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晖 发表于 2009-9-8 06:02:01

海城市书法家协会群星谱(不断添加中)排名不分先后

海城书法现象
张华庆   胡炜
 辽宁海城,一个古老的小城,古称临溟。几十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两千多年以前就有县的建制,历经各个朝代文明的洗礼,保留了大量的文化古迹,形成了文风斐然,民风淳朴的地域风俗。以海城等地为代表的辽南文化是关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海城是文有古文字学大家于省吾,武有爱国将领张学良,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像汉代大学士管宁,当代书画名家王廷风、孙恩同、徐炽、姚志忠、王宏等到可谓群星荟萃,光彩夺目。海城的孤山仙人洞、析木石棚,辽代的金塔、银塔,铁塔,唐代的三学寺,明代的关帝庙,无一不说明海城极为深厚的文化土壤。海城是东北地区唯一连续多年的综合实力百强县,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培育下,海城的书法活动因应机缘,异军突起,老中青三代书家形成了有序的梯次结构,他们注重学习传统,注意基本功的训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陆续在省和全国的各类书法展中摘金夺银,屡创佳绩,蜚声书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被书法界誉为“海城书法现象”。其中以张世刚、胡炜等到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的青年书法家,他们既是书法活动的组织者、领军人物,又是优秀的书法作者,目前,海城已有五十余人次参加过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书法展览,现在中国书协会员九人,省书协会员近四十人。海城作为一个县级市书法创作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中国书协、辽宁书协、鞍山市书协以及各级媒体都予以极大的关注,《中国书法》杂志、《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也集中刊登报道了一批海城作者的书法作品,并对部分书家进行了专题报道,二零零三年辽宁省文联、省书协授予海城市为“先进书法县(区)”荣誉称号。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海城前些年还承办了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及辽宁省一些书法展的评选工作。

    海城书法作者的风格各异,传统气息浓厚,格调高雅,作品很有冲击力。张世刚这位海城市书界的代表人物,在全国书界可谓耳熟能详,他就是从海城土生土长成长起来的,现为中国书协创作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入选历届全国书展、中青展、专项展等,在全国第五届书展、全国第二届楹联展上分别荣获金奖,一九九九年被中国书协评为“德艺双馨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清新隽永,古意盎然,气格华滋,被当今书坛公认为具有古典精神的文人书法家。

    现任海城市书协主席的胡炜,他带领海城书法的有志者为推动海城书法事业的发展不断创造佳绩。虽然身为海城市委副秘书长,但在海城的书法作者眼中,他是一个品味很高的文化人,一个书艺精湛的书法家,一个古道热肠,热心书法事业的组织者,对书法的挚爱,使他一头扎进传统书法中,浸淫于二王行书,得宋、明行书之真谛,领悟远古之高韵,潜心研究,刻苦临习,以自己精湛的书艺在辽宁乃至全国书界崭露头角,一鸣惊人。他现为中国书协会员、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省硬笔书协常务理事、海城书协主席。“海城书法现象”的代表人物还有凌全强、张庆涛、吴毅、丁治中、包春生、李舟、李丽、王晖、孙克顺、王成强、孙长英、董佳铭、白翎、杨维君、刘培英等。

     浅析“海城书法现象”的本质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海城有浓厚的文化土壤,历史上文人辈出,是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复兴,海城成立了市书协、青年书协、老年书协、硬笔书协、农民书协,还有临溟书画家联谊会等,海城书法作者形成了梯次合理的组织结构,这些书法组织的成立对海城的书法繁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海城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显著进步,市政府的财政对文化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海城企业家热心书画活动,支持赞助高雅艺术、文企之间的融合协作,为书法繁荣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是推动书法现象的动力。

     三是海城有一大批热心的书法组织者、爱好者,海城书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重要的原因是书法作者间的团结,书协始终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海城历任书协主席张世刚、胡炜及已故的书家刘和广,他们为海城书法不断创造佳绩,而不遗余力勤奋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他们的努力,以普及捉提高,海城才出现了今天人们赞赏的“书法现象”。

