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锋 发表于 2010-10-22 11:00:51

说说薛元明的理论与创作

说说薛元明的理论与创作



傅德锋



在近些年的书法专业报刊上,有一个读者非常熟悉的名字,他就是薛元明。他显然是一位多产的理论作者,他写文章出手快,发表量大,且能保持一定水准,非常不易。我虽素未与元明谋面,但他的文章 ,我几乎每篇必读,而且读得很仔细,时间久了,便永远记住了这个名字。

我也时常写点文字发表在专业报刊上。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将报社寄来的样报全部搬出,认真清理了一番,竟发现与元明同期刊发的文章竟有数十篇之多。当时想,我与元明尽管素昧平生,但从文字渊缘而言,应该也是神交已久的笔友吧?后来与元明的几次手机短信往来完全验证了我的这一想法,从元明的短信可以读出他的感觉和我颇为相同。

我生性鲁纯,在文章方面,出手远没有元明这般“阔绰”,每月都能有十数篇文章见诸报刊,令人在叹羡之余也深为元明作学的睿智与勤勉折服。

刚开始,我一直以为元明只长于理论研究,虽然偶尔也能在报刊上一睹元明书印作品的风采,但因所见不多(也或许是我对元明发表的作品关注不够),故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后来蒙元明看重,给我寄来一些他的作品资料,认真品读之后,心中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原来元明的书法篆刻创作比我想象的要好上许多。元明在短信中表示要我针对他的作品多提些诚恳的批评意见,而我也正有这样的想法,一来为加强同道之间的交流,一来为了却心中一直想写元明的宿愿,故不揣浅陋,借这篇小文就元明的创作谈一点看法和感想。

我个人认为,在评价元明的书法篆刻作品之前,很有必要谈谈他的理论著述。我觉得一位1973年出生的青年人,在并不很长的生活时段里竟能撰写发表数百万字的理论文章,这在全国理论界委实是屈指可数的。元明的文章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文风正,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论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可读性强,既没有“掉书袋”式的学究风气,也没有“假洋鬼子”式的不良作派,与读者始终保持着一种亲近感。

我一向比较反感人云亦云和故弄玄虚的文章,尤其对那些以把文章作到读者读不懂为荣的论者,更是敬而远之,我辈见识浅陋,费不得那般艰深苦读的功夫。而对短小精悍有所创见的文字则喜读再三,从中获益不少。元明亦有长文,但能保持和短文类似的品格,因而也能一气读将下来。

从元明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实实在在下苦功作学问的人,远非那些时不时整点“官样文章”的作手可比。他显然对书法篆刻史有着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在书法篆刻美学方面亦造诣颇深。无论是对古今书家的个案研究还是对当代书坛的整体观照,都具有很好的把握能力,见解独到,言之有物,措词中肯,论述周详,让读者能从中有所获益。元明的一些书坛时评文章,最能吸引我的注意力。他敢于抨击时弊,揭露书坛的阴暗面,从中显示出一位理论工作者应有的品格,殊为难得。书坛上敢于直言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但薛元明、天生书呆子、一鸟等却让我们时时能感觉到“直谏”的存在……书坛需要肯定,但更需要客观务实的批评。

元明于书法,各体皆有涉猎,无论何种书体,似乎多以“平正”示人,并不刻意作夸张变形状,用笔沉实厚重,富有学者气。虽尚未形成明显的个人风格,但从他书作的用笔和结体来看倒也不乏个人的一些想法。我有一种感觉,元明书作用笔基础扎实,但古意似嫌不够,以元明的学养见识,日后若能集中一点突破,然后举一反三,必有进境。作为一位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撰文著述的人来说,已属不易。

相对于其书作而言,元明的篆刻显然更耐品读。其作古意盎然,金石味强。里面既有秦汉印的风骨,又有吴昌硕、来楚生的韵致,当中最为明显的显然是对齐白石刀味的心仪。但细细品赏,却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在里面,众多印作,在气息上很统一,但每方印给人的感受却又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元明的印作,在字法、章法、刀法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字法上随形就势能出之自然;章法上疏密相间能统一和谐;用刀上生辣猛厉而不失之浅露,甚为难得。其作个人风格已露端倪,但今后仍需在精深方面多方努力。然而,元明的篆刻较之时下那些为在展览上入选获奖而热衷于追风逐潮者来讲,品格上要高出许多,假以时日,应非等闲。

元明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这样的描述:“我的积习是白天写字刻印,晚上读书写稿,尤其是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拥一缕书香在手,此时不必正襟危坐,可以坐着,可以躺着,可以趴着,每到精彩处,心领神会,如沐甘露,如坐春风。”又说:“交往和独处是人生存的方式,目前来说,交流太多,独处太少,信息闭塞之时渴望交流,交流是一种能力,其实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忍受不了孤独,希望和更多人无时无刻都在一起,反倒没有一种心灵空间”。

元明的言行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对那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书法人何尝不是一种提示?

此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我在斗室之中一气写下这些文字,既有对元明的肯定,也有对元明的期待。最后遥祝元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08年6月5日于古风堂西窗

(本文原载2008年《青少年书法报》)

江湖女侠 发表于 2010-11-8 00:22:49

骆培华 发表于 2010-12-8 09:06:02

中肯的批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薛元明的理论与创作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