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锋 发表于 2012-7-15 10:35:46

由傅德锋、朱中原担任主编的首部李斌权“音乐书法”理论专著问世

由傅德锋、朱中原担任主编的首部李斌权“音乐书法”理论专著问世



首部系统阐述音乐书法的理论著作——《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日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书法评论家傅德锋、朱中原担任主编,收录了刘艺、任平、李廷华、傅德锋、朱中原、姜寿田、薛元明、毛万宝、斯舜威、西中文、秋子、张瑞田、李金豹、邱世鸿、薛帅杰、黄君等多位专家和网友们的评论文章。

      

“音乐书法”是一个特殊的概念。近年来,著名书法家李斌权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与书法结合起来的现场表演会,引起极大的轰动。大家将这种音乐与书法相互组合、融会贯通的独特表现形式称为“音乐书法”。在此之前,国际国内尚没有一部专门研究音乐书法的学术著作,《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的问世,打破了这种局面,将为我们充分地认识音乐书法发挥积极作用。

《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首次完整地阐述了音乐书法的历史起源、发展生存状态、音乐书法的本质、社会意义以及未来前景的预测和展望等问题。音乐与书法的结合,也是早期艺术史的基本审美特征之一,李斌权的音乐书法实践,本身也是对早期艺术史的一种回归。

在这部研究著作中,大家各抒己见,产生了很多新颖的观点,诸如对音乐与书法内在关系的探讨,对艺术通感的研究和阐释,对书法表演问题的分析,等等。许多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或高屋建瓴,或引经据典,或深入浅出,体现出专家学者们对音乐书法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不同思考。

   

该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知名人士的赞赏和支持,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为书写序,一经出版便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有关专家和许多读者更给予充分肯定,可谓好评如潮。

   

据悉, 李斌权将于今年8月携手新伦敦交响乐团和英国现代芭蕾舞团在伦敦萨德斯舞剧院演绎“2012伦敦奥运中国书法音乐会”。

傅德锋 发表于 2012-7-15 10:41:29

目录




………………………………………………………赵长青
前言………………………………………………………傅德锋




第一部分音乐书法之理论阐释



(本部分由傅德锋撰文)





第一章   音乐书法的历史起源与本体演进…………………页
第一节
音乐书法理论的提出………………………………页
第二节
音乐与书法的内在审美关联………………………页
第三节
书法表演的历史表征与当下呈现…………………页
第四节
李斌权音乐书法的本体评述………………………页
第五节
音乐书法文化生态学分析…………………………页
第六节
音乐书法的社会审美心理学研究…………………页
第二章   音乐书法的艺术美学、文化学与社会学特征……页
第一节   音乐书法的观赏性…………………………………页
第二节   音乐书法的普世性…………………………………页
第三节   音乐书法的传播性…………………………………页
第四节   音乐书法的社会公共性……………………………页
第五节
音乐书法的民族性与全球性………………………页
第六节   音乐书法的社会价值定位…………………………页
第三章
音乐书法发展前景展望……………………………页
第一节   音乐书法引发的相关问题分析……………………页
第二节
音乐书法的群众性、普及性与文化产业功能……页
第三节
音乐书法对娱乐文化的引导与提升………………页
第四节
音乐书法对传统书法生存空间的现代拓展………页
第五节   音乐书法的文化传承………………………………页
第六节   音乐书法的表现形式创新与未来预测……………页


第二部分访谈对话



搜狐网:李斌权专访………………………………………………页
傅德锋专访李斌权……………………………………………… 页


第三部分   社会专家名流对音乐书法之评价



刘艺评音乐书法…………………………………………刘艺
书法名家聚首 畅谈书法和音乐的关系………………王熊宪等
我举双手欢迎
——看李斌权音乐书法表演感怀……………………何西来
墨乐结合 新意纷呈……………………………………任

书法 音乐 文学
——从李斌权的成功融合谈起………………………李廷华
音乐书法与当代书法观念的创新
——关于李斌权音乐书法引起的思考……………………西中文

“阳春白雪”需要更多的“粉丝”


