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锋 发表于 2010-10-23 14:45:24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与经典作品系列概说 (七)王羲之《十七帖》评析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与经典作品系列概说 (七)

王羲之《十七帖》评析



傅德锋



关于王羲之的生平事迹,我在上一篇《王羲之与<兰亭序>》当中以进行过较详细的介绍,因此,在这篇文章里就不再重复了。由于后世学习王羲之草书者,大多取法于《十七帖》,而此帖正是他的草书经典之作,因此这里主要就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十七帖》进行一些具体的介绍分析和梳理评价。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倾注大量心力,广泛搜求王羲之书法墨迹,曾获得草书三千纸,而《十七帖》即是由22个分帖连缀组合而成的篇幅较长的法帖,“长一丈二尺,计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因此帖卷首有“十七”二字,故定名为《十七帖》。此后,随着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十七帖》流落民间,几经辗转,或拆成分帖,或散佚流失不知去向,存亡未卜,引为遗憾。但好在自古以来,由于《十七帖》多有刻本流传,因此我们还是能够从这些刻本当中一睹此帖的艺术风采。在众多刻本之中,有一个“敕字本”(又叫“馆本),此因该帖的末尾有一个很大的“敕”字而得名。下有“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20字及旁有“僧权”款。据说是当年唐太宗将真迹交付摹刻上石。此本全篇共28分帖,134行,比《法书要录》所记多出6帖27行。此为现今公认的摹刻《十七帖》善本。



《十七帖》笔法圆润灵活,浑朴方劲,笔势雄强,神采奕奕。此帖历来被书法家奉为圭臬,视之为“书中之龙”,其书疏放妍美,精妙绝伦,自然流畅,气象超然。唐蔡希综《法书论》曰:“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刘熙载亦云:“右军书‘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所谓‘中和诚可经’也。”此论却是颇有见识,“中和”二字可谓道尽王羲之书法之神髓及审美原则,既有“力屈万夫”的阳刚之气,又具“气韵千古”的阴柔之美;既不是雄强恣肆,也不过于稳重平和,收到了刚柔相济、收放有度的特殊艺术效果。“新草”二字则彪炳了王羲之书法在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显要地位。王羲之集前人结体多样、笔法丰富之大成,使章草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和技法技巧上的质的飞跃,从某种意义而言,《十七帖》也可算作是经过革新后的章草。



“敕字本”《十七帖》虽然不是墨迹,但摹刻的非常工细精巧,字口均很完整清楚,牵丝萦带清晰可辨,即称之为“下真迹一等”,似亦不为过。朱熹《朱子大全》谓:“《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窃意书家者流,虽知其美,却未必知其所以美也。”这其中的“玩其笔意”大可深味,有一种以意为法,以情驭法的超逸之境。绝不是正襟危坐,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创作”的架势来所能够勉强达到的。《十七帖》的精妙之处,除了笔法的细腻精微和结字的变化万端之外,笔意的出色表达更是其关键所在。它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世间万象俱可借助笔墨进行生动形象的发挥。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缺乏审美眼光的人是无论如何感受和体会不到的。王羲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以“意”论书,他强调书要“有意”。其《自论书》云:“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他认为,以前的书法作品除钟繇、张芝所作之外,其他算是“小佳”(按照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基本及格的意思),“不足在意”,原因就是未能很好地表现“意”。因此,他又说:“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并“自有言所不尽。”“言所不尽”,乃是指书中之“意”,语言所不能言尽,其实就是指那种难以名状之美。



王羲之提倡以“意”论书,实际上是当时书法艺术走向独立和自觉在理论上的反映。自汉魏以来书法都有重视笔意的思想,并由此追求书法的形态美,显然是和书写的内容紧密相连的。文字、书法均要载道,离开具体内容就无法言美。因此蔡邕在《篆势》中赞赏了篆书之美后,接着便说:“嘉文德之弘懿,愠作者之莫刊。”而王羲之将“意”作为评书的标准,要求作书要“有意”,表现书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情感就不是书写经典和皇帝旨意的内容所能包含得了的,于是就有了一种独立的价值和意义。王羲之本人的书法作品特别是草书,就是“字字新奇,点点圆转”的美的体现,而且是一种不可多得之美。相传王羲之一次游天台山归来,在会稽上洞庭一柱上题一“飞”字,上有龙爪之形,后人称“龙爪书”。此虽为传说,但由此也反映出他的书法来自大自然,形象生动,意趣盎然。王羲之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虽多属后人摹刻,但仍可从中窥见其风格,那些不限一体,不拘一格的书法,有着千姿百态的艺术表现力和变化莫测的艺术魅力。



其实,王羲之书法尤其是草书的精妙之处,我们从《十七帖》当中即可一览无余。要学好它,基本功底和技法技巧固然也很重要,但到了一定的时候,不仅要勤奋,更贵在领悟,学习者能否从更高的审美层面来理解和认识其艺术思想,恐怕就是关键所在了。


(本系列原连载于《青少年书法报》)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2-12-5 16:37:5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与经典作品系列概说 (七)王羲之《十七帖》评析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