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东 发表于 2016-5-22 13:34:39

许伟东谈陆维钊

【陆维钊】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浙江平湖人。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毕业。曾在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院、杭州大学任教。1960年调浙江美院。1963年中国画系成立书法篆刻科,为负责人。诗词、绘画、篆刻均有精深造诣,晚年以书法名世。1979年浙江美院率先招收书法研究生,任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有《中国书法》、《全清词钞》、《书法述要》、《陆维钊书法选》、《陆维钊书画集》、《陆维钊诗词选》等。

人生多坎坷余事作书家
——谈陆维钊

许伟东

浙江美术学院首创书法教育,1963年开办第一个书法本科,1979年第一次开创书法研究生教育,决策者为潘天寿,执行人为陆维钊。仅此一点,陆维钊已足以载入现代书法史册。可惜,本科教育因“文革”爆发仅两届而夭折,研究生教育则因为陆维钊病逝而交由沙孟海主持,作为开拓者的陆维钊没有见到后来浙美乃至全国书法教育云蒸霞蔚的盛况,的确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作为书法家,陆维钊是值得研究的当代重镇。一提起陆维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风格独特的篆书,他用隶书的笔法、结构、章法、感觉大规模改造篆书,将邓石如以来以隶入篆的思路推到石破天惊的地步。沙孟海在纪念陆维钊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言说,陆维钊第一个大功在于开创了高等书法教育,第二个大功则在于其篆书创新:“他有个人独创,一种驾于篆隶之上的书体,从前有人写的是圆的,他写成扁的,我称之为蜾扁体,这是第二个大功,所以我非常敬佩他。”沙孟海的看法显然立足于现当代书法史的立场,是值得重视的。不过,如果在一个封闭的时空场域内,衡量陆维钊诸体成就,笔者仍然坚持认为他的行书取得了更高成就,像“天地乘龙卧,关山跃马过”对联”、“第一湖山”题额、“陶渊明归去来辞句”条幅等,都是值得一个时代铭记的佳作。

陆维钊擅长多种书体,但是其主要风格追求大约有两种。沙孟海说:“综合披览,使人感到纯乎学人手笔,饶有书卷清气。无论大小幅纸,不随便分行布白,有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有时则‘碧山人来’、‘脱巾独步’,得心应手,各有风裁。”[ 沙孟海:《陆维钊书画集》序,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沙孟海非常喜欢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曾经多次书写,他的比喻分别取自《二十四诗品》中的豪放、劲健、精神、沉着四品。“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是形容陆书沉实博大的力量和奔放连贯的气势,“碧山人来”、“脱巾独步”是描绘陆书清新脱俗、独立不倚的格调。沙孟海这里不是为老友的作品分类,而是对其作品美感的提取,和司空图一样,他采用诗性语言描述诗一样的书法美感,难免让书法之外的人觉得晦涩与朦胧。但是,对书法具备鉴赏力并拥有丰富欣赏经验的内行,在观赏陆维钊作品之后,自然会认同沙孟海准确生动的描述与论断。其中,“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是主导风格,在陆维钊留存的几乎全部书法中都得到强烈表现,“碧山人来”“脱巾独步”则是辅助性特征,在陆维钊的一部分小行书作品中体现出来。陆维钊的书法之所以出现这种风格反差较大的互补性美感蕴含,是因为其书取法宽博——他既临摹汉魏碑刻,也模仿东晋王羲之与近人沈曾植、马一浮,也因为其审美趣味不断调整——晚年陆维钊曾反思自己的书法创作,重新认识帖学系统书法的重要性。

陆维钊出身于南京高等师范,由文史而诗词而书画,对传统医学、音乐亦具造诣,综合修养远远高于一般书家。从他遗存的作品来看,他的书法兼涉众体、气魄宏大、格高调雅,其创造胆魄与艺术想象力同样超越时流,不愧为二十世纪书法翘楚。但是,陆维钊诸体书法不是齐头并进的,比如草书即非其所长;另外,即使在他最为擅长的书体中,他留存下来的精品也数量不足。刘熙载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载:《艺概·书概》,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713页。]这些,陆维钊都不缺,他的内在修养足够充沛;但是他的技术传达功夫略欠精纯,所以他的寻常作品往往因为技术性瑕疵而与杰作失之交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陆维钊富有自信,也不乏自知。他一生都没有将自己的作品装裱保存,晚年与亲友谈话时常常感慨自己“一事无成”,这并不完全出于谦虚,而是因为心高志远,对艺术理想始终悬着一种近乎苛刻的至高标准。持守这样的标准,俯仰古今,反躬自省,自然容易生发无穷浩叹。

这一遗憾其来有自。与很多同龄人相似,陆维钊青年和中年分别遭遇战乱与动乱,不得不大量虚耗时光,这是普遍的不幸;他一生多次改行,一直到晚年,才因为潘天寿的发现与拔擢始将书法由业余爱好转变为专业从事,这是个体的不幸。陆维钊《梦中》诗曾沉重感喟:“抱头无限辛酸涙,祇是人前讳莫深。”[ 陆维钊:《梦中》,见《陆维钊诗词选》卷四庄徽室古今诗四,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最为不幸的是,陆维钊正当有所作为时,突然病逝。他与林散之(92岁)、沙孟海(93岁)、王蘧常(91岁)年齿相近、修养相埒、声名相仿,但是早逝近10年。这10年恰恰是新时期书法最为活跃的10年,书法的创作、交流、教育、出版、研讨进入一个爆发性发展期。假如健在于世,以陆维钊的条件,完全应该百尺竿头,再上层楼,给世人留下更多精美的杰作。

陆维钊的亲友与学生等写下众多文字,深情回忆先生的点滴往事,人们从中获知他敬业乐群、谦恭自抑、厚德载物、舍己爱人。在儒家的人生理想中,艺术可以忽略,事功可以不计,道德践履实乃大事,同于天地而不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陆维钊艺术有憾,人生无憾!比诸同时人物,他更值得后人缅怀。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6-6-16 14:25:5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许伟东谈陆维钊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