——由李斌权“音乐书法”引起的思考……………斯舜威
李斌权的音乐书法………………………………………姜寿田

从行为艺术看“音乐书法”……………………………毛万宝
浅说书法与音乐的艺术通感
——兼谈李斌权的音乐书法…………………………秋子
表现性与情境性的探索与回归
——李斌权书法音乐会的另一种解读………………朱中原
略论书法表演
——致李斌权先生……………………………………黄君
博大沉雄,宏阔幽远的生命乐章
——李斌权“音乐书法”探索刍议……………………傅德锋
美美与共
——李斌权的“音乐书法”解读……………………薛元明
类型书法的时间与空间
——李斌权音乐书法的本质……………………………张瑞田
从文化角度审视李斌权的音乐书法……………………邱世鸿
时间与空间的文化律动
——我看李斌权的书法音乐会…………………………朱中原

音乐·行为·大众
——简论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的探索与创作……韩少轩
齐天乐
——谈李斌权的音乐书法………………………李金豹
我看音乐书法……………………………………………陈智
书与乐会,是谓氤氲
——李斌权“音乐书法”论……………………………薛帅杰
高山流水视听间
——为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感动………………傅爱国


第四部分   网友对音乐书法之评论



阔步大笔时代强音
——我看李斌权和他的音乐书法………………………李志宏
书乐同台视听并行
——中国音乐书法家第一人李斌权书法艺术解读…………江智猛
墨随乐舞,书法艺术的全新理解与阅读…………………王炳学
书法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寿建刚
当书法遇到音乐………………………………………………彭双龙
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之管窥…………………………………孔祥宇
墨之舞乐之容——管窥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李启明
墨之舞乐之韵——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赏读……………谢天勇
浅谈李斌权老师音乐书法……………………………………谢吉昌
书法与音乐的成功嫁接………………………………………冯春宝




第五部分附录



英译部分专家评论………………………………………………页
音乐书法活动光盘
后记……………………………………………………………朱中原

傅德锋 发表于 2012-7-15 10:42:06

李斌权音乐书法的意义(序)


赵长青





在举世注目的2012伦敦奥运会举行之日,即是李斌权音乐书法在伦敦歌剧院上演之时,就在他出征之际,一本系统研究其音乐书法的著作——《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也将出版,我由衷的向他表示祝贺!并期待着他取得圆满成功的喜讯。

拓展中国书法审美新领域

长期以来,人们对书法之美的感受主要来源于欣赏创作完成后呈现静止状态的作品,人们从作品凝固的画面中感受书法用笔、结字、章法、气晕等审美的魅力,而对于书法创作过程的音乐节奏之美、动作舞蹈之美研究、展示的远远不够。李斌权先生从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发现了中国书法行笔运动时蕴含的独立审美价值,致力于向公众展示中国书法这一新的审美领域。李斌权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通过几十次在国际国内的各种舞台上的反复表演,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书法艺术形式。从国内外观众的掌声中,从收入本书众多专家学术评价中,我们感受到李斌权开创的这种音乐书法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开拓中国书法传播的新形势

当代中国书法的传播,基本是依靠展览、培训、笔会等形式,与电影、电视剧、舞台歌舞表演的受众面、影响力相比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李斌权所开拓的音乐书法弥补了这一不足,他成功地将中国书法推向了公共的表演舞台上,使书法成为了可以让人观赏的一种表演艺术。近几年,李斌权先后和中国爱乐乐团、深圳珠江交响乐团以及著名音乐人齐秦、沙宝亮等合作拍摄《蝴蝶自在》、《天净沙》、《墨侠》、《沁园春·雪》等多部电视音乐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公共舞台表演中拥有上千上万的观众,更由于电视媒体的播放和这些作品光盘进入普通娱乐场所及家庭后,变成了千百万受众的精神享受,在欣赏中愉快的接受书法的启蒙、熏陶,这种形式对扩大中国书法的社会影响意义难以估量。

