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7-28 11:08:05

黄河古渡——茅津渡

  十七年前,在茅津北路上了一辆简易的三轮车,很快就到了茅津渡口。今天想清清楚楚走一次,就骑上自行车慢游。沿着十七年前的记忆,去寻找千年古渡,却找不到向时的路。只好一边问路,一边曲折前行,觉得路途遥远了许多。

  沿着陇海铁路折向东北方向,穿过会兴村,向渡口是一个盘旋的大坡。路两边悬崖绝壁,生长着茂密的树木。路上没有行人、车辆,静得有些让人心慌。

[ 本帖最后由 飘 于 2009-7-28 11:20 编辑 ]

发表于 2009-7-28 11:23:23

黄河古渡——茅津渡

坡陡而多转弯,紧紧抓住车把,一路冲下去,紧张,觉得道路漫长,顾不得仔细观赏周围的景物。

发表于 2009-7-28 11:25:08

黄河古渡——茅津渡

  茅津渡又叫“陕津渡”,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云:“陕城北对茅城,故名茅亭,茅戌邑也,津亦取名。”一个渡口,两个名称,黄河南岸的河南叫会兴渡,北岸的山西叫茅津渡,但会兴渡没有茅津渡叫得响,可能是这个渡口对山西更重要的缘故。

  茅津渡地形险要,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河北的虞国,由茅津渡过黄河,伐灭了河南的虢国,回师途中,顺便灭了虞国。成语“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伐郑,晋出奇兵从茅津渡河,以逸待劳,大败秦军于崤山。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伐郑,晋出奇兵从茅津渡河,以逸待劳,大败秦军于崤山。公元前624年,秦军从这里北渡伐晋。东汉末年,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由此仓惶北逃。唐朝“安史之乱”时,唐肃宗为平叛,借回纥兵3000人,也由此跨入中原。辛亥革命时,秦陇豫复汉军两次东征,在渡口附近与清军激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该渡口时转移我地下党员,保存革命力量的要道。1947年8月22日,陈赓、谢富治率8万大军在茅津渡和济源长泉渡之间,乘“油包”强渡黄河三天三夜,腰斩陇海路,向西横扫,仅半个月,歼敌3万多人,威逼潼关。《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故事也发生在古渡两岸。
  茅津渡历史悠久,最早可以推到商代,在历史上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据《平陆县志》载:“茅津地当水陆要冲,晋豫两省通衢,冠盖之络绎,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尤为孔道。”茅津渡是晋南去河南的捷道,也是三晋出入河南及南方诸省的门户。在1937年之前,运城的盐,平陆东山的煤炭,在茅津渡装船,再走陆路散运中原各地。民国初年,陇海铁路只修到河南观音堂一带,山西出晋货物大部分要靠走三门航道外运。

  新中国建立后,两艘钢质大型渡轮,输送往来行人和各种车辆。我第一次去山西,就是在这儿坐上轮渡过得黄河。轮船是一个大大的平板,中间停放车辆,两边站人,有栏杆拦着。第一次坐轮船,又是如此的情景,新鲜,刺激,还没有过瘾,就到了对岸。

  1993年12月,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后,茅律渡繁忙的景象不再。只有在水位高时,有轮渡运送山西的煤车,行人都是坐公交车从黄河大桥上过河的。

[ 本帖最后由 飘 于 2009-7-29 09:00 编辑 ]

发表于 2009-7-28 11:26:48

黄河古渡——茅津渡

码头的房屋已经淹没在树木深草丛中。

发表于 2009-7-28 11:27:57

黄河古渡——茅津渡

  当年,我就是在这儿购票上船。船票一元一张,比陆路交通贵多了。昔日人来车往,如今已不复存在。繁华过后,是无限的苍凉。

发表于 2009-7-28 11:29:38

黄河古渡——茅津渡

人去房朽,留下的破败,让人无限惆怅。

发表于 2009-7-28 11:30:52

黄河古渡——茅津渡

空荡荡的码头,有谁还记得你昔日的繁忙?

发表于 2009-7-28 11:32:18

黄河古渡——茅津渡

搁浅的船舶,有谁还知你昔日的辉煌?

发表于 2009-7-28 11:33:15

黄河古渡——茅津渡

缆绳不用再拴巨轮,淹没在草丛中,生锈,直至腐朽。

发表于 2009-7-28 11:34:12

黄河古渡——茅津渡

雄浑的黄河,依旧波澜汹涌。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黄河古渡——茅津渡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