     四是良好的创作氛围和学术空气。海城的书作者经常在一起有组织地举办沙龙或雅集,彼此间相互鼓励,取长补短,交流创作的心得体会,自觉自愿地开展书法批评活动,高举学习传统书法的大旗,反对横向取法,不追时风,大家潜心钻研,植根传统,推陈出新,努力打造精品,近年已有十余人六十多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书展,获奖五人次,三十余人入选省书展,获奖七人次,他们取得骄人的成绩,但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互相间保持着纯朴的真诚感情,相互支持,共同提高。

    通过本文对海城书法现象的浅析,希望全国书法界对海城书法现象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全国其他地区书法事业发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孟子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期盼海城书法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本文发表于《书法》杂志2004年第十一期

徐寒晖 发表于 2009-9-8 07:12:28

海城市书法家协会群星谱--------张世刚
     张世刚, 男, 1958年生于海城 大专学历,讲师职称。现任教于鞍山市师范学院艺术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兼创作委员会秘书长,鞍山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自1985年起, 书法作品连续入选全国第三、五、七和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四、五、七和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并获第五届中青展金奖,全国首届和二届楹联书法展览,并获第二届金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览银奖。此外书法作品还多次参加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展和邀请展。《中国书法》杂志1997年第二期对其作过专版介绍。1999年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 “德艺双馨书法家”,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书法家”, 2002年被辽宁省评为“文艺之星”。

  张世刚是享誉书坛的著名青年书法家。在近二十年的书法创作实践中,他以其古雅的书法风格,引起书法界及书法批评家的关注。他以十几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对中国书法文化体察入微的实践和感悟,赢得了同行和书法界专家的好评。

  张世刚书法风格隽永、灵动、古风盎然。这与其对传统的尊重和追随精神是一致的。其作品以楷、行见长。功力深厚,气格华滋。由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谙和心仪,使得其书法有别于时下的流行书风,被公认为是最具“古典精神”的文人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
  现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
  自1986年起,书法作品连续入选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四、五、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获第五届中青展金奖;
  全国首届、二届楹联书法大展,并获二届金奖;
  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获银奖;
  入展首届全国兰亭书法奖作品展。
  1990年组织“辽宁省二十九人书法进京展”,
  1995年参与组织“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3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张世刚书画作品》专辑。
  曾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书法家,
  被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书法家”,
  被辽宁省文联评为“辽宁文艺之星”。

徐寒晖 发表于 2009-9-8 07:28:06

海城市书法家协会群星谱(不断添加中)排名不分先后

海城市书法家协会群星谱--------胡炜
无心插柳自成荫

张世刚
  从来不曾有个书案,不存一本字帖,连起码的文房四宝都没有齐全过,竟然也成了书法圈里的全国名人。虽说有点让人费解,但这就是书法家胡炜。很显然他是个业余书法家,胡炜的本职是市委副秘书长,向来都是闲暇时间临池弄墨,从未因此而影响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鞍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海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胡炜除书法外,对诗歌、小说、散文、以及音乐、绘画等门类都有涉猎,并有很深的造诣。文学作品在省内外多种报刊发表过。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字外功修养,书法水平的提高以及成绩的取得就不言而喻了。然而对书法,胡炜还是下过很深功夫的,虽然是业余书法家,但是对书法的学习态度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毕竟书法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民族艺术,轻而易举得到成就不大可能。胡炜深知这里路数,所以走过的学书道路,付出的努力确实不让专业书家。先是受辽宁老一辈书家书风的影响,得以初入门庭,这是书法行里所谓的“横向取舍”,胡炜因此而走了一些捷径。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儿。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横向取法的收效快,但负作用也大,利益越多,中毒就越深。为了摆脱横向束缚,走出时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胡炜直追“二王”体系的帖字一路,以米芾一家入手,终结“二王”,遍临米家一切法帖墨迹,包括深得米家传承的吴琚、米友仁的作品都不放过,一一揣摩,除此之外上窥楮遂良、李北海,直到王家传世的信札,下及赵孟复、董其昌等元明帖字一脉的名家名作,浸润研习,窥其三昧,可谓用心良苦,由于深谙传统、心仪前贤,从此书格焕然一新,古风盎然,不沾流习,没有造作之态,更没有师古不化的近气,形成了自然流畅、雅致清新、恬淡平和的古典风格。近年来,又潜心小楷,用功亦勤,抄录了大量的古文经典,更提高了书写的技能,增强了书法作品的内涵,受到了同行的好评和社会的关注。