拓宽中国书法奏响世界的新进程

李斌权音乐书法最大的成就,是其2011年1月、5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皇宫的两次亮相,使中国书法艺术登上国际一流的音乐殿堂,这两次表演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德 元素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文明最基本的精神特征,感受汉字书法的魅力是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较好的途径。但中国书法的抽象性,使一些外国朋友对汉字展览难以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李斌权音乐书法充分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交响乐是西方观众最为熟知的艺术,书法通过和交响乐的结合,找到了西方人了解汉字书法较好的方法。西方观众在恢弘的交响乐中,看到了中国书法音乐般流动的节奏、舞蹈般柔美的动作,雕塑般千变万化的造型。李斌权音乐书法为西方观众提供了一把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这对于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具有积极的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书法面临着既要打造时代经典的重任,又面临着在全社会普及。繁荣以及向国际传播、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任。为此,中国书法家协会先后开展“中国书法进万家”、“中国书法环球行”、创建中国书法名城、书法之乡,捐建命名兰亭学校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中国书法集团军所形成的无比强大的推动力。但像李斌权这样独立特行的履行一位艺术家的责任也是难能可贵的。时代呼唤更多的像李斌权音乐书法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当代的中国书坛。

李斌权是一位敢于担当的书法家,这些年他在书法本体上下了功夫,每天苦练功课,日积月累,大见成效。他虔诚的面对中国书法已成为崇拜。他有着非常好的传统基础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他的音乐书法是建立在严肃的书法本体基础之上,他与那些打着音乐书法旗号的江湖杂耍有着本质的区别。

李斌权为人厚道、做事严谨。我在与他交往的几年里,深知他是一位真诚、可信的朋友。他在艺术上的敏锐才情和独有的感情以及良好的人脉资源,使我相信他所开创的音乐书法艺术将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景。

傅德锋 发表于 2012-7-15 10:42:36

前 言







傅德锋






书法家李斌权先生于近年来成功将书法现场表演搬上了如维也纳霍夫堡皇宫以及中央电视台这样世界闻名的高雅殿堂,以自己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力和现场音乐伴奏、演唱高度结合,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异常轰动的中国书法故事。这些故事已经发生了很多年,而且正在持续进行之中。



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必须面对和接受社会各界的各种评说与综合考量。就目前而言,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也正在面临和接受着这样的评说和考量。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大众特别是娱乐界对音乐书法的关注和认可度比较高,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媒体,从专业艺术媒体到综合新闻媒体,均热议纷纷,好评如潮。而且,李斌权微博的点击率也一路飙升,达到了非常火爆的程度。但其中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大多来自于书法圈。有的人认为音乐书法令人费解,甚至认为是一种“哗众取宠”之举。但笔者和书法理论批评界的许多同仁并不作如是观。笔者认为,对于音乐书法的理解,远没有“音乐”加“书法”等于“音乐书法”这么简单,它绝不等同于数学概念上的1+1=2。正如李斌权本人所说:“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钟爱,我自小熟习书法,尤其擅长草书。我一直觉得中国国粹正在远离普通大众的视野,而充斥其间的越来越多的是快餐文化、浮躁的文化。其实我的想法并不高深难懂,我只是觉得如今的社会物质文明在高速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处于一种滞后的状态。比如说书法。因为电脑的出现,很多人长久地疏于写字,面对很多熟悉的字,会突然间忘记了怎么写。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从这段谈话,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李斌权怀着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挚爱,并试图通过这种最易被大众所喜欢和接受的特殊方式,传播和弘扬中国书法,不仅要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喜欢书法、参与书法,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宣传和传播中国书法,让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书法、了解中国艺术。



但一些圈内人士,由于缺乏对李斌权所探索实践的“音乐书法”的初衷和本质意义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往往将此谓之为“作秀”,以为是“哗众取宠”之举。这就未免偏激和绝对化、简单化了。不可否认,当下社会的确是一个娱乐化、选秀化的社会,哗众取宠之举可谓比比皆是。但对李斌权及其“音乐书法”而言,我们在对此未曾进行深入系统的了解和深入思考之前,还是不宜轻下结论。



就李斌权先生本人而言,尽管他在音乐书法的探索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甚至已经具备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但他本人对此却非常低调。我在与他的一次谈话中,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他说自己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书法家,书法就是他的一种志趣,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生活享受。因为他对中国书法的特殊爱好,他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把中国书法的生存空间和社会影响力尽可能扩大到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书法。恰恰就是因为这么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他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和进行了一系列与书法有关的社会活动。也恰恰因为他为人的低调和谦虚,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他的这种思想情怀不知要比那些喜欢自我标榜,只热衷于争名夺利而不惜以丧失基本人格操守作为代价者要高尚多少!



