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韵斋 发表于 2016-11-1 10:33:27

光而不耀,人书俱老 ——大廔先生与他的书艺世界


光而不耀,人书俱老 ——大廔先生与他的书艺世界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 后乃通会,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 ——孙过庭《书谱》
不管书法还是绘画,达到高境界最需要的是时间,就像炖一只老母鸡,时间不到、火候不到,最终的味道就不可能到位。譬如用高压锅炖老母鸡,烂是烂了,但没有味道,或者说味道不够。只有时间长了,人变老了,人老则意味知识广泛、阅历丰富、修养更高、道行精深,到此境界或意境方能“人书俱老”。“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用极简洁的话语指出了书道研习的演化过程。而先生习书之路亦是如此,从开始的平正,走向险绝,最终又归于平正。在先生的书艺世界里,他是用一辈子去钻研,去探索,将书法融进骨子里,从而走向成熟的“老”境。说到书法,评家常以“技艺”二字格之,但殊不知,“技”可以学,而“艺”却非靠养不可得,非靠性情和不委流俗的个性不可至。窃以为,书家应先养心,无欲无求得大自在。在大楼先生的书法艺术世界中,“处平守静”的肃穆气象扑面而来,仿佛闻到“幽谷芝兰”的远香。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事所累,在一个无关乎利益的自在状态中,先生将岁月磨砺和法度打磨在字里行间。笔墨与观念,形式与技法,都化解到逍遥的自在之外。“郊寒岛瘦”,暗香浮动,直入书家堂庑,自有一派字清人静,文雅干净的文人精神。得大自在的先生,将人生寄托,生命感悟和文化坚守融入书法的魂魄之中,于是在世局相嬗替之际,他的洁身独守,弥漫着一种可贵的文化意绪。 先生如此自在的文化坚守,是一生的学养,也是一种境界。干净的紧,也风雅得紧。雅是中国特有的审美范畴。中国书法所滋养的艺术趣味,也主要以雅为重。聚精会神读先生的字,你会发现,其形式和意蕴组成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机体。它超越了形式,进入了审美心灵观照的领域之中。书法艺术,无论多么纯熟的笔法,多么巧妙的布局,如果不能传达具有超形式性的意象与意蕴,表达书家的内心、一定文化精神与负载自己的审美信息,都进入不了雅的层次。唐•张怀瓘在《张怀瓘议书》中曰:“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先生有深厚学养,坚守文化高地,有中国士之理性良知,其风骨深入骨髓,字字皆有文人风骨在。有了雅的灵魂,自然成就雅的艺术,否则“不足以轩翥翰涂,驰迹古苑,終随代汨没尔”。高雅之书,一笔一画,处处玑珠。雅之于书法,必然具有生命形式。书之生气盎然,自由自在的精神,正是其生命形式的具体内涵。雅不仅讲究形式,更重内容。书法之雅,有从有限导向无限,从必然导向自由的特点,它要求自己的意蕴具有关涉文化传承,文化精神的普遍意义。此所谓书之道也。先生自幼习字,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耐得住寂寞,青灯黄卷,独相厮守,如老僧坐禅,一茶一偈,万念皆空,心静如水。“山沓水匝,树杂云和,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以赠,兴来如答”。书家一旦潜心写字,讲的是感受,不仅仅是纳入生活特征,而且是吐出感情的特征,不但接入传统的赠与,而且给传统以感性的酬答。凡学养深厚之人,挥笔落墨之前,思虑必屏却一切杂念,先无俗念填委胸次,写字安有鄙俗之气?须知,不鄙俗于字,正由其不鄙俗于心。动辄云“创作”、“创造”,心有旁鹜、杂念,焉能专心写字?看先生写字,不生杂念,但求体正格高,形雄调畅,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于是,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照中,先生的雅正合一的书法雅趣,在陶然洒脱的挥笔中随之产生。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表达过类似的艺术体会:“往往入禅,有得意忘形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书法讲究“虚静”神味。“虚”者,谓其境界空灵高远;“静”者谓之意境儒雅,静谧。魏晋以来,雅文化造就王右军自然朴素,遒劲典雅的《兰亭集序》、《报殷浩书》等书法经典,其间又明显受老庄、释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形成鲜活的“虚静”之雅魂。此雅魂,一直滋养着中国书法艺术。观先生之书,空灵如水,静默有禅,让人看到先生的中国文人特有的心灵空间。在滚滚红尘澎湃的世俗世界,在物的幽灵到处徘徊的社会,先生却“每静室僧跌,忘怀万虑,与碧虚寮廓同其流荡”。他的潜心修书,襟抱兰风,从虚静兼修,气韵贯通之书中,可窥到他精神世界的深湛、静谧。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书法亦然。境者,意中之境也。写字,须先将灵府中淘涤干净,泽以诗书,本之于良知道义,深之以阅历,驯习久之,则意境自然远去俗气,得独造之古雅。先生之为人,是干净的,先生的字是典雅的,毫无当下书界充斥着物欲的俗气。先生书之古雅意境中,有海阔天空气象,有清风明月胸襟,有永恒亘古士风。先生和他的书法,泛溢着一种博大的文化情怀,体现出一种深远沉重的文化承载,并跳跃着一位书者鲜活、干净而又孤独的文化灵魂。
艺术家简介:程宝源,号:大廔,斋名:一洗堂,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生于山东金乡大程楼一个教育世家。书法自幼启蒙家教,后师朱复戡、孙育孺教授,继之入中国书协会员高级研修班学习深造。宗“二王”,追秦汉,兼习唐、宋、明、清诸家,熔古铸今,博采众长,形成自己古朴凝重、自然雅逸之书风。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书展,在《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羲之书画报》等报刊发表并作专题评介。被国内外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收藏,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国际现代书法集》等一百余部大型作品集。先后出版《程宝源行书选》、《大廔书法集》各一册。1997年获《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奖,1998年获赴美国《中国当代名家国际大展》银奖,1991年应聘任老年大学书法教授十五年之久,被评为省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先后授予“山东省老年书法家”、“中国老年书法家”荣誉称号。现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中外书画家协会名誉教授、新加坡神州艺术院高级顾问、济宁市书协艺术顾问、济宁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济宁市中区书协主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而不耀,人书俱老 ——大廔先生与他的书艺世界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