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沟通 发表于 2016-1-25 10:31:24

杨佴旻艺术的含蓄之美

来源:北京文艺网


    他的作品很轻淡,很朦胧,表现了一种静谧的美,或者说是体现了一种诗性的含蓄之美。郎绍君先生定的议题很好,一是水墨与当代都市生活,另外一个是水墨和色彩的关系。先说第一点,水墨与当代都市生活关联的话题。杨佴旻所运用的图象和光色借鉴了西画的东西,他虽然身在日本,但日本画的意味几乎没有。在借用西方绘画元素的时候,他把西方现代派中的反叛性、批判性、破坏性大都去掉了,只保留了西方现代艺术体系里的审美一面。这一点很有意思,因此,我想他是否有意无意地在迎合当今中产阶级的审美时尚和生活情调?当今的所谓都市化,文学界有人认为是欲望化,而且是欲望的极端化和夸张化,人文关怀的深度东西完全给排斥掉了。在这样一种语境之下来看杨佴旻的作品,他的画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受欢迎,似乎也印证了这样一种趋势,他所诠释的水墨画和都市的关系提供了我们一个很有意思的个案。第二,杨佴旻为什么一直反复强调自己所画的是水墨画?他甚至还非常强调绘画材料,一再声明他用的材料都是正宗的中国货。对此,我想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所谓中国绘画材料这时候已不纯粹是材料了,它承载了一种文化,体现了一种文化记忆。有人说,“水墨”的概念可表明中国画传统形态、语言形态的现代转换,应当用“水墨”这一概念代替“中国画”的名称。但我认为,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中国画现代形态的转换,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巨的课题,并不是简单换一个概念就解决了。“水墨”至少在唐代就通用了,现在这个概念与唐及以后所指当然并不是一码事。中国画涉及多种元素,比如笔、墨、纸张、颜色,还有其他表现要素。现在只说“水墨”,笔以及笔的应用要素给剔除了,颜色给剔除了,纸的因素也忽略不计了,光剩下水和墨的冲撞。这样一来,对于中国画的表现力,对中国画的丰富性而言,实在是一种很大的倒退。再说,“水墨”也难以概括重彩、壁画等画法,它既不如“中国画”的名称清晰,还会给文化的承传带来负面影响,因而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在今天,“中国画”实际上标示了一种文化体系,它的疆界在相对稳定中又具有开放性、可渗透性,其发展历程是在汲纳各种艺术和文化养份之后不断推进的。中国画有完整的艺术观念和形式符号系统,其工具材料载体甚为独特,长期以来有着稳定的受众,社会根基十分牢固,其发展潜能远未穷尽。作为一个画家,当然可按自己的一个方向走,而理论界关注的东西则应更深入更宽泛。杨佴旻很可贵的一点,是他一直把中国的材料,这种带着中国文化记忆的载体很珍重地守护着,尽可能用到自己的作品里。他以这样的语言图式和这样的传统材料,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画风。他用了水墨画的名称,但画面却使用了很多颜色,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水墨画”的名称何以支撑这种以色彩为主的绘画?理论界过分强调了“水墨”,现在的尴尬主要还不是如何释读杨佴旻这种无以名之的新作,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国画的悠远的色彩传统,还有其他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下如何才不致被丢掉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佴旻艺术的含蓄之美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