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3|回复: 0

统派最后一位大师潘天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1 10: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统派最后一位大师潘天寿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4次

          继吴、齐、黄之后,另一传统派的杰出人物当推潘天寿。潘天寿不幸于创作高峰期(未至巅峰)被折磨而死,没有像齐、黄那样于晚岁臻于化境。但他已完成了个性风格的塑造,成为现代中国画坛上把传统绘画推到边界险峰的大师。传统绘画由于深受传统哲学的影响,总是在刚与柔之间、拙与巧之间、似与不似之间、情与理之间、实与虚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和创造性,避免极端、不和谐、不平衡。只有极少数画家曾试图走出这个范畴,向着某一端点逼近,但又绝不脱离笔墨意趣这个根基。如陈老莲中年以后的人物画、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齐白石的减笔作品以及黄宾虹九十岁左右的黑色山水。沿着此一路径跋涉最远,最敢于履险境,入绝处者是潘天寿。如果说吴昌硕是在大圭不雕的金石意趣上、齐白石是在雅俗共赏的生活情趣上、黄宾虹是在精微内在的笔墨意象上分别确立了自己,潘天寿则是在大气磅礴的奇险造境上确立了自己。他的山水花鸟奇险、沉雄而苍古的特色濒临了古典与现代审美疆域的边界,使现代艺术境内的欣赏者也感觉他近在眼前,甚至跨进了自己的“领土”。

  潘天寿的出身与齐白石相似,自小就经受了农村劳动生活的锻炼。但其学养却近似于黄宾虹。而由于他晚齐、黄二十多年,所接受的教育比之齐、黄更多现代性。和齐、黄一样,潘天寿没有从师于某一著名的大家,也是博采众家,集诗、书、画、印为一,用自己的天赋、气质和后天的阅历统驭画笔,开拓出一条蹊径。他对传统下的功力也很深。马远、夏珪的雄健,戴文进的强劲,沈石田的老辣,八大的奇倔,吴昌硕的朴茂,他都有所吸收与研究。其特点是边纳边吐,总以自己的强悍个性和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把它们消化,把那些异己的因素排掉,而从不被种种非个性的传统因素(哪怕是大师的、具有充分表现力的、革新的)所淹没和改造。他在浙江第一师范的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书赠的偈语“学无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与他的强烈个性气质完全相契。吴昌硕在晚年成为潘天寿的忘年交,他在惊叹潘天寿“年仅弱冠才斗量”、“天惊地怪见落笔”的天资、气魄之余,曾担心他笔路险绝,易入危途,在赠给他的一首长诗中写道“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吴昌硕这一担心清楚地证实着潘天寿艺术道路的履险入绝特色和他的独特气质。他的指教使年轻的潘天寿反省了自己的“行不由径”,加强了对传统的钻研,但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基本选择。在吴昌硕谢世的第二年,他在自题作品中写道:“予不懂画,故敢乱画,说是画好,说不是画亦好,不妄自批评,被讥蜀犬,懒头陀如是说法。”其独行如是。不理解潘天寿这一心理与行为特质,就难以进一步理解他“独树有门户”的艺术探索与艺术风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6-20 08:57 , Processed in 0.28332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