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 发表于 2008-1-14 14:54:20

谢谢坛主杨先生大驾加亮固顶。谢谢..

杨之 发表于 2008-1-23 02:06:52

下面引用由 于无声处 在 2008-1-21 22:45:14 发表的内容:谢谢坛主一再关注鼓励。http://www.ddsfw.cn/bbs/gif1/18.gif好多天了,我这个帖子就杨先生一个人顶-------,人生得一知己足矣。http://www.ddsfw.cn/bbs/gif1/18.gif 先生客气! http://www.ddsfw.cn/bbs/gif1/18.gifhttp://www.ddsfw.cn/bbs/gif1/18.gifhttp://www.ddsfw.cn/bbs/gif1/18.gif

张立宇 发表于 2008-1-23 19:21:24

先生的作品真棒,古朴自然。学习了。
http://www.ddsfw.cn/bbs/gif1/6.gifhttp://www.ddsfw.cn/bbs/gif1/13.gifhttp://www.ddsfw.cn/bbs/gif1/6.gifhttp://www.ddsfw.cn/bbs/gif1/13.gifhttp://www.ddsfw.cn/bbs/gif1/6.gifhttp://www.ddsfw.cn/bbs/gif1/13.gif

一木道人 发表于 2008-1-23 23:35:21

读后感

谷先生的这些作品涉猎很广,全面展示了他对笔墨语言的驾驭水准。应该说总体把握不错,尤其是篆书和行书,自家风格已初露端倪。虽然碑帖交错,但他的线条和空间感还是更多的透出一种内秀和逸趣,并且似乎还隐约含带着几分霸气。这种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当今秦晋高原文化的影响。而在形式的表现上又明显地带有当今书坛流行书风的影子。我认为,在形式语言的提炼上尚嫌不足,在笔势的自然发展上也还不够生动。它们削弱了线条的表现力,使人读之总感到不够畅达和透彻。倘能大胆取舍,再加提炼和纯化,艺术表现力将会大幅提升。

杨之 发表于 2008-1-24 00:59:16

一木君所言甚合我意!!谷先生确是民间高人!
从所发作品来看,图片虽然未做细处理,但也不难看出原作的精彩.通观先生作品,深感先生虽未闻于名家之列,却以厚实的功力不让名家!
先生或可按一木君所言一试,在现有基础上,在形式上再多注重些,,果然出大效果亦未可知!

于无声处 发表于 2008-1-24 12:33:57

难得一木道人、杨之先生坦言相告。真知书者,其言当可宝贵也。
我这人写字有一毛病,见到古人的名帖就爱,爱了就临。虽不能说溯源追流,精力分散,所在难免。故继承多,创新少,尤其有了年纪,自觉难以摆脱保守的影子。加之生性愚鲁,深感书法创新之难。
二位先生所言极是也。形式的变革,线条的锤炼,语言的自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http://www.ddsfw.cn/bbs/gif1/18.gifhttp://www.ddsfw.cn/bbs/gif1/18.gif

止渊 发表于 2008-1-24 13:16:18

对先生是久仰大名了,书作果然不错,尤其是篆书.(和毛三道士聊天时经常会聊到谷先生)

止渊 发表于 2008-1-24 13:18:24

http://www.ddsfw.cn/bbs/gif1/6.gifhttp://www.ddsfw.cn/bbs/gif1/6.gifhttp://www.ddsfw.cn/bbs/gif1/6.gifhttp://www.ddsfw.cn/bbs/gif1/6.gif

止渊 发表于 2008-1-27 14:06:19

云翔老师前几天和儿子争着比赛发高烧,连我们书协理事会也没有时间来参加.

于无声处 发表于 2008-1-27 14:20:28

下面引用由 止渊 在 2008-1-27 14:06:19发表的内容:云翔老师前几天和儿子争着比赛发高烧,连我们书协理事会也没有时间来参加.
连天大雪,气温骤降,我等握笔之人,抗寒能力最差,都要小心。愿他早日康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 [谷衍舟] 书法作品网络展(有添加)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