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锋 发表于 2011-1-26 20:11:25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初识乡贤弱水轩主人黄岳年先生其人其事

档案:黄岳年,网名弱水月年,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获得者。1961年出生,1978年高中毕业,在家乡碱滩永星小学任民办教师。1979年考上张掖师范,1981年毕业,分配在碱滩中学任教。1983年考入1987年甘肃教育学院中文系进修。毕业后进入张掖四中教学至今。期间还于1998年至2001考上甘肃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硕士),学历史专业,毕业论文后来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即《走进河西/河西走廊生态与发展战略研究》,由时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的孙英作序。黄岳年好读书临帖,以儒立命,亦窥内典、道藏,知中医、武术。涉经史,喜游,足迹布海内外。参与河西方部分地方志点校工作,关注乡帮文献。发表各类研究文章数百篇。近年来,其著作《弱水书话》、《弱水读书记》、《书蠹生活》、《书林疏叶》、《风雅旧曾谙》在海峡两岸出版发行,受到关注。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初识乡贤弱水轩主人黄岳年先生其人其事


傅德锋




余近年致力于书画篆刻理论批评之研究,竟因诸种原因,平日关注书画界翘楚精英较多,而对文学界之风云人物渐有疏远,淡出记忆。      



记得当年钟情于文学,每日所读之书必不离中外文学名著,且对当时文坛才俊高名大作如数家珍。岂料事隔多年,竟至隔雾看花,对文坛诸事居然不甚了然矣!



前不久,余友张掖市甘州区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恒善兄予余青田小章料一方,谓:“请刻朱文黄岳年印”可否?余欣然应之。



数日后,刻毕,交与恒善兄并说:“此石甚小,近来因视力欠佳,刻两公分以上见方之印章则可轻车熟路,石小若此者,刻朱文铁线,则较费眼。然既是兄之嘱刻,又岂敢敷衍塞责?必当尽力而为之”。恒善兄笑道:“我当初不知此情,以后则知也。”余曰:“无妨。既为兄所推重之人,料非泛泛之辈。先前对黄岳年先生略有所知,偶阅《张掖四中校史》故也,既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余实亦敬之。而此外余竟对黄先生藏书治学等情知之甚少。想想同居一城十数余载,何其孤陋寡闻若此耶!



又两日后,余邀恒善兄至博悦来酒楼一聚,恒善兄于席间言黄岳年先生见到余之所刻印章,颇为满意,且盛情相邀一见,先期托恒善兄转余黄岳年先生著作《弱水书话》一册,并亲笔于扉页题款。余当即打开信封,看到岳年先生大作,书虽系平装,然极温醇淡雅,阵阵墨香流溢于字里行间,当时便有一睹为快之感。



待到酒酣耳热,席终人散,与恒善兄步行至所居小区,已是夜深人静,遂话别回家。躺在床上,趁着浓浓醉意翻阅黄先生著作,倒也别具一番风味。看毕三两篇,便知黄岳年先生实非等闲人也。其文行气畅达,笔意清新,随心所欲,通俗易懂。一事一议,时出己见。无晦涩艰深之弊,有启人心扉之思。



余此前虽知黄先生乃一中学优秀教师,且长期担任张掖四中副校长、觻得中学常务副校长之职,然尚不知黄先生乃一醉心典籍、专志作学之士,且至今已有多种读书笔记和学术专著行世。余亦偏好读书,沉浸翰墨,书文为伍。多年来甚感张掖地处边塞,偏居一隅,颇具学养见识之士鲜能一见。故近年有数次远游,涉黄河,越长江,出塞北,下江南,寻师访友,求贤问道,虽长途跋涉,却获益良多。足迹踏九州,高朋遍天下,亦平生之快事也。如今同城之中竟有高致雅量如黄先生者,居闹市而心如止水,处喧嚣而著书治学,岂只与众不同?实属难能可贵,岂非天顾我欤?!由是顿生尽快结识之意。



前日(2010年1月24日)晨起,恒善兄电话谓余,说你若今日无事,我打电话给黄校长,联系你们见面叙谈。此则正中我之下怀。遂到张掖四中拜访。



黄先生担心余找不到,电话中祥告住址。余则“按图索骥”,随即到达黄先生所住单元。尚未至五楼,黄先生已然开门招呼,好客之情,先声夺人,满目春风,扑面而来。



进门后,握手寒暄,互相又表述一番仰慕之意。主人沏上好茶,话匣子便由此打开。余观其客厅,四壁书画,阳台也辟为书柜,典籍满架。一派书卷之气,果然书香门第。黄先生一边招呼我喝茶,一边向夫人和公子介绍余之大要。



黄先生给余之第一印象则是为人虚和,平易敬人,中等身材,不胖不瘦,精明干练。谈笑之间,儒雅之气溢于言表,绝无一般领导们通常所具有的那种矜持之感。这就有了平等交往之基础。我之待人向来秉持如下原则:位高权重而缺乏亲和力者,敬而远之;德高望重而平易敬人者,深为敬之;有职有学而待人以诚者,可师可友。黄先生则显然属于后者。进则可为师,退则可为友,书斋樽前,谈书论道,互通有无,不亦快哉!



