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奥运 发表于 2012-6-27 19:34:35

国际书协刘正成主席推荐的文章:《书法报》事件——我是尊重妓女也不会尊重书法家的



刘正成:我推荐此文,并非认同,主要希望大家讨论。此文似一针疫苗,以反向促进健康。




我是尊重妓女也不会尊重书法家的

程美信



我在微博上发帖说:书法家肯定不是文化界的什么好鸟,吉林书协主席毕政不是孤立现象,因为书法艺术自古就是一种附庸风雅的弄臣文化,心术不正者偏好此道,注重表面功夫。通常而言,书法家都是一些好弄权术、思想迂腐、心胸狭窄之人。注重真才实学的人,不屑于书写这种华而不实的面子功夫。一个叫//@徐龙森的书画家回贴便骂:“街上有妓女,你回家连你妈也否定了,批评个屁啊!我还尊重你个球!”,于是有了‘我是尊重妓女也不会尊重书法家的’的下半句,并非我要专拿女人说事。


中国书法家通常是些满脑子“天人合一”、“吃脑补脑”、“字正人正”的蒙昧思想,这不影响他们的玩弄有术,恨不得历史回到甲骨文时代。诸如徐龙森这样利用传统书画招摇的家伙,必定是满脑国粹思维和满嘴国骂语言。我非常讨厌这些装扮得儒雅的世外高人,实际上却干着污七八糟之事,连骂起人来都是那么一套。当然,我是理解这些江湖人士对我的话感到牙咬切齿,因为批评书法等于揭穿书法家行骗行为。前阵子有人在《书法报》上批评吉林书协主席毕政,此人便通过关系网把该报的书法评论叫停了;如同我批评书法家引起群攻一样。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这么多人把书法杂耍当作一种了不得的主要艺术,可见中国人的文化思想有多么的狭隘迂腐。道理很简单,文字毕竟是一种交流工具,再怎么书写都是工艺范围。由于古代社会的文化落后,一个人能写能读是件荣耀无比之事,也是身份地位的体现,由此产生一种书写崇拜和文字迷信,神话到据说用有文字的纸张擦屁股要遭到天谴;能够写得一手好字是混入仕途的形象功夫,也是将自己打扮成“人正则字正”道德高人的必要手段。书法艺术是一种伪美的遮蔽文化,反映了古代中国文人社会的穷极无聊和思想狭隘。中国后期历史就是被这些不思进取的文人给玩完了,也是我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弄臣文化的主要依据。


我在十多年前写的《诛心论中国书法“艺术”》文章便指出:‘古至今的书法家,不外乎三种人,一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官吏,二是醉生梦死的文人士大夫,三是碌碌无为的下层文人。文人士大夫是书法界的中坚分子,他们单而不博的知识结构和玩世不恭的人格构造,把文字书写手段视为笔墨游戏之目的,实则是一种虚无颓废的精神自渎。中国文明的衰败,无疑栽在这群“有术无学”和荒唐不经的文人手里,酿造了一个畸形的文化生态和审美症结。大凡书法审美要义,凡古必真,凡繁必雅,凡精必美。何况,写毛笔字可以修身养性,又不废什么脑子,更不象严肃的艺术那样,需要作者付出思想与人格乃至性命的代价。’‘事实上,书法的价值决不会越出清楚、正确、美观的实用范围,它与建筑、服装、园艺等,没有丝毫性质的区别。……’


‘毋庸置疑,书法艺术必然具有社会意味,在科举年代里,任凭一手好字青云直上和名利双收的,不乏其人。书法在中国向来都是贵族官僚文化,而事实上,光凭一手好字而无官无职,要成为一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恐怕比登天还难。真正能成为书法家者,不外有三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本人官居要位;二种可能是本人在文化圈里吃得开;三种可能是本人有‘金托’和‘银托’。当然,皇帝是最容易成为书法家的;爱新觉罗家族就是天然的书法家。只要身居要位,顺理成章都是大师级“书法家”,走到那里都有求“墨宝”的。’‘对于文人墨客的附庸风雅和故弄玄虚之顽症,吴敬梓早就断清了病因,只是病入膏肓而不可救药。’


