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报书画天地 发表于 2014-5-20 23:26:49

书人画事——走进齐白石大匠之门(十八)

                                      孤标百尺雪中松                                                 ■   聂鑫森     唐人李山甫,有一首名诗《松》:“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齐白石画“老松秋色图”,题了一首联想丰富的古体诗:“荻芦叶细如发,鸟雀斜飞欲无。何不画个钟馗,磨剑斩鬼之余,坐此松下读书。”  历代画家都爱画松,苍翠的叶色四时不凋,可在艰险的环境中扎根生长,特别是在三九隆冬,迎冰斗雪,节操不改。画家或以松为主体,为它绘影涂形;或在山水画中,让松成为重要的景观,令画面生辉。北宋的荆浩,南宋的李唐、马远,元代的王蒙、吴镇,明代的沈周、唐寅,清代的石涛、梅清等,都是画松高手。他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自己独有的技法,创造了各种松树的艺术形象。  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以松为主体的山水名画。粗壮盘曲的松干、密实的针叶,显现出北宋至南唐画风转变的轨迹,说明画松之法已很成熟,勾线和墨色自然,墨绿与赭石二色概括了松的所有色彩,统一而和谐。  王蒙画松,细密苍浑,无论一株两株或是一片松树皆穿插自然。吴镇画松,孤傲不群,雄健峻拔。石涛画松变化多端,或大笔挥洒,雄姿英发;或细笔勾写,奇古清狂。梅清以画黄山松为主,笔意中既有王蒙的苍茫,又有沈石田的浑厚。当代画家中的刘海粟,九上黄山,山水画中的松树千姿百态,令人惊叹。  齐白石画的是南方常见的马尾松(又名五须松),松干雄壮伟岸,针叶长约四五寸,纷纷下垂,果实为球状,名为松塔。  他画马尾松的松干,多用侧锋笔,下力粗犷,表现出粗厚雄遒的姿态;以中锋笔蘸焦墨画枝,笔笔凌厉;枝上缀松塔,浓淡互见有立体感;画松针用长锋硬毛笔,纯用中锋,如刻印之铁线篆法,根根下垂,密密匝匝,繁而不乱,同时笔笔有交代。若细细辨认松针,宛若此中有微风吹过,呈现摇摆不定的模样。老人画松,来自他日积月累的观测,且坚持写生,故古人画马尾松达不到他的境界。他说:“凡画木本,须留心树木枝干,若专临摹古今画中之树木,一染画家习气,至老不能删除也。余无画家习气之病。”  他的条幅《青松图》,背景是淡蓝画的几座山峰,近前是一株苍松,直达画的上部,以焦墨画松干、松枝,其“飞白”处显出光感和凸突不平;以浓墨画出松针,未干即以淡蓝染之,让其墨色晕开,更显浑厚、苍劲。题款是:“天之长,地之久,松之年,山之寿。乙丑花朝。介福先生贤夫妇寿。齐璜。”  在齐白石的花鸟和山水画中,松树往往成为重要的配角,如《松鹰》《松山居隐》《审音鉴古图》《飞瀑》《补裂图》《幽居图》《平野结庐》等。  老人八十二岁时作的《补裂图》,远景是淡淡的山影,近景是三株松树,两株紧挨,一株隔开一段距离,松边是一楹敝开门的屋舍,屋里的桌前有一妇人在补衣服。屋舍故意画得小些,主要突出松树,松干的屈曲斜侧,松树的互相穿插与纠结,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他五十九岁时画《枯松》,无枝无叶,只有干枯的松干,有于边角处伸出另外松树上的一截松枝,上挂三两个还活着的松塔。以枯松为主体,是老人从生活中得来的题材,前人画中少见。题款更是发人深思:“松针已尽虫犹瘦,松子余年绿似苔。安得老天怜此树,雨风雷电一齐来。”诗后再写一段文字:“阿爷常语,先朝(注:清代)庚午夏,星塘老屋一带之松为虫食其叶,一日风雨雷电,虫尽灭绝,丁巳以来,借山馆后之松,虫食欲枯,如得庚午之雷雨不可得矣。”画与诗,隐含老人的悯农情怀,以及延伸出的对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愤怒,希望来一场暴风雨,以使“虫尽灭绝”。

书法报书画天地 发表于 2014-5-20 23:27:38



齐白石 国画 松寿图

书法报书画天地 发表于 2014-5-20 23:28: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人画事——走进齐白石大匠之门(十八)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