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49|回复: 1

拨开云雾看书法第九讲:中国书法评判的今天 作者 王根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15: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九讲:中国书法评判的今天


    在新中国书法家的先驱者们的倡导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了,书法家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在这个“家”里,书法家们可以互相交流书艺,可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书法活动。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书法家们博取名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中国书法的评判发生了质的改变,标志着中国书法的评判告别了昨天,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称之为中国书法评判的今天。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是中国书法评判昨天与今天的分水岭和分界线。尽管今天书法的评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较之中国书法评判的昨天,已经是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一、中国书法今天的评判现象
    1.书展书赛中的评判现象
书法的展事赛事的出现和增多,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后的事情。从中国书法的发展看,展事赛事的出现和增多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其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书法艺术的普及,有利于唤起人民大众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参与。如果单从书法评判这一视角望去,书展书赛的出现,又为书法家们的书法名利的博取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得书家们书法名利相互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第一,书法家们的包装打造
书法家们为了能在书展书赛上亮相,进而在中国书坛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得不包装打造自己,以便引人注目。由于书法评判标准的缺失,书法家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出各种风头,这家那家、这派那派、这风那风、这书那书、这现象那现象,等等等等,形形色色,应有尽有。形式在不断变化,版本一次次翻新,但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各自对自己进行一番打造和外包装,以引人注目而已。这些虽然没有涉及书法艺术的提高,也没有改变书法的评判,但却为书法的评判着上了一层迷彩。
    第二,一把橡皮筋尺子
由于书法的评判没有严格的、客观的、具体的评判标准,每一位书法家,每一位书法评论家,每一位评委都以“我以为”为标准。“我以为”无疑就是一把可任意延缩的橡皮筋尺子。就是这样一把橡皮筋尺子,大家还都觉得好使,对自己有利。拿不到的想拿到,拿到的就不想丢手。用一把橡皮筋尺子去衡量一幅具体的书法作品的优劣梯次,不要说得不出准确值,连近似值都得不出来,很可能得出的是相反值。
    第三,中国书协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由于缺少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书法的评判使用的是一把橡皮筋尺子,这就使得书法的展事赛事所评奖项缺少了信度,缺少了公平与公正。缺少公正公平,缺少公信度的赛事社会对其就持怀疑态度,其奖项市场往往也就避而远之。这就是书法家们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目前的书法展事赛事很有意见,甚至发出了不满呼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展中的获奖书家,其书法作品在社会上没有市场的原因所在。
书法家们既然对中国书协所举办的各种展事赛事有意见,为什么还要竟相参与呢?这是因为,中国书协是中国书法的最高权威机构,大家对中国书协充满了信任,尊重中国书协的权威。展事赛事的奖项虽然缺少信度,但却能派上用场,书法家们可以用这个得之不易的书名去炒作、去宣传,通过炒作宣传可以取得一定的社会回报。说白了这个书名尽管是靠不住的,但还是能够蒙住一些人的,进而可以派生出书法的名利。
中国书协是中国书法最高的权威机构,按说其权威性是无可置疑的。但是诸如现在这样的展事赛事搞的多了,中国书协的权威也就受到了挑战。大家一定还记得唐李贤的《黄台瓜辞》那首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由于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缺失,中国书协所组织的各种书法展事赛事,其奖项缺少了公信度,缺少了公信度其权威性也就令人担忧。一次两次人们无奈,三次五次人们就要质疑,十次八次有识之士就会抨击,抨击的人多了,其权威也就成了问题。
    2.评委的出现对书法评判的改变
评委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评判的今天与中国书法评判的昨天的最大不同,这标志着中国书法的评判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在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缺位的情况下,评委的出现中国书法的评判又如何呢?
