好,请不要走进辽西;如果您是一个富有情感、容易激动的人,那么请您止步!
    真的,请您千万不要,不要轻易走进辽西;不要轻易走进工地;最最要紧的,请您千万不要,不要轻易走进他们——那些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
    走进他们,您得使自己坚强起来,您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冷漠的人,一个能够对任何事物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人。总之,您千万不能是个情感脆弱、泪腺丰富的人。因为,在那里,在辽西,在每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工地上,任何一个场面,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段故事,都会使您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
    不幸的很,偏偏我就是个富有情感、容易激动的人。面对他们,我曾感动的泪流满面。但是,渐渐地,我发觉我不能再激动了。因为,在那里,在辽西,让我激动的人和事太多。我怕我的泪腺耗出毛病。我必须冷静地甚至挑剔地面对他们。否则对我的采访和写作,将于事无补。。。。。。      

                                                                                                   ----------作者手记

杨之 发表于 2009-2-13 16:03:54



“铁四”凯旋,挥师南下克“沈山”
落地生根,万千好汉战辽西

高速公路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我在《写在齐鲁大地上的辉煌》那篇报告文学中曾经写道:“高速公路多的国家,往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往往又是人均占有高速公路里程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各地为了拉动地方经济,用于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高速公路建设高潮迭起,建设市场的竟争更是日益激烈。

20世纪80年代末,当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在全国日渐走强时,北京城建集团的主要决策者们,力排众议,果断锁定目标,积极参与“济青”高速公路的投标,并一举中标青岛第八合同段42公里路基和路面工程,且在长达三年半之久的漫长施工期中,一路领先,大获全胜。在齐鲁大地上留下北京城建集团的赫赫威名:“齐鲁大地谁人不知北京城建总,青岛上下哪个不晓儒商郁志桐”。“北京城建总”即今天的北京城建集团,“儒商郁志桐”就是今天北京城建集团的总经理郁志桐,他是当年济青工程第八合同段的总指挥。我在1996年第三期《北京文学》上发表的那篇《写在齐鲁大地上的辉煌》中,记载了这段历史。
    “济青”之后,城建集团以山东为基础,不断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先后打开了河北、辽宁、北京、河南、黑龙江、陕西、安徽等省市的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并且在当地落地生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他们承建的辽宁“铁四”高速公路1A段10公里路基工程。对于城建集团来说,这是继“济青”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渐悟斋 发表于 2009-2-13 16:05:07

杨之 发表于 2009-2-13 16:05:15


这段被辽宁省交通厅副厅长张恭宪和英籍专家张伯伦誉为“一个神话”和“不可思议”的路基工程,虽然只有10公里,但是它是北京城建集团进入辽宁高速公路市场,中标并实行总包管理的第一个工程。该工程1996年4月26日开工,当年9月26日竣工,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所有分项指标,均创造了当时辽宁省高速公路历史上的最好记录。关于这段历史,我在另一篇纪实文章《创造一个新的神话》中,曾对此有过记载。
    “铁四”工程开辟了北京城建集团在东北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新纪元!
    “铁四”工程打出了“北京城建”品牌,使北京城建集团在东北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实现了软着陆。之后,城建集团又先后在辽宁承接了“铁四”1B段路面、“锦沈”国际七标路基、“锦沈”5B段路基、“锦沈”9B段路基、“锦沈”14B段路基、“沈山”8B段路面、“锦沈”1B段路面、“锦沈”国际3标段路面、“锦沈”预应力加固等工程的施工。这些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竣工工程合同总价为88200万元,总里程为119公里,此外还有四座桥梁……谁都愿意把工程交给最好的队伍干,这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干好铁四,争取沈山,站稳辽宁,影响东北。”这是城建集团在东北的战略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如今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据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承包部提供的一份《城建集团在辽宁承建高速公路工程汇报材料》显示:5年来,北京城建集团在辽宁承建的高速公路工程已达到154公里,总造价14亿多元。目前在施的有五个标段,即:盘锦至海城高速公路第一、三、四合同段路基桥涵工程;锦州至阜新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路基桥涵工程;锦州至朝阳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路基桥涵工程……
    我到东北采访前,见到了刚刚回京参加ISO9002系列培训的城建集团工程承包部经理范培礼、副经理毛吉营和创造出在辽施工“第二个神话”的原沈山路面三标项目经理罗先国。我曾多次采访过他们,并因此成了好朋友。他们是城建集团高速公路施工领域里的专家和元老,到高速公路采访,不采访他们绝对是失之全面的。他们对我说:哥们儿,去东北看看吧,我们在盘海、锦阜、锦朝三条高速公路上有五个标段,十几个单位在施工。在辽西大地上,城建集团的万千将士正在日夜鏖战,那场面很是激动人心哩!那里有你写不完的故事……




杨之 发表于 2009-2-13 16:06:11





率先贯通,“海盘”四标拔头筹
半路出家,老总盛赞“聪明人”

    据2000年11月9日《北京城建》报:由集团工程承包部总包、道桥公司等单位施工的辽宁盘海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路基桥涵工程,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于10月31日,率先完成路基填方及桥涵结构物施工,实现路基贯通……
    我采访的第一站就是盘海四标。
    据《盘海工程简介》:盘锦至海城高速公路,是“九五”期间辽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辽宁“两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全长105公里,分15个合同段…… 盘海四标就是其中的一个合同段。四标段全长7·2公里,全部位于盘锦市大洼县境内。
    1999年11月1日,盘锦至海城一线陆续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有笑声、锣鼓声。响声过后,海盘高速路全线正式开工了。
    开工前的日子,无非是验标、看桩、上队伍、搭临设、进设备等,做一些大战前的准备工作。这是所有高速公路施工的前奏。盘海四标和城建集团承担施工的另外两个标段——一、三标段,在开工的序曲中一起登台亮相,他们同时也将一起经受着未来严酷现实的洗礼……
    根据工程计划和前线指挥部部署,从1999年入冬到次年四月,要完成四项主要工作:除草清表、上石渣、打桩和路基备土。
    冬季施工本来就有诸多困难,何况又是在盘锦!



