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报书画天地 发表于 2014-6-6 17:11:14

书人画事——花开时节动京城 ■ 骆士正

                                        花开时节动京城                                                     ■   骆士正     邵仲节,是客居四川的知名画家。1990年春日的一天,我到红荔书画馆参观,正巧邵仲节书画展在那儿举行。一搭腔听出亲切熟悉的乡音,便热情交谈起来。      邵仲节,1926年生于山西夏县张郭店村一个农民家庭,三岁丧母,七岁放牛,十岁参加宋庆龄办的中条山难民儿童教养院。自幼习画,1940年代就读于运城师范学校,师从河东书画名家南仁甫,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和国画创作70余年,桃李成林,成绩斐然。在绘画上他师承前人,锐意创新,融西洋画法与中国画笔墨于一体,设色高雅,构图饱满,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尤以画牡丹著名于世,有“邵牡丹”、“牡丹王”之美誉。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莫斯科、深圳、四川、陕西、山西等地举办个展十余次。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军博、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等中外机构和文博单位及个人收藏。著有《写意牡丹画法》《邵仲节国画集》《邵仲节牡丹画集》等十余部。邵仲节,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全国知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四川省美协花鸟画会顾问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夏县司马温公祠内设有“邵仲节艺术馆”。他为故里捐助的“仲节小学”现已落成,泽被一方,留芳后人。邵先生德艺双馨,大家风范。      异乡遇乡音,心湖随浪起。我们一见如故,谈了很久很久。临别,他要送我一幅牡丹图,并在画上添了“士正乡兄雅正于边城”的款署。我万般推辞不过,只好从命。初次见面,他竟如此慷慨馈赠,让人心里不安。这也正体现了我们河东人热情大方的性格。之后,我在《山西日报》发表了一篇短小的文字。那时,我在南国,待将报纸寄达邵先生处已是迟到的鸿雁了。他随即写了热情洋溢的信札给我,信中除了诸多溢美之词,还特别写道“为了感谢您,不知您喜欢我什么样的画,只要提出来,我一定照办”云云,甚是慷慨。       此后,天南海北,各自奔忙,再未谋面。但是,我一直关心邵老的事业。有一次,我在运城市古玩市场的一个画廊里惊喜地发现了他的画,有牡丹,有梅花,有幽兰,还有他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迟浩田等的合影。真个是花开时节动京城了!我驻足细细品读他的每一幅画作,他23年前说过的一些事又在我的脑际浮现。       他曾说:“之所以迷恋牡丹花,是因为她是‘国花’。”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牡丹的千古绝唱,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有此倾城好姿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徐凝的“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欧阳修的“天下真花独牡丹”,等等。邵先生对梅、兰、竹、菊、花、鸟、鱼、虫均有涉猎,但却对牡丹情有独钟。      他重视继承传统,在继承中创新,效法古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继承前人的同时,他不忘走向大自然。他认为大自然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画牡丹如不了解牡丹的习性特征、缺乏真情实感,画作会缺少感染力。所以他除常到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和四川彭州几个牡丹之乡去观察写生外,还亲手在院子里种植几株,便于随时随地观察其习性,做到春观花、夏观叶、秋观枝、冬看杆。只有掌握了牡丹在风晴雨露的不同气候变化中的正、侧、扬、垂、藏不同姿态,花朵、枝叶的深、浅、干、湿才能达到再现自然、妙造自然的境界。       他特别注意从古诗词中借花喻人的诗句里品味人与花共有的情感和意境,以除“俗气”和“匠气”。他借人喻花:花的构图“犹抱琵琶半遮面”;花的妩媚“月移花影约重来”;花的张扬“皎如玉树临风前”;花的妖娆“楚腰纤细掌中轻”;花的呼应“照片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这样用拟人化笔法,使花人格化,确实让牡丹花增加了灵动和内涵。       杨力舟说,仲节先生擅长写意花鸟画,尤以牡丹图著称于世。他的牡丹画,水色淋漓,笔墨酣畅,沉着厚重,可谓“奔放处不失法度,精微处不失气魄”,无处不凸现牡丹的灵性,将牡丹的雍容华贵与雅俗共赏有机融合在一起。       邵老“情系丹青70年,我以我心绘牡丹”,为画好“国花”,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曾多次提及清代郑夑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恰恰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苦苦追求艺术传承创新的座右铭。

书法报书画天地 发表于 2014-6-6 17:20:2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人画事——花开时节动京城 ■ 骆士正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