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飞 发表于 2009-2-17 19:45:39

诗人丁冬亚评论本人的几首诗歌

推荐:飞翔的夏天诗歌三首

《从这里打下木桩》

从这里打下木桩
丈量一下到春天的实际距离
也就是
一只蜜蜂达到春天的距离

从这里打下木桩
测量一下冬天的硬度和厚度
究竟有多硬,究竟有多厚?
抡铁锤的手,其实最清楚

你最清楚
你嘴里筑起的那道篱笆
篱笆的影子里
常常躺着我遗失的落花

《栖》

木船泊在水上
鸭子扑楞在船舱里
小桥流水人家处
捣衣声惊动了小蝌蚪的梦
山谷侧了侧身
鸟把壳啄破了
一个婴儿的哭声
将这巨大的天籁之声
推向深悠远

《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种情愫怀抱着诗歌和流水
它敞开衣服,抖落一身的霞光
落地成霜的,这凝结的火焰
竟如此幽雅地烛照着南山

被世俗搁着,挡着
篱笆上的牵牛花不止一次地吹奏着六月
却送不来一丝高蝉的消息
茅屋的星子是如此的孤寒
它的梯子太高太高
任凭牵牛花的蔓儿,挣扎着缠绕
三千丈的诗梯
无法引渡南山的隐者
一任九月的杯盏
恣意晃荡那壶
隔世多年的老酒

我在菊花里已生活多年
别妻离子,煮酒品梅
闲时也品月弄箫
并不知故乡的槐花已远嫁长安
菊花的流水
早借得小溪一缕潺潺的情感
吹奏着满地的菊花
在九月的风中
悠悠的散开

       丁东亚阐释:这三首诗歌是充满禅意和智慧的,表面上看,诗人意在营造一种诗意的“栖居”场所,其实诗人所表达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和写作的终极与信仰。所以诗人要在春天里打下木桩,而筑起一道“遁世”的篱笆。而《栖》一诗,诗人借助“婴儿的哭声”这一天籁之音,旨在传达一种生命的豁达与幽微,神性的光芒烛照着我们寂静的内心,诗人怀着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愫而“怀抱着诗歌和流水”,“借得小溪一缕潺潺的情感”,平静地抵达我们清贫而坚守的一生。是的,这是一种身临其中的写作,让我们不禁可以感到一种内心的静寂,那对春天的爱和以菊写照人性的美感,悠然飘散。

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09-2-17 22:31:15

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12-5-17 09:08:40

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12-8-13 21:53:3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人丁冬亚评论本人的几首诗歌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