    第一,书法的评判由评委说了算
评委的出现,书法的评判书法家们各自说了不算,其他人说了也不算,得由评委们说了才算。评委们凭什么说了算呢?凭感觉、凭良心、凭主观臆断,一句话,凭“我以为”说了算。评委们的“我以为”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评委们的“我以为”就是各自的喜好。喜好相投,就可能得奖。喜好不投或相背,要么不能得奖,要么一定是被驱逐出局的对象。对于参展参赛的书法家来说,能与评委的喜好相投,算是走了运气。如果和评委的喜好不投或相背,那就算你倒霉了。我们说,这样的评委其书品和人品是无可非议的,应该还算是一些好的评委。不可否认,我们的评委中还有一些书品人品比较差劲的评委。
    第二,评委说了算的问题
尽管每一次书法展事赛事评委的聘请和遴选都有一定的条件和严格的要求,但这些条件和要求却不能改变书法评判中的主观臆断和“我以为”。评委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各自有各自的“我以为”。评委也有自己的缺少,评委们一缺“粉丝”,二缺名利。按说评委们已经是书法名利的博取者了,为什么还缺名利呢?我们说书法的名利是无止境的,有了小名利后还需要大名利。一个评委的书法名利很有限,他们需要更多的 “粉丝”为其宣传以扩大书名,从而为其拓宽书法作品市场,以获得更大的书利。在书法名利的驱使下,他们的主观臆断,他们的“我以为”就可以任意发挥,他们就可以胡评、乱评、瞎评、错评。
由评委们说了算,书法评判的信度,评判的公平公正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情况更为复杂。在书法名利的驱使下,一些评委的道德底线被击溃,“我以为”可以无限膨胀,可以完全不考虑被评书作的优劣,可以只认门生、只认“粉丝”、只认贿赂。
评委的出现,使得昨天书法家们之间的“锯锤相较”之外又多了一层与评委的 喜好相投相离的关系问题。参展者为了迎合评委们的喜好,让评委们的“我以为”于己有利,“诡道”引入了书道,社会关系学进入了书法赛事,书坛滋生了腐败。《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今天书法家们的负担加重了,习书练字之外,还得学习“诡道”,还得实践社会关系学,还得为博取书法名利去破费。  
    中国书协所组织的每一次大赛的评委们基本上都是公开的,一些评委为了充分地利用好自己的评委权,有的赛前就开始自我宣传了,就办起了培训班、冲刺班。这些对于那些聪明的参赛者来说,无疑就是天赐良机,而对于那些愚钝的参赛者来说只能是过眼烟云,听到而已。有聪明的参赛者,便会抓住这一机会,不惜经济代价参加培训班,寻找与评委“贴近”的机会,一旦“贴近”了评委,评委们还就“我以为”他们的书法作品好,就能奏效获奖。有更聪明的参赛者,他们干脆就不在书艺上用心思了,而把心思用到了贿赂有实力的评委上边去了,只要贿赂到位了,也能奏效获奖。什么是有实力的评委呢?就是评委中的头,他们有串通其它评委的能力,通过相互之间的打招呼能串通到某某参赛者获奖的足够票数。
3、今天书法评判中的“陕西现象”
2008年9月全国第二届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被提名的36位书法家里竟然没有一位是陕西书法家,114幅获奖作品中也没有一幅是陕西书法家的作品,对此舆论哗然。《华商报》以《陕西书法家集体缺席》为题作了报道,发问“缘何?”又以《书法大省为何“大而不强”》为题发问。“缘何”、“为何”两次发问代表了新闻界、舆论界对陕西书法乃至中国书法的极大关注。这就是“当代中国书法发展中的陕西现象”,以下我们称为“陕西现象”。
陕西书法怎么了?中国书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陕西现象”给人们留下的思考。
不少人会说,你说的这个“陕西现象”不正好说明陕西书法的落后嘛?我说,非也。“陕西现象”说明不了陕西书法落后。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王二小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它是抗日小英雄。他为什么会成为英雄?他在鬼子面前说了假话。按照常理小孩子不能说假话,说假话的不是好孩子。在王二小的问题上,如果按照常理的话,王二小就不是英雄了,不但不是英雄,连一个好孩子都成了问题。大家想想看,在王二小问题上按照常理能行吗?显然不能。为什么在王二小问题上不能按照常理呢?因为常理的得出和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小孩子不能说假话这一常理的前提条件是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王二小问题的前提条件变了,王二小面对的是什么人?是敌人,是要杀害自己亲人的敌人。前提条件变了,原来前提条件下得出的常理就不能用了。前提条件变了,王二小的做法也就要改变,做法的改变正好说明了王二小的机智和勇敢,机智和勇敢正是王二小这位小英雄的英雄本色。
如何看待“陕西现象”与如何看待王二小是一个道理。“陕西书法家集体缺席”,无一人入围,这一现象并不能说明陕西书法的落后,陕西书法是否落后,不仅要看入围人数和获奖多少,更要看获奖的前提条件,看奖是怎样评的,评奖的标准是什么?只有搞清了获奖的前提条件,才能确定陕西书法真正的先进与落后。
