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锋 发表于 2010-10-22 17:02:41

当代青年书法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五白砥

当代青年书法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五白砥


傅德锋



白砥,1966年生,山阴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书法博士。一个年方四十刚过不多的青年人,便能够在论者的口中将地与叱咤书坛的风云人物王镛并列,称之为“南白北王”。那么透过这些罩在他身上的极为耀眼的光环,我们会看到一个怎样的白砥呢?直面他的书法追求和所取得的成就,人们又该作何感想呢?

白砥以擅写小楷而著称,但恰恰也是因为他的小楷曾经引起人们的非议,迄今为止,尽管认可他独具面貌的小楷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可否认,非议地小楷的人仍然大有人在。这是具有开创意识,超前观念的书家都不可避免的遭遇。

一般而言,小楷书法以魏晋风韵为最高,后世善小楷者,无不从钟繇《宣乐表》、王羲之《黄庭经》《孝女曹娥诔》、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出,宋之米芾、元之赵子昂、明之董其昌、祝枝山皆是如此,在魏晋小楷的基础上,稍具自家面目。但传至今日,研习小楷而欲出新,何其难哉!

然而,聪明而又勤奋的白砥却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小楷创新之路。他在精研魏晋小楷的基础上,先得清劲秀润的书卷之气,然后从汉简、隶书、魏碑以及唐人写经中汲取营养;又从对“金石气”的独特理解中获得启发,并借鉴当代创作观念,最后终于从尝试到成形,再从成形到成熟,百炼金刚,化为绕指柔,塑造出了一种集简静、奇崛、散淡、生辣、秀逸、厚重、苍涩、温润等多种审美因素为一体的自家小楷之法,亦古亦今,非古非今,恰是白砥的自家路数,风格独特,令人观之不忘。这就是白砥。他曾撰有《金石气论》一文,生动描述了他之于小楷出新的理想之境:“清逸与雄浑相结合为清雄。清雄为大顺的初级阶段,清雄再至极地,终得苍雄而柔润。苍雄而柔润者,正是金石气之本质。”而“金石气凝聚了优美范畴的柔和、清雅、细腻、圆润、舒缓、微妙等特征及崇高范畴的坚实、巨大、郁壮、拙朴、甚至丑陋。金石气宏壮的质体,同时又显出优美的姿态,看似极刚,又极其柔润,这是真正的大顺。”(白砥《金石气论》,载《书法研究》1991年第1期),事实上白砥的一些精采之作的确达到了他本人预期的效果,至于别人认可与否,白砥这种在书法观念上颇具叛逆性格的书家,似乎是并不十分在意的。平心而论,白砥这种从表面上看来不无“丑怪恶札”而实则含蓄蕴藉的小楷作品,是很容易被人们“误会”的,因为看惯了书卷气十足的魏晋一路小楷的人们,面对他这种异乎寻常的“新面孔”,多有微词是极为正常的,因为“中庸”是人们习惯上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平和简静,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审美理想。也许白砥小楷的独特意象,也同样接近或达到了新的特定意义上的“中庸”,或者说是“和谐”,但这种突如其来的东西,人们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也少了一个中间审美习惯的过渡阶段,骤遇异人,大惊小怪,实属再正常不过之事,书法亦然。

颜鲁公法浮右军,而楷法一变,将清丽化为雄强,将灵逸变为严整,于二王以外,另辟新境,实为开宗立派之大家。然南唐李后主曾亦讥之曰:“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如叉手并脚用舍汉,大可鄙笑”。比之白砥,亦属同理。

这倒不是说,白砥的小楷已达化境,纵是白砥自己也定不如比认为,他还在继续探索中。

白砥小楷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小楷创新的崎岖险路,虽然险峻,但却能够给人以别样的惊讶与快意。

除小楷外,白砥在隶书与行草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灵动自然,奇逸多变,意象丰富。但假使没有这些,白砥也仍不失为一位颇富学养与识见的优秀书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青年书法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五白砥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