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 发表于 2015-12-31 11:21:35

青山碧水一人家

本帖最后由 飞扬 于 2015-12-31 11:32 编辑


   《青山碧水一人家》创作小记:    我的家乡斌溪地处罗源与古田县交界处,是个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深厚的小山村,古名文武溪,后改斌溪。其实文武二字更能体现村子的地理特征,临文武溪流,依两岸青山,村子民居错落于沿溪两旁,左为文,右为武,隔溪相望相亲。由于这里的海拔从古田县的近千米直降至二百米,所以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是个物产丰富,宜耕宜读宜居的好地方。    文武溪畔有座小山,形似半爿满月映在山下的一潭溪水中,故名月爿山。山不高但很陡,多有险石,满是青苔,突兀森郁。山上树木繁盛,葱郁苍翠。如逢早春,那新长的树叶绿得深浅不一,绿得让人心醉,一团团一簇簇,极为好看。沿溪畔有好几棵相思树傍水而生,有的已经十分苍老,三个人都难以环抱,斑驳遒劲的枝干可延伸到潭的中央,树冠儿仿佛一顶华盖罩着半个溪面。最小的也有水桶般大小,相思树难长,也许都有上百年了吧。每年四五月间开花,十月果夹方能成熟。相思树果夹剥开,即是大家极为喜爱的红豆,红艳艳,呈心形,光亮无比。每当红豆成熟时,总会看到三三两两的小年青在树底下扒拉着,寻找那上天对爱情的馈赠。月爿山下有一条小路,是往返乡村学校的必经之路,小路依山蜿蜒而行,宽不过二尺许,上学或放学路上总能听到孩童的嬉戏声。想当年,我也曾与小伙伴们追过松鼠、摘过野果、爬过相思树,攀过老桂树,有过上学路上下潭游泳被老师收了衣裤,有过捅了野蜂窝让蛰得无处藏,有过翘课躲在月爿山上打游击。这条小路随处都可拾得童年的记忆。    小路的东头,曾经有座连接文武溪两岸七墩八跳桥,已是老皇历了,我不曾见过,听老人们讲,当年大家在溪滩上就地用竹子编了七个大竹筐,往里面装上卵石便是桥墩,在桥墩与桥墩之间连上八段跳板,就成了七墩八跳桥,是连接两岸的唯一通道。如遇山洪暴发,冲毁了桥只能靠竹筏通行,择时重建。七十年代初,村里砍伐了我家后山的一棵老樟支援部队建设,换回了水泥钢筋等建材,全村总动员,在七墩八跳桥址上修了座双拱桥。乡贤在桥栏上刻下了“昔日七墩八跳桥,洪来路断竹筏摇。水隔文武千载恨,怒目狂澜几度秋。自力更生齐奋斗,夯歌不夜震云宵,蚕手牵得彩虹舞,风流人物数今朝。”历经四十多年的风雨,桥已老去,去年村里又筹资重建,现代化的箱板桥与周边的风景格格不入,挺煞风景,对于旧桥的拆除现今想起未免十分惋惜,毕竟这桥承载了我儿时太多的美好回忆。小路的西头,还有一条宽约八米的双拱桥,连接着罗源与古田两境。“一溪流水分文武,两条廊桥连今古。”    旧桥头边错落着几幢吊脚楼,十几年前,我父亲经营的竹编产业十分红火,江浙一带有许多篾匠进村务工,人气鼎盛,这些吊脚楼张罗着京杂、小吃、饭馆、旅社、影视等行业,十分热闹。如今村里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多是三八六零,光景大不如前了,吊脚楼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孤独地虚度着沧桑岁月。再往上,便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瓦土墙的老木屋,依山而筑,层层叠叠,十分壮观。巷弄里铺的都是溪里的卵石,历经岁月它已锃亮光滑。夏天,当你赤脚走在上面,一股自脚底往上的清凉,定让你流连其间。这里,历史沉甸的风貌已成为摄影爱好者们向往的地方,每年都有许多长枪短炮进村,留下无数的光影待后人去追寻。    离家许久,时常梦回,牵挂的还是家乡的那条溪,那座桥,那片老屋,还有依旧葱茏的月爿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山碧水一人家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