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人善 发表于 2011-9-1 12:00:50

原帖由 河南王翌霖 于 2011-9-1 09:30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有一问题请教先生
,古人写字也讲究其握笔方法吗?
我看是因人而议的好
如文字一样 风貌截然不同书风也就不同也,笔法也有改观否
就比如秦国一样统一文字传统小 ...
哦,王版主好,欢迎有不同意见的交流
你这是在表面看问题,好像人各有习惯字又各有风格,好像是里面没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这是不知的缘故。

瞳人善 发表于 2011-9-2 07:10:37

关于临帖,临帖很重要,需要临帖,但是,许多人说要多临帖并非行内话,临帖不是万能的,临帖也不是写好字的根本,许多人临了几十年,甚至从小到老都一直临帖却仍然像刚开始初学字,
帖有对错有好坏,一般都不懂,都挑喜好的拿来练,初学者也只管临练,无需多想,等时间长了你会不断地熟练点画结体和得着手中之力,临帖既是模仿别人也是自我练功,它只是一种手段,字的写好根本在于掌握和熟练方法,临帖是为熟练更是为寻找方法,但是许多人以为死练会成功,这是大错觉,
初临楷书帖一般选欧九成宫或颜大楷帖,市场上小字帖少见,柳帖不要学,
初临帖务求追求像,像并非是说帖上的字很好,而是作为手段强行摸学,一点一画起笔收笔·线条粗细·点画位置字架结构都需像,还有一种临帖纯为练功练手劲不在意像,

瞳人善 发表于 2011-9-2 07:35:43

有一种情况,就是作者字里有一定手劲功夫但不到家·对字也并不理解,或一知半解或半生不熟,只是照着自己无奈的凑合成型,或者说他是创造,别人的模本里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写法,或说这是江湖习气,需要多临帖,就如他想写草书但因不熟吃不准就用行书凑合写行书吃不住就用楷书凑合,他不明白什么是行草书,他只知道草书懂一点·行书懂一点,行书可以是草法,草书不应是行法,行书也不应有楷法,它们应各有自己的道法,

瞳人善 发表于 2011-9-3 07:46:25

本帖最后由 瞳人善 于 2014-3-15 08:36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瞳人善 于 2011-9-3 17:32 编辑 ]

瞳人善 发表于 2011-9-4 10:53:41

许多人老是讲要多临帖,我就试着讲讲帖的识别,人们看帖只知道这人字这般写,那人字那般写,以为风格不同,其实某一个人的字的特点根本是与他的方法有关系,如有个叫费新我的人,他用左手的方法成就了字的有效效果,如怀的小草千字文与王的敕字十七帖小草,王小草有力是因用中锋又带腕力,怀小草线条纤细无力是因侧锋单在指力,跟握运笔方法有关系,如柳字,线条单硬是因握笔凤眼法缘故。
临帖需研究,需帖与帖对照着比较,也需楷与行比较,需行与草比较,体会什么是行草书,行草书带楷意的用意是什么,如王铎行草书,

瞳人善 发表于 2011-9-5 14:23:42

看帖能看出其字力从哪里来,一般的帖其力是从指和臂力来,不算大的小字更是如此,楷书与偏楷体也如此,惟大草书就可很清楚可以看出握运笔是怎样,许多人的大草书只是也只能是力从指和臂力来,若也能从腕力来其帖不多,就颜大楷帖也属靠臂力,缺腕力,明显缺笔性很呆笨。

瞳人善 发表于 2011-9-6 07:02:08

一般因技术不到家不是因临帖问题,临帖是一回事,创作又是另一回事,临帖长久却不能创作是因技术一直停留在初学阶段,要尝试多创作,不断的创作会有进步的果效,为什么临帖的果效不能用到创作上,因临帖无需负责任,无需交账,创作就不同,有使命感有负担,它要求学习不仅是临帖更需要追究,死临帖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不动脑子的崇拜,苏东波的帖不能临,他的话更不能信,
羲之教儿子有一传说,说当儿子写字时突然去抽取他的笔,结果竟没有抽动,羲之说此子可教也,他的意思是说书法握笔决定书法前途。

瞳人善 发表于 2011-9-6 07:33:44

学习王铎帖,我虽不赞同他写草书写行书楷味特重,但他却使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笔笔到位,特别是行书草书行草书它也是需要笔笔到位,它的结体和章法很有意思,它有纵势还有横的不疏忽。

冷砚 发表于 2011-9-7 20:18:06


瞳人兄“竟敢”在百家争鸣版开讲书法
着实不简单
小心有人来“砸场子”啊
呵呵

瞳人善 发表于 2011-9-8 06:11:38

原帖由 冷砚 于 2011-9-7 20:18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瞳人兄“竟敢”在百家争鸣版开讲书法
着实不简单
小心有人来“砸场子”啊
呵呵
冷兄好,是啊,传讲某项事理是需要勇气,但是是的东西慢慢会被人认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书法,有价值的投资。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