交谈中知悉,黄先生将其所居命名为“弱水轩”,此既有因地取名之意,亦有谦虚自守之心。赖母亲河“弱水”养育,又以老子《道德经》“水性者,处柔处弱”之思想鞭策自己,其虚旷为怀之胸襟由此可见一斑也。
黄先生可谓真识书者,爱书,寻书,购书,藏书,读书,著书,赠书,多位一体。爱其所欣赏者,寻其所需要者,购其所欲得者,藏其所拥有者,读其所过眼者,著其所感悟者,赠其所交游者。游弋书海,其乐融融。
黄先生之文,有考证,有校注,有随笔,若非特殊情况,则多以短文为主,很少长篇累牍。余偿以为,高手著文,往往直指心要,言简意赅,虽仅千余言乃至数百言,其意已明。所贵者,作者之才情与思想也。或为长文,下笔万言,洋洋洒洒,旁征博引,亦当以体现自家之见解为主,若是只见古人他人而不见作者自己,实非佳制,误人累己而已。黄先生所读之书范围甚广,举凡文、史、哲等典籍皆有涉猎,所作之文,大多有感而发,探烛幽微,新意时见,无牵强附会之嫌,有出自己意之为。



或有言曰:“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然则在当下岂只汗牛充栋实则浩如烟海的出书狂潮之下,除了古籍经典和真正才高饱学之士所著述之外,值得一读之好书又有几何?且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追求娱乐化,如黄先生这般爱书、购书、读书、藏书且沤心著书之人又有多少?偌大个张掖城,数十万人口,恐怕也是屈指可数吧!



虽说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关注文化重视文化者越来越多,然细究其实,却未必尽然,往往是附庸风雅者多,发自内心者少。君不见,多少达官显贵,富商巨贾,问津文化者多是作为一种时髦的点缀,其意不在文化价值本身,实则在于借助文化抬高身价而已。斤斤于得失,汲汲于名利,托弘扬文化之名,行败坏文化之实。此情此景,宁不可悲?!



由是,余则对黄先生之为感叹莫名。推去酒局饭局,远离市井喧哗,藏书为乐,读书为用,著书立说,交游同道,以有生之年,做无限之事,砥砺自我,惠泽学人,实为余所推崇者。



余学书法篆刻二十余年,从事书印评论亦历数载,书斋静守,江湖行游,甘苦自知,其义自见。我之评书与黄先生之书不同,所论者虽指书法,然书法实乃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更有甚者,则将书法目之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核心”(熊秉明语),对此论或有不以为然者,以为传统文化之核心当数文学与哲学。然余以为,中国书法恰恰就是以文学和哲学作为学术支撑的一门艺术,其所体现的艺术性或曰境界格调又何尝不是文学基础和哲学思想的一种高度结合?!丰厚的综合学养,浓郁的书卷之气和灵动多变的点画结构又何尝不是文学修养和哲学思想的反映和折射?!



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余与黄岳年先生不过是殊途同归。我们出自乡间,且又为同乡,黄先生在体制之内,余则在体制之外,处境不同,然追求一也。且黄先生爱好广泛,读书藏书著书而外,亦好金石翰墨,临池,抄书,几成日课。郁郁芊芊,自有文气生焉。虽不操刀刊石,然对金石印谱甚是宝爱,偶得师友佳作,视若供璧,此又为余等操刀治印者视为知音耳。与黄先生数小时的谈话随着我当场为他所刻一方朱文藏书图章“岳年书印”的收刀而结束了。



中午在其家中随缘用餐,且小酌数杯,倒真个是文友相聚的本色所在,没有客套,只有交心。故在此要特意对张恒善兄举荐余与如此乡贤结识而深表谢意了!



不知不觉,此篇小文竟已达两千余言,为与黄先生善作短文看齐,故不得不权作收尾,未尽之言,或可面谈;然钦佩之意,则又意犹未尽也。是故赋诗一首相赠,以进一步表达相识相知之谊:


“几载翰海书山游,苦乐自知度春秋。
寻才访贤频有得,评书论道岂无忧。
我携刀笔客四海,君著文书传九州。
一朝相识弱水轩,高山清音心中留。”



醉墨先生傅德锋匆匆于古风堂西窗下   
时庚寅年(公元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小年夜

[ 本帖最后由 傅德锋 于 2011-1-26 20:17 编辑 ]

李二 发表于 2011-1-26 21:04:26

傅德锋 发表于 2011-1-26 21:39:00

原帖由 李二 于 2011-1-26 21:04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
小年快乐!

沙枫 发表于 2011-1-26 23:24:30

人性似水 发表于 2011-1-27 00:15:51

傅德锋 发表于 2011-1-27 00:23:28

原帖由 沙枫 于 2011-1-26 23:24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多谢关注!

傅德锋 发表于 2011-1-27 00:23:50

原帖由 人性似水 于 2011-1-27 00:15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关注!

傅德锋 发表于 2011-1-27 03:24:11

东方明珠 发表于 2011-1-27 10:34:23

傅德锋 发表于 2011-1-27 12:05:57

原帖由 东方明珠 于 2011-1-27 10:34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多谢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初识乡贤弱水轩主人黄岳年先生其人其事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