     胡炜书法作品自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和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分别入展以来,直到现在已连续参加十届国展。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家级这样最重要的两大挂届展览中连续参展,这在全国的书法界也是非常少有的。成绩的取得固然与他的天赋和勤奋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胡炜的人格,胡炜对文学、美术、音乐及书法等艺事的学习和创作并不是为了获取某些功名利禄,用他自己的话说,纯属喜欢,想通过这些能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体验生活和展示能力的机会,让生活更有内容。说白了,就是逞逞能,玩玩而已。与其说胡炜对艺术有些轻率,莫不如说是一种超脱。这对那些苦苦营求而不得其所的人,胡炜的行为是否是种借鉴?

   (本文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鞍山师范艺术系教师)

徐寒晖 发表于 2009-9-8 07:50:14

海城市书法家协会群星谱(不断添加中)排名不分先后

海城市书法家协会群星谱----------李丽敏
  曾 用 名: 李 丽   号妙光居士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3年1月13日
  199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教研室
  籍贯: 辽宁海城
  通信地址: 海城市魁星小区5号楼海城市书法家协会
  邮编:114200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鞍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城市政协常委、海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1995年,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并收录作品集《全国首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   
     1996年6月,书法作品入选由上海书协主办的《第三次中日书法绘画作品公开徵集展》。
  1998年9月,书法作品入选由省书协主办的《辽宁省第三届探索书法展》。      
     2002年10月,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并收录作品集;
  同时作品入选由辽宁省书主办的《辽宁省书法篆刻展》。
  同年,书法作品发表于中国书协第三期《书法杂志》和中央党校《领导与创新》杂志等      
  2005年3月,书法作品入选由辽宁省书协主办 《辽宁省首届妇女书法篆刻展      
  2006年8月,作品参加由辽宁省文联、省书协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书法展”。
  2006年9月,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并收录作品集;
  2006年9月,作品应邀参加庆祝中国书协成立25周年“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9-9-9 15:58:21

