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3:30

吕章申:张海书法展述评



张海书法展述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吕章申

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的“追梦之旅”张海书法展,自2016年3月2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到5月10日圆满结束,历时46天,期间参观人流络绎不绝,盛况空前。此展以高水平的书法作品、精心的设计装帧、新颖的布展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追梦之旅”张海书法展,是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力推艺术精品的成功探索实践,展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一 展览的宗旨与定位
国家博物馆以收藏、展示国内外古今高水平的经典艺术作品为己任。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艺术门类,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影响及于东亚、东南亚汉语文化圈。近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加,书法艺术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书法艺术进入复兴期,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的书法艺术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推出书法精品、攀登艺术高峰,我斗胆提出了举办这个“追梦之旅”张海书法展的建议,得到张海先生真诚允诺。同时,得到了四家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
我们之所以选定张海先生,并非只为他曾任过两届中国书协主席,而是基于诸多方面的考虑。
第一、 作者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是当今为数不多、当之无愧的一流书法大家。作者有着完整的书法专业艺术履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今,一直在书法专业岗位上工作,从基层文化专干一直到中国书协主席,取得了公认的骄人业绩。
张海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崛起的优秀书家之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省首次举办书法展览,共遴选出优秀作品41件,其中张海一人就入选两件。1981年,他的一件隶书作品获河南省书法比赛一等奖。八十年代后期,他以面貌独具的“草隶”风靡全国,受到业界的普遍赞誉。1992年在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上,张海的一幅小行草以高票获得全国奖。鉴于当时张海先生因出访国外而未当评委,以普通作者身份投稿而获奖,尤其显示其雄厚的创作实力。他的这种经历,在当代老书家中可说是凤毛麟角。
第二、张海先生是诸体兼擅的大书家。他早年在基层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曾从事书法培训工作,打下了四体兼擅的基础,后来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书法生涯中,他有意识地把“四体兼擅”作为孜孜追求的艺术目标。他首先在隶书上取得成功,继而在行草上获得突破。后又把在隶书、行草书成功的经验运用于楷书和篆书,不但使这两种书体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而且也使他的四体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内在逻辑。
对于一个书家来说,四体兼擅不是检验艺术水准高下的尺度和专业要求,但却是其艺术功力积累的重要体现。在书法艺术日益专业化的今天尤其如此。毫无疑问,四体兼擅的书家必然要对书法艺术的真谛有着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另外,对于一个书法展览,四体兼擅无疑能使展厅更丰富、视觉效果更好。
第三、张海先生是一位创新意识浓烈、创新能力强、且创新成果丰硕的大书家。张海数十年来,始终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艰苦跋涉,迄未停步。七八十年代,他把汉简帛书与《封龙山碑》、行草书相融合,创造出“草隶”,使书界耳目一新。同时,他又在魏碑行书的基础上,融会“二王”、颜真卿、黄庭坚、王铎笔意,创造出极具个性风貌的行草书。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在行草书笔法上做了大量探索,在一种偶然出现的破锋基础上,发展出富于变化而又可控的散中锋笔法,书法理论界称之为“破锋行草书”。这种新奇多变的笔法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书写意趣和不可重复性,也使他的每幅作品都成为个性鲜明的“就这一个”。
在此基础上,他又把这种笔法运用到隶书、楷书和篆书。从而使他的四体书皆具强烈的个性化风格标记,消解了楷书和篆书相对刻板的印象,使其具有鲜明的书写性。
第四、张海先生不但是一个艺术创新的实践者,还是一位思想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提出了书家的代表作问题,发表了《关于代表作的思考》一文,在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随后他又提出“精品意识”的命题。二十多年来,他的这一思考贯彻始终,而且不断深化。2008年,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2011年,《光明日报》又发表了他的另一篇文章《经典大家怎么出?》这一话题在书界引起巨大反响,数十位著名书法理论家和书家参与讨论,使书法界对这个问题取得空前共识。2015年,他发表了《弘扬优秀传统勇攀书艺高峰——当代书法家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是他参加文艺座谈会之后的认真思考,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他促使自己不敢懈怠,追梦不止。
