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列 发表于 2009-5-2 10:48:59

时评两篇

这个培训班办得好

杨卫列

  近读2009年4月1日的《书法报》,获悉河南省书协举办的书法理论培训班于3月21日在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科技园区开班,来自全省的50余位理论作者参加了开班仪式。这不禁让人为之一振。
  在今日书坛,书法培训班可谓比比皆是,门庭若市。与之相反的是,书法理论培训班少之又少,门庭冷落。河南省书协敢于迎难而上,举办书法理论培训班,这无疑是一种智慧之举,值得称道。
  众所周知,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但长期以来,书法人普遍重创作,轻理论已是不争的事实。书法创作者机会多,成名快,获利多,地位高;书法理论研究者机会少,成名难,收入少,地位低。书法理论研究的处境十分尴尬。河南省书协举办此次书法理论培训班,无疑凸显了河南省书协对于书法理论研究的重视,凸显了书法理论研究的价值所在。这种来自书协高层的重视,不仅会让书法理论研究者看到理论研究的未来,提升其从事理论研究的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助于书法理论研究者眼界的开阔,有助于良好的书法理论研究氛围的形成,从而最终促使理论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
  当然,书法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举办一两次理论培训班就可以奏效的,但有总比无好,尤其是在当今书法理论研究队伍相对弱小、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这种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譬如,西中文先生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治学经验提出的书学研究要具备的四个意识对有志于书学研究的同志就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周俊杰、姜寿田、李放诸先生的发言,对书法理论研究的从业者也大有裨益。
  衷心希望这样的理论培训班多些,再多些!

杨卫列 发表于 2009-5-2 10:50:21

呼唤小品


杨卫列


  日前,中国书画名家藏品小品展在上海朵云轩开幕。读此消息,倍感欣慰。
  在当代书坛,为了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和展厅效应,展览作品盲目求大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恶习。走进展厅,三尺、四尺已是“小品”,六尺、八尺也很平常,丈二、丈六并不少见。写大字的,作品大尺寸;写小字的,多块拼接也要搞成大尺寸。一时间,唯“大”是从,展厅中处处悬挂着巨幅“帷帐”,从墙顶拖曳到地面,直令观者须远视、仰视才能得见。
  其实,展厅作品过大并不是什么好事。其一、不利于观摩者现场学习研究。由于作品过大,观摩者除了感受到形式上的强烈震撼和对作品有种模糊的整体印象之外,至于其细部,印象总是很寥寥。其二、使作品集的印制质量大打折扣。作品字径过大,幅式过大,印刷时对作品图片进行大幅度的压缩便不可避免。如此,作品的细部便会大量流失。对哪些由小作品拼接而成的大作品来说,为了保证作品图片的清晰度,只能选择局部刊登,而这又让读者难以了解到原作的全貌。其三、大幅作品给原作的收藏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与之相反,小品则优点多多。由于其小,书写时,无需鼓弩为力,随意写来,更见情性;由于其小,可置于案上,可悬挂于墙上,细细把玩,慢慢揣摩。还是由于其小,作品图片无需大幅度压缩,甚至可以原大印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作品图片质量接近于原作,更有利于读者玩赏。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中国书画名家藏品小品展”很有意义,它给盲目崇“大”的书坛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让人们重新忆起在盲目崇“大”的展厅效应之外,还有另一种别样的、更接近于书法本质的书写。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9-5-2 11:09:53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9-5-2 11:32:35

杨兄好文章。

田方 发表于 2009-5-2 20:41:08

大不一定就好,小不一定不精。关键在于有引导权的书协要端正“展厅效应”的指导思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评两篇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