徐寒晖 发表于 2009-9-11 06:25:55

陆续添加中。。。。。。

徐寒晖 发表于 2009-9-11 06:40:27

海城市书法家协会群星谱--------丁志中
丁志忠,笔名治中,号:一芥。斋号:觉妙堂、乐耕斋、三妙堂、照真堂、晴鹤山房、会友堂。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鞍山市书协理事;
         海城书画院院长;
         海城市书协名誉主席;
         中医主任医师。
丁治中先生习书、创作迄今四十年矣,十七岁时师从乡间耆老习写春联。
二十岁时拜著名中医赵润身老先生为师学中医,因其师擅书法,遂亦随师学书法。四十年里,痴迷书法,苦心孤诣,乐此不疲。
书法初学“兰亭”,继学“宋四家”。而犹以“苏、黄、米”用功最勤。近10年顶礼“东坡”,仰其忠义,慕其诗文,苦诣苏书,得其丰瞻华腴,天真烂漫,略有所得。又兼临李北海、何绍基、赵之谦等。至此形成了自己的书法气象。中国书协副主席、辽宁省书协主席聂成文先生所评:“丁志忠学书有年,他以‘苏’为宗,兼学其他,将书卷神韵与个性风采融为一体,放笔写来,意态昂扬,灵性展露,非常耐人寻味。治中为人真诚,素有“大侠”之称,他的书风也自然侠气十足,非同凡响!”
入展、获奖如下:
一九九八年十月入选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二○○○年十一月入选辽宁省首届新人新作书法展。
二○○二年三月入选辽宁省书协成立二十周年书晋京法展。
二○○二年七月入选鞍山市书协成立二十周年书法展。
二○○二年九月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
二○○三年四月入选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二○○三年一月荣获鞍山市“五个一工程”书法奖。
二○○三年荣获辽宁省书法篆刻展书法金奖。
二○○四年四月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二○○四年十一月入选全国首届 “小揽杯”书法大赛展。
二○○四年荣获辽宁省首届兰亭书法篆刻展书法提名奖。
二○○五年二月荣获鞍山市第二届“五个一工程”书法奖。
二○○五年七月入选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篆刻展。
二○○五年八月荣获全国第二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
二○○五年八月入选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高恒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二○○五年八月入选第二届全国扇面书法展。

海城书画院
地址:辽宁省海城市胜利小区八栋三号
电话:0412-3186811   13464952111

[ 本帖最后由 徐寒晖 于 2009-9-12 23:28 编辑 ]

徐寒晖 发表于 2009-9-11 07:13:15

漫话老丁人与书

○王 荐
         面晤海城书家丁治中是在去年1月辽宁书法创作班上,省书协创作委员会精选了几位近年来在全国各项展赛中成绩显赫的好手登台现身说艺,丁治中便是其中一位。丁治中已年过半百,标准的东北大汉,高高的个儿,魁梧的身材,颇有派头,在辽宁书界口碑甚佳,又有老大哥风范,故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丁”,因此,“吾从众”(苏东坡戏米芾语),也如此称呼他。那一次,老丁谈自己学艺经历,谈苏东坡,谈人生……讲得鞭辟入理又幽默诙谐……老丁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但因其公务在身,老丁讲完便匆匆而去,有缘面晤,无缘结识,成为我参加这次学习班的一件憾事……

         半年之后一个双休日的上午,黑山杜志宇兄来电话,说要相约老丁及大石桥姜勇来清河看我和众书友,并说3个小时以后就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况是“老丁”这等人物?宾至之后,一阵推杯换盏,倾吐心言,好不痛快。老丁善饮啤酒,三十余杯下肚,风采依然。未有初识的拘谨,未端年长及书坛宿将架子。酒后大家挥毫操刀切磋交流书印技艺。老丁行笔迅疾,且于沉稳中有奔放,雄厚中含恣肆,法度下出诡奇,苏、米相杂,帖气十足,同时笔道中不乏汉隶之苍朴,魏碑之斩截,已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语言。观其走笔挥运,真是一种享受。次日酒醒一观,老丁的书作件件精彩。是“酒神”所助,还是魏晋风度所致,抑或功力深厚所得,皆不可知矣。从其快人快语,到无挂无碍挥写,我对老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内心里暗忖“与其订交今生”。事后我有一诗记之——“相逢何必问年庚,走笔挥刀即弟兄。若待飞觞豪饮后,更无年长与年轻”。

