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锋 发表于 2010-10-23 14:54:46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与经典作品系列概说 (十五)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与经典作品系列概说 (十五)

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


傅德锋



在唐初书坛上,引领群流的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人称“初唐四家”。虞世南作为四家之一,尽管流传作品的数量不及欧阳询,但后世评价两人的书法得失时,却有“势均力敌”之谓。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隋朝为炀帝近臣,入唐后,为弘文馆学士,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深得唐太宗敬重,谢世后赠礼部尚书,并绘像于凌烟阁。虞世南年少时曾求学于顾野王,后从智永学书,尽得二王笔法精髓,和欧阳询齐名,但书法风格迥然不同。张怀瓘《书断》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其书法谨承右军笔法,用笔圆转而结体方正,气色秀润内柔外刚,毫无雕琢粉饰之气。看上去气宇轩昂,风神洒落,代表了唐代纯正的二王派系楷书的根本特色。他的代表作品有《孔子庙堂碑》和纸本行书《汝南公主墓志》。



《孔子庙堂碑》为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立,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仅拓过几十张赐给近臣,此后不久石碑已经毁坏,故而,拓本流传很少。后来武周三年(公元703年),武后让相王旦重刻,后来又有宋、明诸朝的翻刻本。北宋黄庭坚有“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哪购得”的诗句。传世拓本以清朝临川李宗瀚所得元朝康里巙巙旧藏墨本,世称唐拓为最珍贵。拓本字迹风神洒落,翰逸神飞,气息古雅,可谓深得智永笔法,耐人寻味。



书此碑时,虞世南已69岁,书法上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对于《孔子庙堂碑》,历代都有着极高的评价。《宣和书谱》里面曾道:“智永善书,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师焉,于是专心不懈,妙得其体,晚年正书,遂与王羲之相后先。”虞世南书法恪守王羲之之法,不掺杂北魏书风,观之举止端庄安详,风格蕴籍沉静,华贵雍容,颇有江左风貌,后世人将他称作“南派”。清代刘熙载说:“欧虞并称,其书方圆刚柔交相为用,善学虞者和而不流,善学欧者,刚而不猛。”(《艺概 .书概》)从这句话也可以领会到欧、虞二人风格的不同。以年龄而论,欧阳询要年长虞世南一岁,但是虞世南地位要高于欧阳询。据传,虞世南在书法上经智永之亲授,尽得王羲之书法之秘,故在初唐书坛唯有他能秉承六朝。加之当时,太宗李世民独尊王羲之,甚至不惜贬低王献之。而虞世南作为羲之一脉的继承人,其书依然保持了王羲之“中和”为美的艺术特征,所以太宗就把虞世南作为自己学习书法的老师。而欧阳询则认为自己在学习王羲之方面和虞世南相比多有不及,还曾虚心向虞世南请教学习,虞世南亦能毫无保留地讲授与他。尽管如此,虞世南对欧阳询亦十分敬重。据传,褚遂良作书对笔、墨、纸比较讲究,有一次,褚遂良以晚辈身份向虞世南请教书法,而当时褚遂良在书法上已有很大名气,他问虞世南:“我的书法和智永禅师相比,如何?”虞世南答曰:“我闻智永禅师一字便值五万,你岂能及他?”褚遂良又问:“那我与欧阳询前辈相比又当如何?”虞世南答曰:“我闻说欧阳询作书不择纸笔,但挥运之间无不如意,你能得此乎?”褚遂良再问:“那与您的字相比如何?”虞世南道:“你作书如将手与笔配合协调,当然会很不错的。”褚遂良听罢心悦诚服。这一传说虽未必可信,但也可以从中反映出古人互相推崇,谦虚好学的特殊风范。



作为王羲之七世孙释智永的嫡传高足,虞世南可谓的王家笔意最多。从其楷书代表作《孔子庙堂碑》来看,笔法精湛,结体谨严,书风内柔外刚,遒逸圆润,风神萧散,自成一格。同时,虞世南又是一位学识渊博,性情刚烈之士,因此他和魏征被唐太宗视为心腹大臣。太宗经常和虞世南吟诗论书,唱酬切磋,甚为得意,曾言:“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旧唐书》本传)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虞世南去世,太宗为此不胜悲痛,深为叹惋。他对魏征说:“虞世南已去,从此便无人与我论书矣!”由此可见他与虞世南感情交契之深。
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一道,对前代书法尤其是魏晋六朝作品进行了整合改造,充实和提高了楷书的艺术表现力,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形成了初唐书风,对唐代书法的中兴进行了有益的铺垫,因为他们的存在,使中国书法继魏晋之后,又形成了一座新的高峰。后世对虞书多有论及,略具数例。黄庭坚《山谷题跋》谓:“虞永兴常被中画腹书。晚年尤妙,贞观间已耄矣,而《道场碑》之工,唐人未有逮者。顷年观《庙堂碑》摹本,窃怪虞永兴名浮于实,及见旧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虞道圆《跋虞世南真迹》道:“永兴公书,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六七百年来,真迹世已绝少,存者墨本,人间想望仿佛,岂复见此神妙造极者!”刘熙载《艺概》云:“永兴书出于智永,故不外耀锋芒,而内含筋骨。徐季海谓‘欧、虞为鹰隼’,欧之为鹰隼易知,虞之为鹰隼难知也。论唐人书者,别欧、褚为北派,虞为南派。盖北派本隶,欲以此尊欧、褚也。然虞正自有篆之玉箸意,特主张北书者不肯道耳。”我们今天学习虞世南书法,在加强临摹的同时,对类似上述这些历代评述虞世南书艺的书论多加研读,细心领会,一定会大有益处。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2-10-9 09:36: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与经典作品系列概说 (十五)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