第五、从2004年始,他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展,之后十多年间,他先后举办了“创造力的实现”江浙沪巡展、“岁月如歌”北京展、“古稀新声”河南展,每次展览都引起业内的轰动,获得成功。他积累了丰富的办展经验,这为办好“追梦之旅”大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张海先生任中国书协主席期间,一直积极推动精品创作,提出并成功实施了“三名工程”、“年度佳作评选”等一系列举措。在他的倡导下,书法界的精品意识大大提高,为当代书法艺术出现高峰奠定了基础。
张海先生是一个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坚持数十年不断创新的艺术家。他的创新精神得到书法同道们的高度评价,其创新成果也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可以说张海先生是一位知行合一的成功的书法哲人。综合上述考虑,“追梦之旅”展才得以成功举办。
二 展览准备精心充分,展览特点鲜明
本次展览从提出设想到开展,历时两年。期间经过充分的酝酿和精心筹备,特别是张海先生夜以继日的创作精神,以巨幅多样的丰富性和每件作品功力深厚的个性,才得以成就这个特色十分鲜明的展览。
作为中国书协主席的张海先生倍受人们关注,国博也当然关注。2014年初,张海先生在家乡省会郑州成功举办《古稀新声》书法展之后,我向张海先生发出展览邀请。当时想希望他把在郑州展出的展品拿到国博来展出,因为郑州的《古稀新声》展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张海先生在进入古稀之后的新作。张先生接到邀请后,答复我三条:第一,很高兴在国博举办展览;第二,展览要重新定位,作品要重新创作;第三,展出时间可适当推迟,尽量准备得充分一些。张海先生认为,国博是国家级艺术殿堂,必须拿出自己高水平的作品才能与国博相称。
这样,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精心筹展。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作者七十到七十五岁之间的精心创作。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展览主题的设计上,无论是书作水平还是书写内容,和作者以往举办的展览相比,都有明显的自我超越。
这次展览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展览的主题定位,概括体现为展览的名称——“追梦之旅”。这个题目,既包含张海一生对书法艺术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也包含他对经典意识、精品意识的刻苦实践。在这一主题之下,张海先生用丰富的展览形式,抒发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理解。细心的读者也许会看出来,展览的每一幅作品,每一处说明,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这一主题的演绎和阐释。
第二、展览作品书写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作者的自作诗文。如《四体书歌》是作者近年创作的四首五言诗,分别对四种书体的源流、沿革、历史名家和临写要点等作了高度概括,浓缩在三百字的篇幅内。而且在创作过程中经过反复推敲,可以说是一组难得的书法普及读物。作者又分别用四种书体书写,这组作品无疑具有一定的经典价值。此外,《首阳山记》、《首阳山赋》是作者对家乡的礼赞,充溢着作者的深厚情感。还有一组小字作品,内容是作者的读书心得和人生感悟,分别以数目字统领,分为“一字篇”,“二字篇”,一直到“十字篇”,简练深刻而且饶有趣味,配以作者的看家本领小行草,精微流畅,美不胜收。展品中的许多对联,也都是作者自撰的。如“俯仰两不愧,宠辱一淡然”、“素重凌霜节,常虚应物心”、“德厚八方济,家和万事兴”、“不忘初心,永存大爱”等等,抒情言志,饶有深意。
第三、作者选取了一组流行歌曲作为书写内容,也是超乎寻常之举。他选取的《黄土高坡》、《在希望的田野上》、《掌声响起来》、《最浪漫的事》,都是其身世、经历、心境和人生愿景的写照,每首作品的风格样式力求与内容高度协调,形式内容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本展的一大亮点。
第四、本展从内容到形式,从书体到幅式都力求丰富多彩,避免雷同。不但有四种书体穿插,而且大字小字错落其间,大者字径达五十公分,小者字画细如蚊足,细看又都十分精到。从幅式上看,大者有丈二联屏,小者有扇面册页。一个人的展览书体品种如此丰富,在当今书坛是不多见的。这全面展现了作者深湛、全面的书法功力,也充分体现了作者为观众着想,力求让观者视觉不会疲劳的良苦用心。
第五、与参观者互动交流的展览模式,也是此展的一大新意。一是从展览实际出发,筹办者列出了六个题目通过新媒体与观众互动,这在以前展览中是没有的;二是两个展厅的布局清晰。首先以习总书记怀念焦裕禄的词开其首,继而用四幅自作对联明其志,随之以流行歌词抒其情,然后以四体书歌述其学。接下来的内容,是分别用不同形式、不同书体、不同内容与观众交流,最后以四体书“追梦”概括展览的宗旨。在展览出口处,作者用一首自由体诗《真情告白》作为向观众的观后赠言。加之以言简意赅的展览导读,整个参观过程,似有作者陪伴左右,向你坦露心声,倾诉真情;似有人对你柔声细语在讲解,使参观者倍觉温馨,为之感动。
三 展览获得观众广泛赞许
张海先生作为当今最具重量级的大书家之一,多年来倍受关注。著名学者、书法理论家西中文先生在《论张海和张海现象》一文中指出:“张海作为当代著名书家,他的业绩,他的思想,他的作风和为人,以及他的艺术创新,无不给当代书坛带来说不完的话题,乃至对认清当代书法复兴的本质和发展趋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围绕张海现象,书界多次展开深入讨论,文章曾陆续见诸各书法报刊。早在1995年,沈鹏先生为张海书法集作序,就提出了“创造力的实现”的概念,对张海先生的艺术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多年来,对张海先生的艺术给予持续关注并撰写评论文章的书法名家和理论名家有五十余位,其中有些人俨然是张海研究的专家。关于张海书法的研究文章,可见2005年和2013年由第四届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西中文先生主编、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创造力的实现》和《岁月如歌》两部评论集。