         去年八月省里又在鲅鱼圈办临帖班,开班前几天,老丁来电话邀我等先行到海城玩两天,然后再一同参加临帖班,他还邀了沈阳武威,正赶上第二届行草书大展评选揭晓,武威获了金奖,我获铜奖,一并为我俩祝贺。一见面当然又是拼酒。竟至把我喝得夜里从宾馆的床上掉下来在地毯上睡了一宿,老丁第二日早上刷牙发现牙缝里有孜盐,才知道昨夜畅饮之后还请我们吃了烧烤。人们常说“文人相轻”,在老丁身上我有了“文人相亲”而不是“文人相轻”的真切体味,更感受到了老丁的文人气质,感受到了他的真诚与豁达。走进老丁的家,走进老丁的书房,就走进了艺术之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壁的书画、雅致的陶瓷、名贵的红木陈设,再有就是经、史、子、集等大量的藏书。老丁是名播乡里的中医,又任行政职务,其繁忙可想而知,然而他册册书中圈圈点点的墨痕,那写就的一卷卷书作,几十本写满自己砚边随想(诗、词、联、论书语等)的册页记录下了他的心路历程和他的艺术人生。老丁事业、艺业都获得了成功,但老丁不易,从他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敬业精神而言,与我们许多书法人比较,他在书艺上能取得那样的业绩,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他是隐于医道,还是隐于仕途,我看最主要的还是他“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菜根谭》句)这一“安身立命的工夫(同上)”修为得好。

      “酒兴忽来忙唤友,诗情初起便挥毫”是我几年前撰写的一幅对联,几年后竟派上了用场,好像是给老丁量体裁衣做的,用在老丁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书如其人,他无论是创作大字对联,还是条幅;创作小字横幅、长卷,还是册页,技法讲究之外,流露更多的是他身上固有的“坚质浩气,高韵深情”(刘熙载语)。只去年一年老丁书法就入展了“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电视书法大赛、第八届全国展,还获了辽宁省书法篆刻展的金奖。成绩迭现,令人钦慕,人又特好,谁能不愿与其订交?所以我也乐意把他推介给书界朋友,于是才有了这篇拉杂的文字。又有几日未与老丁通话联络了,真有些想念,幸好近日在齐玉新先生主持的中国书法家网上睹到了丁兄的风采和他的近作。老丁无恙,弟无忧矣……

徐寒晖 发表于 2009-9-30 08:08:54

凌全强,男,1949年生于辽宁海城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海城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第八届中青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全国第二届、第三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展;第三、第四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竞赛获二、三等奖,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跨世纪艺坛风采铭录》获三等奖,“燕都金像奖”中国画艺术家作品展获荣誉金奖;《书法报》第三届“黄鹤奖”书法篆刻大赛获优秀奖。
  书法作品收入《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传记被编入《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典》、《世界美术家、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人才传略》辞书。

徐寒晖 发表于 2009-9-30 08:11:15

凌全强印象
   ---------------------胡炜                                       

   认识凌全强已经25年了。认识他首先是在岳父家的箱座上,七十年代后期本地区时兴打箱座,箱座上的玻璃画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次去乡下的岳父家就被他家箱座上的玻璃画所吸引,因为我也粗知美术,看出那画玻璃的是个高手,并记住了“凌全强”这个名字。八十年代初海城报社成立,凌全强走出农村,成为海城报社第一位美术编辑。我那时在县档案馆上班,报社我有很多朋友,去报社玩就认识了全强。全强知道我也能对付画一点,有时出差就让我帮忙画一点插图、题花之类。
    意想不到的是1983年底我也调到了报社,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而他的工作室也是我每天都要光临的场所。当年的全强就极为勤奋,不仅要应付很多的本职工作——插图、刻字,还要为大家理发、用电熨斗烫家具画、写新婚对联等等,另外他还要搞点个人创作,总之很少见他有空闲的时候。有时见他忙得头都懒得抬,我在他屋子转一圈就赶紧溜掉。也有不识相的,赖在他屋里聊天、下棋,吵吵嚷嚷,这个时候他就有些烦。但是考虑到面子,他一般不发脾气,可是总皱个眉头。总皱眉头的全强就显得很忧郁,有了几分和年龄不相称的老成。我深知那时候年轻气盛的凌全强是不甘寂寞的,总想有所作为,所以对虚度光阴者很不屑一顾。对于这一点,我特佩服他。在他的带动下,我也写写字,画点画,但同时又深感和凌全强的差距。到八十年代中期,文艺事业逐渐繁荣,市文化馆经常请一些省内的名家来海城做书画表演,我和全强都是热心的观众,对名家的作品认真揣摩,一旦求到书法作品便带回办公室,反复的临摹。后来全强、刘和广、张世刚和我又一起参加了鞍山书协在千山举办的书法培训班。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昼夜临摹碑帖,又有王廷风、韩兆沛等老师的热心指点,进步很快。到八十年代末,全强和我已经在鞍山小有名气,得奖,被评论上了报纸。再后来,我和张世刚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全国展,全强也替我们高兴,同时表现出了很虚心的态度,令我非常的感动。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整天和全强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借鉴,同时无偿的提供笔墨纸砚,我这一生极有可能和书法擦肩而过,更不会因书法得到如此之多的荣誉。
    其实没过多长时间,全强的书法就参加了国展,而且紧跟世刚和我之后,成为了全国会员。再后来,他连续获得了中国书协举办的“赛可勒”杯国际书法大赛的三、二、一等奖。而他的老本行美术近年也有长足的进步,入选了全国各类展览。尤其是他的《关东童戏图》汇集近百种关东的游戏,同时将关东的童谣、风土人情、服饰、装束、农具、花鸟等一并付与纸上,成为认识关东、研究关东的重要文献资料。全国著名的国宝鉴定大师杨仁凯看到此图后,非常激动,挥毫为它撰写了序言。很多媒体对此予以了报道。


