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甫 发表于 2010-1-11 20:01:34

那山 那水 那人

那山

    那山并不高,海拔高度只有630多米,相对高度最多只有300米,只因从空阔的平原边缘突兀而起,所以从山脚下的小村庄抬眼望去,便有了云深雾罩的感觉。

    双休日,好友相约去爬山。从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叶县境内的歪头山。歪头山因山的形状而得名。据史料记载,那山原本不叫歪头山,而是叫累垂朵山,取累累下垂之花朵之意,可见那山之秀美之姿。之所以成了歪头山,是因为在上世纪下半叶政府进行的地理考察时,考察人员看到山势倾斜,在没有做深入调查的情况下,随意而为地标注在图纸之上的,就这样,那山便有了歪头山的名字。

    歪头山确实是歪头的。传说,这里是道教宗师祖师爷的故乡。当年祖师爷修行即将修成正果,一日,劳累困乏的祖师爷来到那山之上歇脚,当他脱下靴子晾晒的时候,不料那山被压得突然山体倾斜,倒了下去。顿时吓得祖师爷惊慌失措,连靴子都顾不得穿上赤脚便跑,将靴子留到了山上,至今那山顶上还留着形同靴子的“祖师靴石”。祖师爷从此便成了赤脚的形象。那被祖师爷坐歪了的山头再也没有直过来。



那水

    平常的日子里,那水是从那山上流淌下来的涓涓细流。只有在暴雨的时候,那水才会变成滚滚洪流从那山上咆哮而下,跌进小黑潭,然后顺着一个峡谷翻滚着冲刷着奔涌着滔滔汹涌地注入到那山脚下的牛角沟水库。当地百姓祖祖辈辈就是靠着那水休养生息,用那水洗衣做饭、饲养牲畜、灌溉农田,过着桃园般殷实的生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入秋的日子,暴风骤雨已不复存在,但是那水从来就没有枯竭过。在峡谷的底部,那水就像一只悠闲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时而穿石,时而越涧,时而在小潭之中伴着游鱼小憩,最后注入到水库,造福百姓。因着那水的滋润,峡谷两侧花草茂盛。鲜艳的花朵,清香的花蜜,引来了成群结队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草丛中飞舞,如梦如幻。因此,就有朋友用网上博名将那水赖以穿流而过的峡谷命名为蝶梦谷,情景相融,别有一番韵致。



那人

    见到那人的时候,看不出他有几多高明,甚至还有几分土气。五十来岁的样子,胖胖的身材,脖子上挂着一架相机,不算太短的头发散乱在头顶,已经是吃过早饭的时候了,仍然觉得他像是刚刚睡醒的样子。坐到车上以后,谈起话来却发现那人热情好客,和蔼可亲。他就是我们此次出游的向导,那山的承包人。

    那人是一位国家干部。说起承包那山,他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那人是一位博学之士,对传统历史文化情有独钟。文学、诗词、戏曲、美术、书法、摄影无不涉猎。那人的家乡就在那山脚下,是喝着那水长大的。对那山、那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感情最深最割舍不掉的,是那山之上用一块块石头堆砌起来的东西。二十五年前,那人就对那山顶上的这些东西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要弄清来历,探寻个究竟。于是就有了25年风风雨雨的考察论证。那人认为,那些东西应该是楚人留下来的,距今应该是2600多年,是用来作战备防御用的军事设施——长城。但是当自己的这些论断尚未得到专家肯定的时候,1995年,为了实施绿化工程,当地政府要对那山实施拍卖。为了确保自己的研究能够持续下去,并且确保历史文化遗迹免遭破坏,那人不顾家人阻拦,毅然决然地硬是东挪西凑借钱把那山的承包绿化权买了下来,精心地保护着那段楚长城遗迹,并使原本的荒山秃岭一天天地绿了起来。在这期间,那人对自己的研究论证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经过多方努力,2007年遗留在那山之上的楚长城遗迹终于得到了国家的鉴定确认,终于使这段鲜为人知的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遗迹之一载入史册。那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长城保护员”,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位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特别奖”。

    那人就是叶县科技局副局长董中峰。

张立宇 发表于 2010-1-11 20:12:46

楼主用出色的文采,描绘出如此向往的境界........。好文,拜读。

汝南 发表于 2010-1-11 20:30:40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10-1-13 17:25:5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山 那水 那人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