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07-5-29 18:08:01

《定武兰亭》逸事

<p>&nbsp;&nbsp;&nbsp; 《兰亭序》在宋代没有著名的摹本,这是有原因的。摹本需要面对真迹。唐代之所以会有摹本传下来.也正因为有了唐太宗的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在当时,太宗曾命赵模、韩道政、诸葛桢、冯承素四人摹搨,遍赐诸王近臣。此外,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还各有临本.应该也是面对真迹为之的吧?《兰亭》真迹既入昭陵陪葬,则摹者失去了对象,故宋代不会有高质量的摹本出现。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也为了安慰人们对《兰亭序》的崇拜热情,于是出现了刻本。</p>
<p>&nbsp;&nbsp;&nbsp; 《定武兰亭》自是闻名遐迩的刻本。相传它的底本是欧阳询的临本。这很合理,真迹已谢人世,这些唐人临本的身价自然高起来,能据以上石便是莫大的幸运,《定武兰亭》的成帖年代众家所说不一,有指为唐刻并欧阳询手摹者,有定为石晋时代从“旃酪之腥”的北地出现者。不管如何,反正它不会是宋刻。</p>
<p>&nbsp;&nbsp;&nbsp; 但它却是在宋代成就大名——或者准确地说:是在宋代经历了一场奇遇的。熙宁中薛师正为郡守,其子为大名鼎鼎的薛绍彭,他探知此石为稀世珍宝,便找人摹刻复制,以膺石偷换原石,在捶拓数本之后,便将原石有意残损“湍”、“流”、“带”、“右”、“天”五字,以抬高自家所拓原本的身价,至使其后便有五字损本与五字不损本之别,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书坛上的名人。虽然如此,在我们今天看来,为了炫奇而在定武石上残损五字,这简直是破坏文物的行径。而试图通过损字来造成自己的名声,也不过是一种沽名钓誉的贾利心理,即此一项论,薛绍彭其人甚不足取。自然,反过来说,倘无他的装神弄鬼弄些花样,《定武兰亭》怕也没有如此神秘感。在封建时代,癖行磊举常常能有效地提高知名度。米芾不就是个现成例子?</p>
<p>&nbsp;&nbsp;&nbsp; 《定武兰亭》在宋初享有大名,虽遭此劫而盛名益增。随着宋代刻帖风气的蔚为大观,不但刻兰亭者不计其教,就是专刻《定武兰亭》者亦不在少数。南宋初,内府还专刻《定武兰亭》,定武当地刻刊《定武兰亭》也颇有可观,计有六种,还有用枣木刻者。至于各地如会稽、洛阳、邯郸、婺女、豫章,括苍、金陵、上饶、景陵、九江、八桂、永嘉、常德、临川,翻刻比比皆是,几几乎要构成一个特定的《兰亭》刻刊风了。<br><a title=点击图片看全图 href="../../../../admin/uploadfile/2007529174649664.jpg" target=_blank></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admin/uploadfile/2007529174649664.jpg" onload="" border=0></a><br><br>定武兰亭序<br></p>
<p><br>&nbsp;</p><br><br>[来源:《历代书法欣赏》 作者:陈振濂 著]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9-4-15 21:21:10

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2-11-1 08:28:4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定武兰亭》逸事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