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锋 发表于 2010-10-22 11:10:18

长风破浪会有时 ——说说曹恩东的书法追求

长风破浪会有时

 ——说说曹恩东的书法追求

                           傅德锋

   

    曹恩东其人,我于近年已有所耳闻,这缘于他的书法作品在近些年的国字号书展当中频频亮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作品曾在全国第五届新人作展当中一举夺得“全国奖”,近期作品又入选全国第二届草书展,这对于地处偏远大西北的甘肃书坛而言。令人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

   然而,在2008年8月1日之前,我并不知恩东长何模样,年龄几何?籍贯何方?只是从我们“涅槃精舍”的几位兄弟,诸如刘成、邹紫楠、张振虎的口中得知,他是一个为人很不错的青年,现求学于西北师大。此前,刘成弟曾受恩东委托,嘱我就他的书法写一点评性的文字,但我却未能马上动笔。理因为当时我对恩东学书的详情并不知晓,且所见其书作十分有限,无从下笔;二是恰逢我要出一趟远门,完成一件自己一直未了的心愿,故而搁置至今。

   当我从张掖至成都,再至济南,又济南至淮南,再至南京,接连专访刘新德、于明诠、燕守谷、陈浩金、刘灿铭、苏金海先生之后,又从南京返回兰州,准备和事先约定的翟万益先生会面之前,在同去的紫楠的陪同下,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曹恩东终于见面。

   恩东果然是很有个性和艺术气质的那一类人,身材消瘦,但很精干,瘦削的面庞上夹着一幅完全透明的眼镜,一头乌黑而又蓬松的半长发,说话中气十足,俨然一幅艺术家的派头。

   到其住所长淡半夜,方知其年龄不过二十八岁,系甘肃会宁人氏,酷嗜书法,近年来一边术学,一边潜心书道,临池苦读,乐而忘忧,既有良师教益,更兼益友相游。他一边介绍学书概况,一边将若干书作示我,并坦诚地表示让我对他的作品多提些批评意见。我当即应承不来,言称返回张掖后即为他写一篇评论。

   中国书法自新时期复兴近30年以来,在展览文化的洗礼和推动下,书坛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书法人才。老一辈书家如沈鹏、张海、王镛等早已功成名就,广为称颂;中年一代书家如于明诠、刘新德、胡秋萍、刘灿铭也已声名鹊起,如日中天;而青年一代如陈海良、李双阳、王义军等继之而起,名声日隆。最令人称羡的恐怕要数这些80后青年,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无论从经济条件还是社会文化氛围而言,他们显然都要比60后70后人士优越许多,尤其是他们的学书条件是我们那时候所远远不及的。而曹恩东无疑就是80后青年一代书人当中的佼佼者。

   当代书坛,名字辈出,流派纷呈,风格众多,形成了多样化格局。书坛从沉寂到复苏,再由复苏到繁荣,因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喧哗与浮躁在所难免。但经过了一番波折之后,终于日趋冷静和清醒,并进而走向成熟。所谓“成熟”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对待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有了更多的广泛而又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很多书法人已经能够从盲目从众心理的追述短促效应的学书误区中逐渐向自觉,开始注重文化的支撑和个人书学品格的塑造。

从曹恩东的作品来看,其书法的主攻方向是在楷书和行草书方面。他的楷书既有魏晋小楷的高古简淡之意,更有六朝碑刻的天真稚拙之象。他有意也是智慧地避开了唐人楷书的制约与束缚,此非唐楷不可师法,而是学之不当,易于结壳,一旦形成定势,便很难脱化。由于唐楷法度森严,风格范式,几近完美,若欲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非超拔之才,恐莫能为。但从魏晋小楷及六朝墓志当中走出者,在时下书坛却比比皆是。这源于魏晋小楷与六朝碑刻,从技术层面而言尚未臻极至,其中尚有很大的可塑空间,而唐楷法度具备,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七窍开而混沌死”,易进却不易出。恩东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恐怕也就不会有今日的作为。

   他的楷书没有写死,能够让那些原本应规入矩的点画结构按着自己的理解呈现和排布,既可凸显个性,又不致于失却古意,这是殊为难得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作楷已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窃以为,恩东楷书虽已找到了某种感觉,能够将沉稳与灵动相结合,体现出不错的整体气息,但不可否认很多字的点画与结构由于过于追求变化,反倒出现许多刻意与造作的痕迹,或点画失控,或结构不稳,皆有所反映。其实,作字亦如演戏,演戏当中必然含有刻意与造作,只是高明的演员,到演技娴熟时,由技进道,演得声情并茂,不露痕迹,仿佛真的一样,这便是自然。但这对于年轻的恩东而言,可能有些苛刻,但我正是出于对恩东格外的赏识与看重,因些也就爱之愈深责之愈切了。

再说恩东的行草,地的行草,明显师法二王手札一路,走得是“经典技法派”的路子。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大王《丧乱帖》、《频有哀祸帖》、《十七帖》和小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孙过庭《书谱》下过很大的功夫,从整体气息到具体细节都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用笔的提按转折、轻重徐疾、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都控制提十分到位。当然,这与他扎实的楷书功底是分不开的。东坡有言:“始知真放在精微”,草书的连绵与奔放,如果失却楷书的沉稳和精微则不免流于荒率,而楷书如果没有草意的流露,则必然趋向于呆板和僵死。恩东能楷草并重,且能互相生化融合,反映出他很强的认识把握能力。

话已至此,我也就不必再依俗套的说法,说他的草书尚缺乏个性。因为对于一个年未而来的青年人而言,能够取法高古,直追魏晋,就已是不俗的表现。而其临池用功勤奋若此,且能形神并得十之六七,已属不易。

学书大要,入门要正。入门正,则坚持有年终有所成;入门不正,则堕入魔道,尚须推倒重来。以恩东今日之造诣,日后若能在学问方面多花心力,内外兼修,德业并重,并能不为地域所囿,向书坛公认之大家名家多方请益,渐悟渐变,不断超越,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今日之恩东已此突出之表现跻身竟争异常激烈的书坛青年书家之行列,而我要提醒他的是,作为一个成大器者,万不可受眼前名利之影响,而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八年九月十六日手古风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风破浪会有时 ——说说曹恩东的书法追求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