目前国际国内尚没有一部专门研究音乐书法的学术著作,主要原因是由于之前尚没有一个能够将音乐与书法系统地高度地完美结合起来的书法个案。鉴于李斌权先生是国内第一位系统地将音乐与书法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的艺术家,而且就“音乐书法”目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来看,其艺术探索行为,本身即具有一种较高的社会研究价值,而且他的音乐书法实践,也获得了书法界、文化界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读者也热切期待有这样一部研究著作的问世;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音乐与书法的结合,也是中国早期艺术史的基本审美特征之一,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实践,本身也是对中国早期艺术史的一种回归。因此,如能有一部系统研究音乐书法的著作,将显得十分必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与朱中原先生经共同商议和策划,一起担负此书的编篡工作。我们除了整理现有的一些关于音乐书法的评论、探讨和研究文章之外,由我执笔撰写音乐书法的理论阐释部分,对音乐书法的历史起源、发展生存状态、音乐书法的本质、社会意义以及未来前景的预测和展望等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与此同时,还特意约请了活跃于当今书法理论批评界的诸多专家学者撰写相关文章,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和支持,他们的文章,全方位、多角度论述了音乐书法的相关学术问题。



在这部研究著作中,大家各抒己见,产生了很多新颖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诸如对音乐与书法的内在关系问题的探讨,对艺术通感的研究与阐释,对书法本体问题的再认识,对书法表演问题的分析与论述,对音乐书法的本质及其社会意义的深入挖掘和剖析等等。许多社会名流和书法界的理论家、评论家都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高屋建瓴,引经据典;或条分缕析,逐一梳理;或深入浅出,洞烛幽微;或有感而发,文情并茂……体现出专家学者们对音乐书法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不同思考。这些专家,大都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理论修养以及艺术实践经验,他们的言论,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代书法界的主流意识。



当下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故此,在这本研究著作的编撰过程当中,我们不仅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看法,也比较注重网络的声音,我们对一些较具艺术眼光和学术意义的网友言论也适当地做了一些吸收,目的在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李斌权及其音乐书法探索实践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便于集思广益,尽量形成一种民主、自由、和谐、平等的学术研究氛围。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对李斌权及其音乐书法的访谈文章和由我本人与李斌权先生进行的一次专门对话,以及众多媒体对音乐书法活动的相关报道,目的即在于尽可能为广大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音乐书法这一现象提供多方面的文献参考。另外,为乐方便国外读者阅读,我们特意请有关人士将一些专家的评论文章的精彩段落翻译成英文,和音乐书法资料光盘作为附录,也是对这本书的一个有效补充。

当然,作为一部尝试性的研究著作,我们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正如中国书法的巅峰永远遥不可及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将音乐书法这一命题和由此引发的各种疑问进行分析和解答,便于人们理性、公正、客观地对待这一现象。在此,也诚请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今后不断改进。






醉墨先生于2012年4月18日记于古风堂西窗下

傅德锋 发表于 2012-7-15 10:43:26

精神的守望与价值的追寻(代后记)




朱中原





这几年来的书法界有点纷繁芜杂,书法理论研究也有点纷繁芜杂。在这个嘈杂纷乱的书坛,李斌权先生却躲在他的书斋里,远离了社会的声音。尽管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早已传遍大江南北,然而,李斌权先生却像一位都市隐者一样,躲在他的书斋里,隐匿于书坛的一角,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书法的问题,文化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宗教的问题,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李斌权先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关于音乐书法的宏大命题,然而又不仅仅是音乐书法的问题。李斌权先生之于书法,之于社会,之于文化的贡献,既在于音乐书法,又不仅仅是音乐书法。书法是他的生命,但书法又不是他的全部。李斌权先生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其次才是一个书法人。站在这样的视角来思考,李斌权先生便具有了更多的社会学研究意义。