老实说,“我是尊重妓女也不会尊重书法家的”说法令我感到良心不安,生怕伤及那些社会工作者,她们毕竟比大部分书法家干净得多,因为她们用身体换来报酬,未对任何人构成利益损害,而中国书法家就大不相同了,他们是中国官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他们自身的不思进取、玩物丧志、招摇祸市,关键在消耗掉大量社会资源。正如吴冠中说美协、画院是养了一群不生蛋的鸡。全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字画店在滚动式展出前千篇一律的仿古字画,仅2011年中国国家美术馆有17场书法展和40多场书画展,加之民间工艺、主旋律、传统文化的展览,全年竟没有一个代表当代中国人创造力的艺术展览。可见,垃圾书画成了一种“蚁/力/神”现象,吞噬大量社会文化资源。文字是用来表达交流的,书写追求美观本无可厚非,但要把书法抬到神乎其神的地步,无异于给文字包上层层裹脚布,最终制约了文字自身的健康发展,只供腐朽文人的附庸风雅和达官贵人的搜刮盗具。凡是贪官污吏,跟书画几乎不脱干系,没有他们积极参与,书法就是书写,不会成为国粹奇葩。

总之,在21世纪还有人把书法当作了不得的主要艺术,那只能说明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进化为现代人。从书法艺术的神乎其神、风风火火,证明中国历史还没有步入现代文明正轨,人们仍旧无法摆脱迂腐文化趣味和扭曲审美癖好。



[ 本帖最后由 人文奥运 于 2012-6-30 08:19 编辑 ]

王小彬 发表于 2012-6-27 20:04:52

说的不无道理!这是对所谓书法人的当头棒喝!书法家们该醒醒了!

王小彬 发表于 2012-6-27 20:05:51

建议总版主总固一下,让自以为了不起牛逼的不得了的书法家们看看吧!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2-6-27 20:20:06

话听起来虽然感觉有些刺耳,但却不无道理,甚至可以说正切中当今书坛很多所谓书家嬉于技巧荒于甚至耻于读书的症结,该文值得书法界深思!!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2-6-27 20:55:49


程美信,批评家,瑞典国籍,皖南绩溪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曾旅居欧洲多年,曾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兼大连美术馆艺术总监,TOM博客艺术总监,艺术独立论坛理事。被称为“中国独立艺术批评第一人”。 
中文名: 程美信
国籍: 瑞典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绩溪
职业: 独立艺术批评家、自由撰稿人
毕业院校: 南开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独立艺术批评第一人
代表作品: 道德荒芜的中国都市


社会批评类

  1. 道德荒芜的中国都市

  2. 中国大学园众生相

  3. “徽学热”的真相

  4. 笔里裹刀-字里藏经

  5. 海外中餐馆文化

  6. 造神容易送神难

  7. 现代化的程度不是幸福的程度

  8. 中国大学的沉痼

  9. “媚俗”本义及其历史偏见

  10. “王朔现象”的反思

  11. 中国农人的向背

  12. 沉痛的历史代价

  13. “爱国”不用商讨吗?

  14. “多难兴邦”与艺术界巫祝思想

  15. 从“金庸现象”到中国文化现状与未来前景

  16. 发财梦与气文化

  17. 福利与现代社会文明

  18. 腐败与中国现代化

  19. 构成“汉奸”的基本条件

  20. 关于后中国时代的年轻一代

  21. 好赌如命的中华民族以及政治经济学意义

  22. 后中国时代的反思

  23. 九十年代无文化运动

  24. 历史阴影下的中国

  25. 论人类性交强迫症

  26. 论社会凝聚力

  27. 漫谈中国古典文学

  28. 民主与中国农民

  29. 年轻人为何不愤怒

  30. 人文与科学之争

  31. 信仰危机与中国未来

  32. 一种无意义的现代反思

  33.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历史启示

  34. 造反派教授们

  35. 中国大学像国外小学----谁之过?

  36. 中国当代富人的尴尬

  37. 中国农民何去何从

  38. 中国人的金钱观与气文化

  39. 中国社会的傲慢代价

  40. 中国网络何止“无文学”

  41. 中国小资与愤青


艺术批评类

  1. 中国当代艺术“弯曲的纬度”

  2. 贫血艺术的根源

  3. 思想贫困的伪艺术家

  4. 奴派艺术及其文脉传统

  5. 中国美术60年基本是“屈辱”

  6. 当代中国文艺的无奈与无耻

  7.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宿命

  8. 中国艺术与太监文化

  9. 机会主义者的嘴脸

  10. 机会主义及其流氓艺术

  11. 谁是中国艺术的三聚氰胺

  12. 美术江湖与流氓本色

  13. 艺术批评及其意义

  14. 文艺批评的艰难

  15. 网络与艺术批评

  16. 批评家的身份边界与气质特征

  17. 关于策展人和美术馆发展之我见

  18. 艺术及其不确定性

  19. 美的艺术终结

  20. 文明盛衰与审美质变

  21. 艺术的本质与美的本质

  22. 误谬的“审丑”之说

  23. 美的危机与反思

  24. 没有殖民主义就没有人类文明

  25. 中国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

  26. 民族主义以及文化出路

  27. 民族主义长城下的中国美学

  28. 语言学扩张与中国思维

  29. 中国文艺急需第三力量

  30. 艺术与资本主义

  31. 关于艺术与技术

  32. 人文与科学之争

  33. 后现代艺术与资本主义文明矛盾

  34.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艺术

  35. 后现代艺术及其社会基础

  36. 表现主义与北欧人文气质

  37. 当代中国艺术势态浅析

  38. 多元主义与其矛盾

  39. 评说“艺术史”