此次“追梦之旅”书法展,张海先生低调,坚持不开研讨会,尽管如此,许多专家、学者、高层领导和普通观众还是通过不同方式给以高度赞扬和评价。一位中国书协会员三天之内来展厅八次观摩学习;理论家李庶民诗赞曰:“古稀豪气笔如椽,厘米积成百尺巅。寻丈巨幅神韵现,尺牍小品素襟传。详简静动著形体,疏密开合忘蹄筌。书似醇酤唯老辣,龙马海鹤寿砚田。”《书法导报》资深编辑姜寿田先生说:“张主席这次展览在创作上有了进一步的精致和深入,他的很多大字的作品,特别是行草书在墨色上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他的小字作品和大字在两极上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大字极远大小字极近微,融合了碑学和帖学的功夫。”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先生说:“观看张海主席的展览,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新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张海先生是当代书坛杰出的思想者、领导者和创造者。”上海书协秘书长潘善助先生说:“张海先生展出的《四体书歌》中篆书作品对我的印象最深刻。大家知道篆书在秦代和清代它所表现的形式线条以实线为主,然而张先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是以虚线为主,线条中有大量的飞白,运用了很多墨色的润渗,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非常有韵味和想象。”国家博物馆研究书法碑帖的专家晁岱双研究员说:“我是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事书法专业工作,分管馆藏书法碑帖整理。今天看过张主席的展览很有感慨,张主席是我们仰慕的大家,他一直倡导学习书法要立足传统,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方面张主席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从这些展览作品来看,无论是大的巨幅作品还是小的手札和手卷作品都能体现出这一点。张主席在入古出新方面确实起到了榜样带头作用,对于我们书法爱好者和书法研究者以及书法教育者都是值得好好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即使港澳台和国外来宾同道,在拜会中国书协时,并未安排讨论展览事宜,但他们也争先恐后表达观点,给展览以高度评价。台湾中国书法学会会长沈荣槐先生说:“大作笔歌墨舞,淋漓酣畅,气势雄浑,令人心驰敬佩不已。”并赋诗曰:近悦远来赞颂扬,宏开大业笔飘香。风华引领文心道,议论兴崇问学堂。追梦毫端凝浩气,传薪愿景动诸方。书坛祭酒垂嘉范,翰墨千秋厚泽长。
特别要提及的是在展出期间多位高层领导和彭丽媛同志在百忙之中前来参观,给予“追梦之旅”张海书法展以高度评价。他们本身都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对书法艺术有着独具慧眼的鉴赏力。他们站在更高层面去诠释书法艺术。他们的莅临不仅仅是对一位老书家的关心、鼓励和艺术探索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当代书法家和书法事业的关怀、鼓舞和支持。是对当今艺术家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肯定和激励。
总之,这次“追梦之旅”张海书法展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大家普遍认为,这次书展是张海先生四体书法最系统,最显功力,且书艺水平最高的一次总结性大展,获得空前好评。对于国博来说,这是我们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一次成功实践。
在展览最后的《真情告白》中,年届七五的张海先生无限深情地坦露心声:“此时此刻/似有无形的力量在胸中鼓动/年岁虽渐趋耄耋/激情却涛澜汹涌/让你我携手并肩/同唱一首歌/共筑中国梦/无畏向前斩浪迎风/从高原出发/向高峰攀登/放歌云端/飞向太空/不负这短暂一生!”这是张海先生的心声,也应该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艺术事业的书家的愿望! 我们衷心希望一切有志于振兴书法艺术、有责任担当的书家,都能够沉下心来,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向艺术的高峰努力攀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秀作品。国家博物馆非常乐意为优秀的艺术家提供追梦、圆梦的舞台,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艺术家登上这个舞台!(转自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4:33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6:35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6:50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7:09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7:26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7:40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7:56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8:23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5-10 16:39:07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吕章申:张海书法展述评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