通过我们的了解与研究,我们发现,李斌权先生首先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人,其次才是一个艺术家、书法家。他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来自于他对传统书法的造诣,不仅仅来自于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沉迷恋,也不仅仅来自于他对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的探索、研究与实践的造诣,更在于他借助于音乐书法这一全新的艺术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践行着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使命感。他对这个社会的文化态度让我们景仰。他不但对音乐书法有着深刻的审美认知,而且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他把他的书法创作与对整个社会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他具有了广阔的文化视野。根据我的判断,李斌权先生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态度是既批判又包容的,他批判的是这个社会这个民族尤其是书法文化中狭隘偏激的文化心态,包容的是,他能够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文化中,看到许多积极向上的社会力量。他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创作,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社会和他人。这是一种智者之为。


我时常认为,批判性与包容性是一个艺术家最为宝贵的品质之一。一个没有批判精神的艺术家,无法理性深刻地面对这个社会;一个没有包容精神的艺术家,则无法积极地面对这个社会。李斌权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批判性其实更多地体现在音乐书法的感化和濡染上。好的书法,如同好的音乐,它会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尤其是对这个浮躁的社会,音乐与书法的双重结合,恰恰是一种净化。他会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浮躁的社会慢下来,静下来,然后再慢慢去思索、去品味文化。音乐与书法虽然都是流动的艺术,但是,传统音乐所带给人的是一种静谧的心态。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所表演的是草书,草书虽然是一种追求极动的艺术,但是,中国古典形态的书法与古典音乐所带给人的,却是一种宁静的享受,所以我说,李斌权是把古人动的哲学和静的哲学做到家了,他是在进行一种古典的回归。他的包容性,则体现在他对一些艺术现象、艺术生态的宽容上。他既低调又高调。他面对自己的名和利,是十分低调的,甚至,他几乎很少参与书法界的活动——尽管他的音乐书法表演早已享誉海内外。但他面对书法,面对社会,面对文化传承,面对宗教信仰,却很高调。他的高调表现在他对社会的积极的人文关怀上。而面对媒体对他的赞誉,他却表现得十分平静。我想,我们从李斌权先生及其音乐书法上,能够找到许多关于书法社会学、书法文化学、书法审美学、书法艺术学、书法教育学、书法生态学的元素。基于此,我们才有了要编著一部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论著的想法。这种想法一方面是一种原始的冲动,是被李斌权先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所感染,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理性思考、理性审视的结果。我们始终觉得,目前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在媒体产生了这么大的反响(当然也有一些争论),但一些媒体对音乐书法及李斌权先生本人的了解和解读还是相对肤浅的,我们更应该从学理上、学术上对音乐书法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研究,当然不是一味地拔高(当然也不是一味地贬低)音乐书法的价值,而是基于对中国书法史、中国艺术史、中国音乐史、书法美学、音乐美学的学科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阐释。这是一项理论工程。而且,李斌权的音乐书法产生之后,就不仅仅再属于他个人了,而是属于全社会,对音乐书法的研究,自然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对李斌权个人书法的研究,而是扩大到社会化范畴,具有了社会学意义。


我不敢说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是对传统书法的一种颠覆(事实上也不是颠覆),但我敢肯定地说,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是对传统书法表现模式的一种现代进新。如前所述,一些媒体关于李斌权音乐书法的解读,仍然流于过于表面化、平面化、浮浅化和狭隘化。也许,有些媒体仅仅是过于关注其音乐书法表演现场本身的问题了,而恰恰忽视了对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形成的学术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对李斌权先生本人精神世界的观照,而这,恰恰又是最重要的。当然,这就需要以学术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和诠释。


凡是和李斌权先生接触过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一种印象,李斌权先生是一个对待艺术创作特别严肃甚至是苛刻的人,他对书法艺术的虔诚与挚爱,可以说具有一种宗教般的精神和情怀。他是一个书法艺术的殉道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的是透过他的音乐书法,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李斌权先生是一个精神世界十分丰富的人。他是一个十分纯粹的艺术家,但他又不仅仅只是一个艺术家。某种程度上说,李斌权先生关于音乐书法的诠释、解读、研究和实践,以及他对书法、对文化、对社会、对民族、对宗教、对人生的思考,构成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这些,都以笔墨的形式体现了出来。