杨之 发表于 2009-2-13 16:07:07



据《盘锦市志》:“盘锦位于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势低洼,平均海拔4米,境内有大辽河、双台子河、绕阳河等河流,沟渠纵横,沼泽广布,为九河下梢……本区7月平均气温24~2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00~75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春秋两季风大,冬天寒冷,最冷时可达零下30摄氏度……”      水多、暑热、高寒是此地的三大特点,也是工程施工的大忌!
    盘锦古属幽州,为“红山文化”的一支。盘锦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最著名的当数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盘锦是他们的故乡。此外还有张海鹏,他是清末溥仪皇帝的侍卫长。 “文革”时姚依林副总理也曾下放在这里劳动。
    盘锦不仅出名人,也出大米,出石油,出螃蟹和鱼。著名的辽河油田就坐落在这里。盘锦是全国优质大米基地,是真正的鱼米之乡。据当地人讲,盘锦有坑就有水,有水就有鱼和螃蟹。随便哪个地方,挖上一米深准有水,随便哪个坑洼积水之地都有不少鱼和蟹。即使干涸多年的水塘,一场大雨下来,马上也能捞出鱼蟹来……据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此地没有饿死一个人,就是因为鱼蟹多救了命。
    水田多宜于种植和养殖,宜于生存,却不宜于施工。特别是不宜于修路。
    由于一、三、四合同段全部位于稻田水网区和辽河油田采油区,工程地质情况较差,地下油、气、水管错综复杂,因此不能就地取土,所有路基填筑土石方均为外运方。
    “标书”要求,在冬季必须备土50%。土,是双台子河里的土。考虑到来年雨季和汛期,河水上涨无法取土,因而需提前赶在冬季将土取出堆放在路基上,开春翻晒后即可进行路基填筑。
    备土,没啥新鲜的,无非是装、运、卸。有土有车有机械,拉呗!
    1999年11月14日下了第一场雪。24日,又下了更大的一场雪,地上积雪达40多公分厚。北风呼啸,大雪飘飘。但是备土工作始终没有停止。



杨之 发表于 2009-2-13 16:08:45



整个冬季,数百辆拉土车在河床和路基间昼夜穿行,机声隆隆,灯火通明。虽是冰天雪地,工地上却是热火朝天。结果,四标和一标、三标,冬天备土任务完成的最好。尤其是一标,备土最多。几十万方土堆在路基上,成了小山,看上去甚为壮观,他们因此还受到省厅和前指领导的表扬。但是世事难料,天气变化无常,谁也不会想到因备土受表扬的一标经理曹宝珍,后来又因此走了“麦城”!此为后话。
    最难的,要数打桩了。
    四标共有686根灌注桩和11331根粉喷桩。这么多桩,打完需要多长时间,作为四标道桥分部经理的赵传兴,心理实在没底。他是第一次干这活儿。此前他是道桥公司财务部副部长,压根儿没干过工程。1997年6月,他到“锦沈”国际七标道桥分部当总会计师兼行管副经理,也没干过工程。1999年11月,他被调到盘海四标道桥分部,接替李红专任经理,才开始了他的施工生涯。真正一个半路出家!
    不光赵传兴心理没底,即使四标项目部的经理樊军、阎振成,包括年轻的总工刘月明甚至项目部的乔光鹏、程福财、唐毓坤等,也只能说有一半的底。 而他们的底也仅限在计划书和图表上。
    心里没底也得干。活儿,总不会越干越多吧!赵传兴拿定主意后,便开始行动了。他和书记陈忠干、副经理代玉章、年轻的总工吕永波一商量,大家各兼数职,每人盯一摊儿,谁都别闲着。
    1999年12月5日,四标第一根桩开钻,结果出师不利。由于勘探资料不详细,粘土层下突然出现流沙土,流沙见水就下滑,护不了壁,造成桩孔坍塌……冰天雪地里,第一根桩竟然打了一个多星期。赵传兴急的嘴上都起燎泡!



杨之 发表于 2009-2-13 16:09:19



其实,一个多星期,时间并不算很长。还有打几个月的呢!但是赵传兴不知道,他是第一次管工程,工程上发生的一切事,对他来说都是第一次。赵传兴就觉得时间太长。赵传兴觉得时间太长总是不好。赵传兴是个急性子:这么慢,什么时候能打完,再多上几台钻机!
    老阎和刘月明乔光鹏在旁边听着,嘴上不说心里高兴:上吧,越多才越好呢!作为总包单位委派的项目经理部,他们既对集团工程承包部负责,更要对结果负责。
    但是,上多少机械多少人和怎么干,这是施工单位自己的事情,他们不便管得太多。
    说增加就增加,一点儿都不含糊。赵传兴的上级单位的领导,道桥公司董事长康生龙和总经理王强也真支持,老赵一个电话,钻机很快就上来了,6台、8台、11台,最多时上到29台。盘锦郊外的茫茫雪野上,路基沿线钻杆林立,施工场面蔚为壮观。
    第一根桩成功之后就有了经验,接下来第二根、第三根就快多了。有时一台钻机一天就能打一根。赵传兴和樊军阎振成们,心里这才踏实了许多。
    才想喘口气,没想到老天一下子又给赵传兴们来了个下马威!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杨之长篇纪实之一】辽西啊辽西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