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2-6-11 15:58:27

陈振濂:书可载道,书即是道

陈振濂:书可载道,书即是道
  中国书法在经历了实用书写阶段之后,依赖清末民国“西学东渐”之风,又凭借“白话文运动”的反作用与书写工具由毛笔转为钢笔的反作用,逐渐走上了纯艺术化的道路。在今天,以“展厅文化”为契机,抄录唐诗宋词的书法,已成为完全供观赏的对象。它原有的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退居幕后,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而艺术性却成了书法家们追求的唯一目标。

  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在书法艺术化进程之后,我们反而应该去更多地考虑今后书法发展的文化动力问题——当书法远离了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之后,书法作为文献已不再具有意义而只是一种雅玩,但这样的书法同时又可能是缺少时代标识的。因此,有必要在今天重新呼唤书法作为文字、文辞、文献、文史、文化的作用与意义所在。近3年间,我坚持不懈地尝试“阅读书法”,即首先是出于这一历史判断。

  西泠印社是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已拥有约110年的浩瀚历史。去年2011年,我曾经在杭州良渚博物院举办过“守望西泠——陈振濂西泠印社社史研究书法展”,以108件作品,对西泠印社108年历史作了细密的学术梳理。本次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之“守望西泠——陈振濂金石学研究书法展”,即是对此一理想的赓续与坚守——以“阅读书法”的创作新理念为出发点,对书法的历史性、文化性、社会性作再一次的强调与倡导。

  “重振金石学”是近年来西泠印社倡导的一个重要学术目标。西泠印社的立社宗旨即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因此,金石学本来就是西泠印社百年立社之本。但在百年风云变幻的学术转型中,金石学却逐渐被新学术的学科框架所消解,不断遭到边缘化,从而失却了它本来应有的中心地位。在金石学历经百年萧条之后,由西泠印社重新倡导它的价值,尤其是以作品与展览来梳理百年西泠之与金石学那种水乳交融的共生形态与密切关联,必然会意味着对传统国学的回归与对经典的尊重;以及对我们所沿循的学术信仰与理想的始终不渝的坚守;当然还有对既往的冷静反省与推陈出新。它对今天这个时代学术、艺术发展而言,应该是很有效的、必不可少的平衡与补充。

  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之“守望西泠——陈振濂金石学研究书法展”的策划思路与理论依据,大略如上。(来源: 美术报  陈振濂)

古雨 发表于 2012-6-11 22:41:11

毅夫 发表于 2012-7-1 23:11:19

水不是冰书不是道

水可以变成冰,也可变成气;然而,水就是水,冰就是冰,气就是气;
书法可以载道,诗文亦可载道;然则书法不是道,诗文也不是道。
大俗不能是大雅,形式不能是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振濂:书可载道,书即是道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