尽管书法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但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艺术,抽象的笔墨线条之中,蕴涵着书法家主体的生命情感。一个没有艺术情感的艺术家,他的笔墨线条一定是死的。历史上伟大的经典的书法文本,一定是凝结着书法家特定时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丰厚情感的艺术形式。李斌权的音乐书法,恰恰是这个时代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诞生的书法文本。这个书法文本,尽管表现形式与古人有所差异,但是在精神内涵和本质上,却是无限地在走近古人。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既有古典性,又有现代性;既有民族性,又有普世性;既有高古典雅的气质,又有通俗易懂的功能。它实现了当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接。这是我们文化学和社会学值得研究的课题。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代,或者在过去,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是脱节的,甚至是对立的,中间没有衔接的元素和渠道。在书法上也是如此。过去的一般老百姓是难以接触到高雅的书法艺术的。书法只是精英文人或权贵的事。而在今天,音乐书法的出现,恰恰打破了这种文化的隔阂,它让断裂的社会和文化得以缝合。这是在过去无法做到的。当然,也是靠纯粹的书法艺术创作难以做到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实际上是在为整合这个社会的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断裂而努力。而这些,恰恰也是本书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


音乐书法无论是对于书法还是对于音乐,表面上看,似乎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严格来说,又不是新生事物。因为李斌权并没有解构传统,没有打破音乐的元素,也没有打破书法的元素,他没有抛弃传统,没有抛弃书法本体和音乐本体,他不像那些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一样,在消解艺术的本来宗旨,他只不过是创新了表现手法而已,而且相反,他恰恰是对音乐本体和书法本体的双重回归。在史前时代的早期中国艺术史上,音乐的产生和书法(文字)的产生是有密切关联的,甚至二者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李斌权所做的工作,是将二者的内在审美本质,用现代书法音乐会的形式结合了起来。这种结合,不但让传统书法和传统音乐的生命力和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而且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所以,李斌权先生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现代。他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用音乐书法的形式结合了起来。他做的不仅仅是哪一个文化层面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我们在这部书稿中,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跨文化地去审视和观照李斌权的音乐书法,并试图论证“音乐书法”这一理论命题的可行性。理论的建构需要自觉性。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应该是被动提出的,而是自觉的、主动的,只有理论者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理论的建构才显得有价值有意义。客观地说,我和参与本书编撰的傅德锋先生,以及本书的其它作者,都是活跃在书法界、文化界的较有理论素养的理论家,我们长期关注书法理论问题,长期关注当代书法的创作与审美走向,长期关注当代书坛现象,具有敏锐的理论触觉。不但如此,而且这些作者对李斌权音乐书法的关注、观照、审视和研究,都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从很多人的理论文字中,能够看出他们对音乐书法探索的一种原始的冲动,他们不但有话要说,而且有很多话要说,他们的文字中,既有对音乐书法的感性认识,也有对音乐书法理论的理性认知和学理阐释。可以说,李斌权的音乐书法甫一出现,就立即引起了这些理论家们的高度关注。


当然,既然是理论,任何一种理论建构都不可能是完全客观、完全准确的,而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主观性。所以,为了避免个人色彩,我们搜集了部分网友客观、中肯的言论。同时,本书在编撰体例上,也尽量反映社会各个层面的声音。尽管如此,本书也仍然有一些遗珠之憾。之所以出版这本书,也是为了抛砖引玉,让音乐书法的话题引起书法界、学术界、文化界及社会的广泛争鸣和探讨。我们欢迎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甚至中肯的批评。

傅德锋 发表于 2012-7-15 10:45:54

【新手必读】解决上传图片提示“无效的图片文件”的方法
http://www.ddsfw.cn/viewthread.php?tid=39644&extra=page%3D1

xiejichang 发表于 2012-7-15 13:34:45

兴吾堂 发表于 2012-7-15 14:26:17

值班编辑 发表于 2012-7-15 16:04:33

部分文章直接转载当代书法网相关专题帖子的征评版权文章,应该注明一下出处!!!

谦堂小雷 发表于 2012-7-15 16:08:37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由傅德锋、朱中原担任主编的首部李斌权“音乐书法”理论专著问世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