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列 发表于 2009-12-2 08:44:53

雅集之后

雅集之后

杨卫列


  雅集,自古有之。要说最负盛名者,大概莫过于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发起的兰亭雅集了。不过,雅集对于硬坛中人来说,还是一种比较陌生、比较新鲜的事儿。因此,无论是当年的太湖雅集、徐州雅集,还是近期的上海雅集,都着实让硬坛中人兴奋了好一阵子。我们承认,硬笔雅集作为一种直观的交流方式,在增进书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书友间书艺的交流以及扩大硬笔书法艺术在书坛的影响力等方面有着其他交流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雅集之后呢?雅集之后,我们还需做些什么呢?

  愚以为,雅集之后,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扩大雅集的影响力,使其影响力尽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而要做到这一点,做好雅集的后续报道便显得十分重要。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当年太湖雅集、徐州雅集,还是最近的上海雅集,这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不尽如人意。聚是聚了,散也散了,但后续报道却少之又少。就我的拙眼所见,除了在相关的硬笔书法网站和硬笔平面媒体上发布了一些图片报道和简讯外,在其他书法网站和纸质媒体上难觅其踪影。而且,就是这些相关的报道,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吃、喝、玩、乐似乎成了雅集的主要内容。如此后续报道,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它使雅集这一美好的事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使雅集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其实,从零零散散的报道中,我们也约略知道,这几次硬笔书法人的雅集,其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节奏也是相当紧凑的。但为什么会给人留下除吃、喝、玩、乐之外,却缺乏实际内容的印象呢?

  我想,之所以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后续报道的角度出了问题,偏离了报道的中心。那么,硬笔书法雅集的后续报道的中心内容到底应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既然是硬笔书法雅集,其报道的重点理应更多的落在书友们的笔会交流上,落在书友们的理论探讨上。对这些相关内容,我们不仅要有图片报道,更要有相关的文字内容。图片报道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相关的文字内容,有助于报道的具体深入。当然,我这样讲,并非是说,吃、喝、玩、乐等无需报道(其实,这些报道得好,可以增添雅集的生动性、趣味性),我只是想强调一点,这就是,我们在作后续报道时,一定要搞清什么主,什么是次,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一定要处理好主与次、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只有这样,雅集给人的印象才不仅仅是吃、喝、玩、乐的游戏。

  给人留下这种印象的原因还在于,硬笔书坛的写手太少。硬笔书坛的写手太少,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对硬坛中人而言,叫他创作一幅硬笔书法作品,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但叫他提笔作文,可能就远没有创作来得轻松。因此,放眼硬坛,便不难发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创作者奇多,而作文者奇少。其实,作文也并非人们想像的那么艰难。就硬笔书法雅集而言,我相信,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肯定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而只要把这些感受和理解形诸文字,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雅集就决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单薄和平面,而是丰厚的、立体的。倘能这样,硬笔书法雅集给人的印象就会深刻得多,其影响力也会更深、更远!


东方明珠 发表于 2009-12-2 09:32:15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9-12-2 16:20:19

拜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雅集之后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