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锋 发表于 2010-12-20 15:23:06

雅集、笔会——书法“营销时代”的又一交流方式与“创收策略”

雅集、笔会——书法“营销时代”的又一交流方式与“创收策略”



傅德锋







说到“雅集”,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东晋时期的那一场由王羲之、谢安等四十二人共同举行的百代传颂的“兰亭集会”,那种诗书辉映的风雅场景至今令书界学人艳羡不已。中国书法家协会效仿那次雅集,也在绍兴兰亭举行了一次由四十二位书法家参加的“兰亭雅集”,并煞有介事地评选出当代的“兰亭七子”,此举被有关评论认为是当代人借书法的名义搞的一次“古代时装秀”。这种活动本身究竟有多大意义姑且无论,但它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即当代名目繁多的“雅集”、“笔会”已经成为书法人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活动方式,人们对古人的那种艺术生活方式的向往,无疑标识着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书法人多么想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效率、快节奏的生存模式当中挣脱出来,让自己的身心借助书法稍稍求得一些缓解。事实上,这种“雅集”活动不仅能够使书法家们在百忙之中快快乐乐地过一把“林泉生活”的瘾,还可以借此扬名,进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平心而论,此类雅集活动作为当代社会借鉴古人的一种艺术交流方式,就此形式本身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说三道四,要进行艺术交流,适当的雅集、笔会是很有必要的,古人尚且如此,难道现代人反而要深居简出、闭门造车吗?但问题的关键是,雅集的实质内容究竟如何?前人之雅集,觥筹交错,吟诗作赋,挥毫泼墨,佳作连连,精彩迭出,风雅异常。如果时人只是或者念几句唐诗宋词,或者借酒胡诌几句顺口溜式的歪诗,既无平仄音律,又无文采意境,然后大笔一挥,一副副东倒西歪不堪入目的涂鸦之作就这样诞生了,名曰“雅集”,却毫无风雅可言,岂不是大煞风景?!如果参加雅集者,根本不具备起码的文化修养,从而使得雅集活动流为庸俗的“酒肉聚会”,那这样的“聚会”还能称之为“雅集”吗?现在非常流行一种现象,要么是文化单位组织一帮会用毛笔写字的人,或者是几个人自发组合到一起,像赶场子式的走工厂窜农村,名为“送文化”,实则像化缘。除了少数活动搞得比较有文化品位之外,更多的活动反倒是“书法家们”自降身价,以拙劣的表演换取群众廉价的喝彩声和某些“东家”不无“施舍”性质的所谓“出场费”,令人嗟叹不已!如果“雅集”变作闹剧,笔会成为“酒会”,还会值得我们关注么?

书心堂主人 发表于 2010-12-20 20:07:34

透彻!
精彩!

傅德锋 发表于 2010-12-23 22:15:42

原帖由 书心堂主人 于 2010-12-20 20:07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透彻!
精彩!
多谢关注!

网站管理员 发表于 2010-12-23 22:38:28

如果“雅集”变作闹剧,笔会成为“酒会”

——楼主担心的没错。如果真这样,的确很可怕!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可不得了啊!

傅德锋 发表于 2010-12-24 14:51:08

原帖由 网站管理员 于 2010-12-23 22:38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雅集”变作闹剧,笔会成为“酒会”

——楼主担心的没错。如果真这样,的确很可怕!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可不得了啊!
说得是!多谢关注!

午夜呼啸的风 发表于 2010-12-31 20:27:41

记忆中京华很多场豪门雅聚,如张荣庆、张旭光等组织的雅聚,大腕悉数当场,其中也附庸些书坛小字辈者,徇侚如,侧身其间……这是很有意思的书坛现象,附着其上的,我觉得有很多微妙之处,好玩!

傅德锋 发表于 2010-12-31 23:35:20

原帖由 午夜呼啸的风 于 2010-12-31 20:27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记忆中京华很多场豪门雅聚,如张荣庆、张旭光等组织的雅聚,大腕悉数当场,其中也附庸些书坛小字辈者,徇侚如,侧身其间……这是很有意思的书坛现象,附着其上的,我觉得有很多微妙之处,好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雅集、笔会——书法“营销时代”的又一交流方式与“创收策略”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