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沟通 发表于 2016-1-11 16:33:52

杨佴旻的独立思想与实践

来源:北京文艺网


 在2013年中国美术馆“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中国巡回展”开幕式上,我的讲话与其说是祝贺,毋宁说是一种感慨。我谈到“成熟”,称之为是“独创性和各种思想资源间的最佳组合关系”。这里的潜台词,恰恰是把思想的能力再推进一步。不仅要不要思想?更追问如何思想?不是随机追逐流行话语,而是有机建构自己的艺术自觉。

  熟悉当代中国绘画的人都知道,这个领域有三种最显眼的标签。一,使用(利用?)中国政治符号:如毛波普、文革意象、后现代版意识形态,在国际艺术超市上摆个中国异国情调的摊位。二,亦步亦趋紧跟西方:玩抽象、玩怪诞、玩现成品、玩观念装置、玩裸体行为、玩多媒体——一句话,延续二十世纪惰性思维,西方的就是新的就是好的,但忘记了,抄袭不等于思考,表面的相似,恰恰暴露出创造性的缺席。三,固守中国古典绘画:这里的古典,几乎是传统文人画的同义词,意即黑白主调,笔法为基,书法入画。雷同的画意,熟悉的画法,陈陈相因的套路,哪有传统题中之义的活力?更准确的命名应该是:一个冗长的“过去”。

  三种不同标签,却同样构成了成熟思维的反面:中国的社会学符号,怎么能代替美学挑战?西方二十世纪的形式迷信,该被当做模特还是唤起反思?古典文化是一座靠山,抑或一个隐在我们内部的、更有威胁的“他者”?对当代中国艺术家,思想能力不足尚可原谅。更危险的是,彻底玩世不恭,他(她)能玩一切,只要能讨好当今唯一的官方:市场价格那个官方。

  这样,当我在佴旻画展开幕式上明言:“成熟就是自觉”,我其实在感叹一种近乎偏执的真诚,不管不顾坚持艺术自我的真诚。在他一张张绚丽、柔美、宁静、时而脆弱的画面深处,分明有一个人站着,倔强地追问着,痛苦地思想着。我分明看见了,在那如今成了他标志的、凭白多突起一块的“一个半脑袋”里,也比别人多了一份反省、一种担当。我突然悟到:莫非这就是中国古代小说里常说的反骨?我没见过反骨,也不知道它到底在哪儿,但在佴旻的画里,我却隐隐看到了它。他悄悄地、却又狠狠地反着:貌似高调突出技巧,其实在严酷追问思想;好像谈论的是现代,本质却苛刻地批判着传统;甚至画面之静美也是幻象,每个笔触里,我读出凛冽的孤独和苍凉,像一颗颗直接裸露的我们这时代一个独立思想者的内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佴旻的独立思想与实践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