相处这么多年,我和全强已经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彼此没有任何的隐瞒和芥蒂。纵观全强的优点,有三:
    一是真实。全强为人率真,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从认识他就是这脾气,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话说在当面,哪说哪了,从不背后说人。虽然有时被全强说得下不来台,但一想他说得也对,而且他能如此直白的说你,说明他很坦荡,也就无话可说。搞艺术必须有这样的诤友,经常有人指出你的不足,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反之,一味的夸大你的成绩,倒是害了你。全强的率真还表现在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在朋友面前,他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天真好动的一面,自己的所思所想,哪怕是一些私心杂念。这时候的全强愈发真实可爱,觉得他活得不累,觉得他拉进了朋友间的距离,甚至是他说了你也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二是勤奋。全强好强,但是他的好强表现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上,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他从不说三道四,而是更加勤奋的创作,用作品说话。当年为了练习书法,他临摹了无数种书体的字帖,广泛吸取多家的长处,终于自成风格,赢得了国际大奖。为了弥补自己文学水平的不足,他在四十岁的时候上了电大,学习中文知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直到现在,他依旧是整天埋头于画案,刻苦的钻研,掌握各种知识,习书习画,从不敢有半点懈怠。对于这一点,海城的书画工作者无不敬佩。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他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但是他很少张扬,也只有很少人知道他所得到的来自于四面八方的获奖证书。因为他还有更高的目标。
    三是聪明。全强全强,无所不能。当年我家盖简易房,几乎所有的瓦匠、木匠活儿都是全强帮我干的。大家开玩笑的说:除了生孩子,没有全强不会的。即使是生孩子,也有全强一半的功劳。他自己也说:巧人是拙人奴。巧人就得挨累,谁叫你什么都会了?就因为他无所不能,也用了自己大量的宝贵时间,为别人帮忙,做那些和书画无关的事情,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全强没有进过专业的美院,全靠自己摸索,掌握了素描、色彩知识,并创作出一大批在全国、省市获奖的美术作品,他创作的连环画早在1985年就在省报上整版的刊发,创作的刊头多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辽宁日报》刊登。有一年“十一”,他做的刊头在同一天发在了全国二十多家报纸上。足见他的作品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25年倏然而过,曾经是年轻而又潇洒的全强也以霜染双鬓,但生理的年龄无法取代心理年龄,童心不泯的全强依旧是活力四射,等待他的必将是创作上新的春天!


在心底永远的祝福你。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海城市书法家协会群星谱(不断添加中)排名不分先后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