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原 发表于 2012-8-30 17:40:51

郑志刚:孙伯翔基本不懂诗,刘正成根本不懂诗!

按:以下两段文字,出自美术批评家郑志刚旧文《如何“渊源”怎样“流变”》及日前新作长文,且粘于此,诸君砸砖。

“接下来是孙伯翔的一件自作“俚句(孙氏落款自称)”中堂。姑释作品内容云:“寒装脱下易单衫,转瞬光阴即半年。俊彦硕儒文载道,高人雅士耻谈钱。药里残躯蹒跚步,堂中佳作细把玩。得见旧报刊头字,不觉钦服感汗颜。”我曾在《孙伯翔透视》一文中,斗胆指出过孙先生基本不懂诗。从这几件作品看,依然不出这个结论。说不懂诗,不单指平仄、对仗等具体技法,主要是诗味寡淡。一个基本不懂诗的人,能不能成为书法大师呢?这当然不绝对,但也很让人没底气。历数书法前贤,竟无一不谙诗者,不禁立即要为伯翔先生捏一把小汗。因为概言之,但凡称得上艺术二字者,都一定是以达到某种诗化境界为必然前提的。在我看来,自书法大师毫杪汩汩流淌而出的,当然都是动人的笔墨之“诗行”。对早已享受到众口呼“大师”的骄人待遇的孙先生来说,懂不懂诗,大概是无关紧要的。但在他“缺诗”的书作中,我确实发现了深湛功力遮掩下的某种“笨伯”之气。总觉得有那么一层薄薄的隔纸,还未被孙先生彻底戳破。这般唐突“大师”的窳陋之见,且留待日后细表。”

    “这不像刘正成(国际书协主席)、朱清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两位,为贺66岁同寿,于2012年农历六月初六这天,登峨眉金顶“赋诗”,并将各自诗作(刘句:锦城论道又寻幽,白象云开天门晓。十面佛光沧海近,六六寿同峨眉高;朱句:六六老翁相携游,普贤开颜云海秀。四面八方皆平安,行愿品高驻心头。)高悬网际、广为传示。拜读之下,竟然平仄、韵脚、意境俱亏,老哥俩这把年纪,又是所谓“文化名流”,也真好意思得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志刚:孙伯翔基本不懂诗,刘正成根本不懂诗!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