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方 发表于 2009-5-9 10:51:33

丑石与丑书

丑石与丑书
田 方
多年前,笔者偶读到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丑石》时,就为作家简炼优美的文笔、隽永奥妙的哲理所折服。近翻阅贾先生的散文集,又
读到《丑石》,联想到当今书坛流行的丑书,于是难免感慨一番。
极不规则,没棱没角,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这就是那块“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乱头粗服,残缺破碎,线条或如墨猪或似枯木,结体若醉汉东倒西歪,厉鬼凶神恶煞,这就是当今风行于书坛“惨不忍睹”的丑书了。
在世俗人的眼中,丑石不像汉白玉那样可以刻字雕花、像大青石那样可以浣纱捶布也就罢了,但它突兀在那里,阻人行路,碍人观瞻,自然也就招人嫌了。
在大众文化人群的眼里,丑书虽堂而皇之入国展、名家展、遍见于书法类报刊杂志,但是,由于它过份地刺激人的眼球,实在不堪入目,人们心底油然而生厌恶,也就不奇怪了。
丑石朴拙、笨拙。但是,它从天外来,虽然没有端庄华丽的外表,却掩不住它的天生丽质。想想看:几百万年前,天蛮地荒,一个星球自天外坠落,它穿越时空的隧道,裹挟着高温烈火、巨雷闪电,携拽着火蛇划过长空,如凤凰涅槃,奋不顾身直扑世间;它没有化成灰烬,带着一身伤痕,终于脚踏实地来到了人间。其形可怜,其行可敬,其质可贵。它以天禀且又经火的的淬炼的质地最终被人们宝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丑书丑陋、丑俗。是丑书家刻意为丑。丑书者没有像丑石经火的砺炼,笔下的丑书也就没有质的美。古人学书流传有诸如“池水尽墨”、“退笔为冢”的许多故事。她启迪人们的意义在于:学书必须勤学苦练。古人的由不工求工、再由工求不工或今人入古、出古、化古之类说,讲的都是学书必须临摹、先入规矩、法度。这是一个长期的砺炼过程。包世臣是崇北碑者、其以《艺舟双楫》而掩书名,但读其《述论上》,始知其学书二十多年,勤习搏采、执着追求的经历:“十年下笔尚不能平直”(也可能是谦辞)。而当今丑书者,有几个真正入古、出古、十年寒窗苦?静不下心思、耐不住寂寞,吃不得辛苦,自然不能入古。不入古,没有规矩法度,缺乏笔墨功底,就取巧高调“创新”,贬抑传统的经典作品“僵化”“模式”,直取帛书、残简等缺少艺术成份的民间书法作品的所谓“自然率意”,(帛书等有珍贵的文物价值不能否认)而自由自在的涂鸦一番,并美名为“原创”。如此轻巧的学书经历背景去创作书法的作品,不“丑”才真怪了。
丑书到底丑不丑,当然如贾先生笔下的《丑石》一样不能徒看其表。板桥、金农的书体也丑也怪,但正如丑石一样,他们经砺炼而具备的笔墨功力所呈现的质地神采之美是外表的丑遮掩不了的。他们的书风也如丑石一样是以丑为美的。笔者和众多反对丑书的书法爱好者一样,卑视的是丑书者从不下功夫求工、入古而投机取巧。清冯班有句话可直指当今丑书要害:“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变古人须有古人之处,都不知古人,却言不取古法,直是不成书耳。”(200905.07)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9-5-9 13:17:33

谢谢学习啦!!!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2-10-13 10:19:48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2-12-18 15:20:44

冷砚 发表于 2012-12-21 20:12:41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3-2-25 10:29:33

冷砚 发表于 2013-2-26 19:54:49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3-4-18 08:31: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丑石与丑书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