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惠泉 发表于 2016-5-23 11:17:33

我的老师张鹤岭先生

鹤师一家人文/于惠泉与张鹤岭老师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张老师今年67岁,但他身体还很好,婶婶(师母)身体也很好,张老师走到哪里,她也总是在哪里,相依相扶……,两位老人去嵖岈山爬了一天的山,依然精神焕发,谈笑风生,我心里为老师师母祝福!祝福他们身体健康!恩爱百年!    我在郑州上学时,经常在星期六下午,乘火车去洛阳看望张老师。晚上就住在张老师家,第二天下午再回郑,想起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张老师家的客厅中央是一张很大的红色桌子,靠里面的墙上是名人字画,记得当时有孙伯翔、陈天然的,还有一幅是小三儿张哲写的大字魏碑条幅:书贵有神。靠近门这边儿的是一长排书柜,柜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丰子恺全集》、《宗白华全集》……,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我眼馋的各种版本的碑帖。张老师有三个女儿,姐姐叫张琪,洛阳大学刚毕业,当时在市肉联厂工作,那时她就写一手非常好的字,我羡慕得不得了。张老师还拿张琪写的小楷让我看,并且是装订成册的,第一次见到这种近乎复制的完美临作,我怀疑我是否学习书法的材料儿,而眼前这样温润如玉精美异常小字竟然出自一位二十岁刚过的女孩之手,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一则因为张琪姐姐年轻,二则由此更加崇拜张老师,心想张老师一定有秘不示人的绝招,因为老二张群、小三张哲都写的非常好。张群与我同岁,当时在洛阳师专上学、平时住校,每周六也回家过星期,字没有姐姐写的多,但也脱俗不凡;小三叫张哲,是洛阳外国语学校的一名日语班的学生,长着一对小虎牙儿,爱笑,也最活泼可爱。在张老师家,小三儿叫我哥。我在家最小,从没有人叫我哥的,所以听起来非常的亲切。婶婶很和蔼,我没见过她大声地说话,充满温暖和慈爱,但她同样很能干,张老师写的字,大多是婶婶装裱的,做工配色都很考究。有一次,她用钢钜钜轴杆,我想帮她,她说不行,我干不了的。当时家里住的房子不是很大,但井井有条,这和她的精细用心大约是一致的。晚上,张老师戴上眼镜,临写字帖,慢而精致,如同魔术。我在旁边专注地看着……偶尔,张老师还要讲上几句,我也认真听着……张老师的家既亲切又神圣……2009,10 洛阳拜谒张鹤岭老师文/于惠泉求学洛阳城,师名张鹤岭。教我恪传统,功到自然成。展我旧时写,示我今人评。世俗急切切,日夜向浮名。薄薄一宣纸,几人载深情,更不讲道义,哪管苦经营。师言简且直,令我头脑醒。告我枕中秘,静心独修行。他人皆向外,汝要内心明。为人须规矩,写字做人同,做事细处看,莫惑愚人经。心中有定则,学问专则精。 翻旧物,见1993年时第一次拜见张鹤岭老师后写的句子,恍然一十八年过去,今又见,似梦中,。。。。。。 观张鹤岭老师《小楷道德经》有感          文/于惠泉    我的老师张鹤岭先生写小楷几十年,越写越觉得有意思,意与古会,尽得风流。老师常说学贵专一,“少则得,多则惑”,并身体力行。篆书隶书他很少写,行草书也曾一度中断,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小楷的学习和研究中去,专攻小楷,从钟繇二王到欧阳率更,从赵文到祝宠,从云林到倪黄,,,,历代名家无不精心临仿,出神入化的程度置于前贤亦豪无愧色,以清脱峻爽为主调,且有朴厚温润之深趣,在今之书坛别树一帜,望之森然,令人景仰。    写字对于张老师是件幸福的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虽然他因工伤失去了宝贵的右手大拇指,只能靠食指和中指夹笔,但就是这样也乐此不疲。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写,如痴如醉,无怨无悔。书写就是他的生命,书写也寄托了他的情怀!每过几年,就会有新面目出现,但他又不满足于既有的成绩,仍一往无前地继续写,不求法脱,不为法系,出古入新,陶铸不已。我所知道的现今书家中,功夫之深,超越老师的绝无仅有!因为他酷爱此道,故而也专精于此。加之学识渊源,眼界宏阔,积淀深厚,才有他后来随心所欲地写,不拘一格地变化,愈老愈新!愈变愈奇!    这和靠头衔和地位先取得名声的书家很不相同,也绝非靠老本儿立身数十年不变的名流所能梦见!老师靠实力立身,用学养润身,德艺双修,老而有味,老而弥新!他用他的作品构筑了他坚实的地位!深受国内外的同行好评。2013年8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张鹤岭小楷道德经》,精金美玉,时下少见。中州官渡草堂周俊杰先生感慨:“我与鹤岭相交数十年,其艺术、其毅力、其人品对我永远是一面旗帜;我还可以肯定地说,在当代中国书法界,其人、其艺也将是令人感动和难以忘怀的榜样。而其小楷,我相信,将在我们这个时代及今后的中国书坛放射出耀眼的光辉。”2013,10

于惠泉 发表于 2016-5-23 11:24:07

于惠泉 发表于 2016-5-23 11:25:54

于惠泉 发表于 2016-5-23 11:26:5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老师张鹤岭先生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