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禅 发表于 2011-2-16 13:59:21

十三、外拓与内扌厌 中锋与侧锋

十二、外拓与内扌厌 中锋与侧锋
内扌厌与外拓


内扌厌与外拓可视为两种用笔形态。
内扌厌,即上下左右的笔画向中间压缩,使字内空间变小,而转折处明显,劲利角出,笔画显得瘦硬劲挺。
外拓,即上下左右的笔画向中外鼓胀,使字内空间变大,而转折处减弱,柔和内敛,笔画显得肥厚沉着。


内扌厌的字,一般行距较大。





外拓的字,一般行距较小。





属于内扌厌的作品如:《圣教序》、杨凝式《菲花帖》、黄庭坚《松风阁诗》、《李白忆旧游诗》、杨维桢《行草诗轴》、《十七帖》、张瑞图《李白诗轴、欧阳询《梦奠帖》等。

属于外拓类的作品如:《祭侄稿》、《争座位帖》、董其昌《酒德颂》、《试书帖》、王铎《五言诗卷》、《自叙帖》、《古诗四帖》等。



作业:
选相关字帖,做上述练习,重点体会线条的向与背、转折的方或圆、字距与行距的远和近等关系。

[ 本帖最后由 野狐禅 于 2011-2-18 20:06 编辑 ]

野狐禅 发表于 2011-2-16 14:00:41

中锋与侧锋

用笔无论怎么变,都离不开中、侧锋两个体系。


侧锋,表示笔在运动的过程中,笔锋大致偏于笔画的一侧。



中锋,表示笔在运动的过程中,笔锋大致处于笔画的中间。如篆隶、狂草等主要以笔在纸面的逆顶、推拉、摩擦运动为主,线显得圆转而有气势,如颜真卿、张旭、怀素、康有为、林散之等。



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这是自古而然的。然而要理解中侧锋延伸的概念。在一个转折处,如果是顺转,一般笔毫并不完全居中,有些偏侧,可谓侧锋。如果是逆转(翻笔),笔毫翻过了相反的那一面,可谓中锋。在实际书写时,中、侧锋是频繁交替变换的。


在临习经典法帖时,我们需要辨别中、侧锋的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起笔露锋、转折顿笔的,笔毫皆有所偏侧,因此可视为侧锋。转折是翻笔的,则是中锋。另外还可通过点画外轮廓的平顺或凹凸来判别。如下图:
紫色圈的转折为翻笔,因此连接的横画是中锋。
蓝色圈的转折非翻笔,是自然、顺势书写,造成蓝箭头所示的外轮廓较平顺、红箭头所示的外轮廓有凹凸,说明当时笔尖朝上(或左上),因此是侧锋无疑。




作业:
在临摹的过程中体会上述两种用笔方式,特别是笔毫翻转后的转中锋状态和顺势书写的侧锋状态。

[ 本帖最后由 野狐禅 于 2011-2-18 15:21 编辑 ]

瞳人善 发表于 2017-3-14 18:39:07

郭老铁 发表于 2017-3-24 14:00:53

侧锋,表示笔在运动的过程中,笔锋大致偏于笔画的一侧。
中锋,表示笔在运动的过程中,笔锋大致处于笔画的中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三、外拓与内扌厌 中锋与侧锋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