  40. 论暴力与艺术

  41. 中国当代思潮流变分析

  42. 保守主义的文化功能及其历史矛盾

  43. 艺术反对阐释的内在矛盾

  44. 艺术价值形态分析

  45. 异化的中国抽象绘画

  46. 论“中国化”绘画以及其他

  47. 何谓“中国油画”

  48. 中国文艺理论发展之浅议

  49. 话语权与青年焦虑

  50. 一代强悍 三代无种

  51. 中国收藏与死人艺术

  52.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历史启示

  53. 中国当代美术及其市场关系

  54. 中国美术馆为何杜绝当代艺术

  55. 中国是否需要前卫艺术

李春雨 发表于 2012-6-27 21:12:30

卢跃刚曾经是我的战友和同事,后来调到中青报社工作的。
在中国报告文学界,卢跃刚是一位富有社会精神与公众意识的作
家。这种状态也许与他的记者生涯相关。他的不少作品得到了社会的
广泛承认与强烈反响(并获过各种报告文学创作奖项),如《创世纪
的荒诞》、《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以人民的名义》等。他的
作品所饱含的使命感或社会责任感是值得敬重的,而《大国寡民》的
推出,则又一次印证了他的这种精神状态,这种全身心地关注社会生
活及自觉卷入矛盾漩涡的品格。

胡本汉 发表于 2012-6-27 21:54:39

书家当反思//////!!!!!

人文奥运 发表于 2012-6-28 07:35:51

程美信的这篇文章得到刘正成老师的首肯,让我很诧异.首先声明,我不认同程美信的绝大部分观点,我认为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书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保存并传承中国的文化基因.文化本无优劣之分,国力盛则文化强,西方文化的主脉是古罗马文明,是一种嗜血文化,诸如"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垃圾食品文化还不是照样风靡全球.....

人文奥运 发表于 2012-6-28 10:48:36

《书法报》恢复因批评书协主席被“封杀”专栏

《书法报》恢复因批评书协主席被“封杀”专栏

2012年06月27日 来源: 新民晚报记者 林明杰

   不久前《书法报》“瑞田观点”专栏因批评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而被“封杀”,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本报曾刊发评论。据记者最新获得的消息,该报的相关批评专栏现已被恢复。

    昨天,“书法报社发行部”的微博联系本报记者,称“请各位《书法报》的读者放心!批评专版还在!感谢大家对《书法报》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尽心尽力办好《书法报》!谢谢大家!”记者进一步问,书法批评家张瑞田的专栏是否恢复?对方答:“目前还在啊!请放心!”

    据报道,5月9日,张瑞田在《书法报》“瑞田观点”专栏刊出《从段成桂到毕政对吉林书法界的谏言》。文章中称吉林书协主席毕政是“业余书法爱好者”,并向吉林省书协提出“谏言”,包括别太自恋、要有全国性的文化眼光、读书与临帖并行、要有历史意识等。5月30日,《书法报》刊登“致读者”声明向毕政先生、周维杰先生表示歉意。随后,张瑞田的“瑞田观点”遭遇停刊。同在《书法报》开设专栏的浙江美术馆副馆长斯舜威因此主动停止撰写“老斯说话”,以示不满。此事引起舆论哗然,网友们议论纷纷,认为此风不可长,否则恐怕会断了艺术批评的言路。

    记者获悉“瑞田观点”继续出现在《书法报》的消息后,致电张瑞田。他也向记者证实了此事。

    对于“封杀”事件,张瑞田表示意外。他觉得这样的批评文章在书法界很普通,很常见。即使批评了中国书法界的头面人物,也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权力会让人听不到不顺耳的话。一下子进入书法界,听到这样的批评可能会不习惯吧。”

李春雨 发表于 2012-6-28 11:06:41

原帖由 值班编辑 于 2012-6-27 20:20 发表 http://www.ddsfw.cn/images/common/back.gif
话听起来虽然感觉有些刺耳,但却不无道理,甚至可以说正切中当今书坛很多书家嬉于技巧荒于读书的症结,该文值得书法界深思!!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书协刘正成主席推荐的文章:《书法报》事件——我是尊重妓女也不会尊重书法家的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