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英辅 发表于 2010-7-25 21:38:54

父子书:与儿子谈人生意义

2006年,儿子上大三,来信谈到对精神世界和人生意义的理解和困惑,此信是我的认真答复。近翻出,贴此以存:

儿子:

  前面几封信主要是谈学习和考研之事,这次你来信中所谈是精神生活了。这说明你在成熟。我也很高兴与你交流人生意义问题。

  有文化的人,20岁左右即开始思索人生及其意义;没有文化的人,则要到30以后才意识到人生意义是件大事,但大多表达不出,失语或表达不清楚;下愚之人一辈子都不会觉悟人生有何意义。思想家对人生想得更多、更深;哲学家则按自己的规则和理论思考和分析人生,故在“度”之上还有“规则”和“原理”。

  你这一代人正好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和改革开放的繁荣,每天接触的世界,不论物质和信息,都是海量的(按维纳关于信息论定义,信息是物质和精神意识之外的第三态)。因此,当下的青年人(还包括大部分中年人)面对充满物欲的现实世界,是喜爱物欲的,是“唯物主义”的,是享受型的;面对充满信息的虚拟(网络)世界,是幻觉的,具有无限想像空间的。虽然从哲学上讲,虚拟世界完全是物质世界和信息的反映,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相互并不连续一致,存在奇点、断层、相互冲突、相互异化之处。故现在的青年人,特别是有文化的青年人,大多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之间徘徊、挣扎和流浪而时觉无所适从。他们的精力主要花费在了这里,当然没有时间去安静地接触、感受和思考精神世界的和形而上的问题,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贫血的,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也难以健康和正常。

  你已经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当然也在思考和拟定人生的目标。你来信谈了一些你的思考和思绪,但你还须更多思考基本人生范畴,如取和予、享受和造福、为他人和为自己、追求成功和安守平静等,其实要取必先予,要享受必先付出,要为自己还得为他人,只取一端在哲学上讲为“失范”,是难以成立的。这其中首先是原则问题,然后才是“度”的问题。“度”是量,原则才是本质。

  你信中谈到个人自由与社会约束问题,我认为有些偏颇。追求个人自由是高尚的,正确的,但个人自由的前提是以不妨碍他人自由为度,这个度就是社会约束。由于人太多,相互攘攘,故无人能有完全的个人自由,总是受到各种约束。如你在班上当班长,其中一些职责就是干扰和制止某些人的个人自由而不让他妨害其他人的自由,这就是调整、调节。国家政法系统即是从行为上强制约束大众的。你所说礼仪廉耻的道德标准则是为了从思想上维护对个人的社会约束力。中国古代社会的这种思想约束力太强,因而窒熄了人性和创造天性,故“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要打倒这种约束力,并且基本上做到了。但事物发展到另一个极端,当下中国社会已无思想道德的约束力,普遍无德无耻。德治不申,法治也是错位的,腐败的。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乃至我们上一代思想者的心灵痛苦。我一直现在思考的文化问题,即是如何恢复这个约束力(包括传统文化、宗教等),但又不能走老路,在学术上和思想上应将这个约束力保持在健康、平衡的范畴(原则)上和合理的度上。
你从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出来思考精神世界的问题了,在你的同龄人中并不太多,你如果坚持数年(当然还要读几本好书),必将在同辈中脱颖而出!
先说这些,以为商榷。

                                     爸爸   2006 年2月14日

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10-7-25 21:59:27

父爱如山

真诚的山东人 发表于 2010-7-26 02:22:34

可敬!!!

荷香源泥 发表于 2010-7-26 08:28:03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0-7-26 10:52:21

有责任感的父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子书:与儿子谈人生意义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