“陕西现象”发生以后大家都在找原因。这次提名展的主办方负责人所找到的原因是:陕西“被提名书法家当时没有发挥好”。 其他人又找了两条原因,一条是陕西的“书法教育没跟上”,一条是陕西的书法家“不积极参与全国活动”。
“被提名书法家当时没有发挥好”是真正的原因吗?非也!道理很简单,被提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只是与临场发挥有关系,而不是临场发挥的必然结果。如果是临场发挥的必然结果,为什么只有36人能临场发挥好,而其他的书法家临场就发挥不好呢?看来陕西的书法家“当时没有发挥好”这一原因没有找对,这不是“陕西现象”的真正原因。
陕西的“书法教育没跟上”, 陕西的书法家“不积极参与全国活动”这两条虽然都属于事实,但这两个事实与“陕西现象”之间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它们只是“陕西现象”的现象,不是“陕西现象”的原因。按照说话人的意思,“书法教育没跟上”指的是书法的“科班”教育。大家知道,教育部至今尚未将“书法专业”列入学科目录,各学校所招收的“书法”专业学生,毕业证上还不能写“书法”专业,只能写“艺术设计(书法)”。这就是说中国书法现在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科班”教育,所谓的书法“科班”教育只是在打擦边球,书法的“科班”教育仅仅是一种尝试。事实上是书法的教育形式大量的表现为传统式的“师传”教育。所谓的“科班”教育与“师传”教育相比,无论人数还是规模都要小得多,几乎可以忽略。这一点各省都一样。如此说来,也就不存在书法教育跟上跟不上的问题。至于“不积极参与全国活动”这句话太模糊,作为“陕西现象”的原因是靠不住的。
“陕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大家想想看,今天的书法评判谁说了算?由评委们说了算。评委们又根据什么说了算呢?根据“我以为”说了算。近些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所组织的各种展事赛事活动中,评委们的“我以为”是什么呢?是所谓的“现代书风”“丑书”,他们以为那个东西好,只有“现代书风”“丑书”能入围获奖。“传统书艺”在评委们的眼里,那是“俗”的东西,是不能入围获奖的。“现代书风”“丑书”与传统书艺是两股道上的车,自然也就跑不到一起。现在问题清楚了,不同的书法评判标准,就会产生出了不同的获奖提名名单。不是书法大省“大而不强”,而是评委们的那个“我以为”使得陕西这个书法大省强不起来。“道不同,不相为谋。”陕西的大多数书法家,受传统书法的浸染,多走的是书法艺术的传统之道,不能入围获奖就成了自然与必然,这才是“陕西现象”的真正原因。
“陕西现象”是今天中国书法评判的一个普遍现象,“陕西现象”反映出了今天中国书法评判中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和发展方向问题。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本应该是朝着“美、妙、老”的艺术方向发展,但近些年来中国书法的发展,受“诡辞异说”的误导,发生了严重的方向错误,背离了传统,搞所谓的“创新”, 一直朝着“丑”、“拙”、“稚”的方向发展着,越发展越离奇。一些追求“美、妙、老”的书法家们被排挤在展事赛事的获奖圈外,一批所谓的“现代书风”的“丑书”家们在那里卖弄自己的“丑”、“拙”、“稚”。在这样的书法环境和书法氛围中,陕西书法家获奖少、获不了奖这就正常了。
   二、今天中国书法评判的实质
1、 “猜、咚、吃”游戏
   “猜、咚、吃”这个游戏想必大家小时侯都玩过。“猜、咚、吃” 游戏中只有三项内容:锤子、剪子、布。锤子、剪子、布三者按照各自原来的属性,是不能直接相比的。但为了游戏的进行,玩家们要求他们直接相比,而且必须比出一个胜负。怎么比?还是玩家们聪明,他们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去掉它们各自的其它功能,只保留其中的一项功能,而且人为地赋予他们一种功能,必须能够循环相欺。一个原本属于复杂的问题,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猜、咚、吃”游戏就玩开了。  
    2、“猜、咚、吃”游戏的实质
    “猜、咚、吃” 游戏是一种猜心理赌胜负的游戏,这一游戏的实质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第一,没有统一标准。锤子、剪子、布三项内容三个标准。三项内容的“相欺”,只能沿着不能逆转的单一方向循环。
    第二,有裁判。游戏的双方可以自兼裁判,也可以请第三者当裁判。
    第三,多厢情愿。参加游戏的各方都是自愿的,主动的,不存在被动问题。
    第四,相较有胜负。
    3.今天中国书法评判的实质
前面我们透析了“猜、咚、吃”游戏的实质,现在我们再剖析今天书法评判的实质。
    第一、没有统一标准。书作的优劣由评委说了算,评委又是依据“我以为”说了算。评委“我以为”好就好,不好也好。评委“我以为”不好就不好,好也不好。
    第二、有裁判。评委就是裁判,这个裁判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即评委团。评委的依据是“我以为”,“我以为”就可以胡乱以为,胡乱以为就可以胡裁乱判。
    第三、多厢情愿。参评者、评者全都是自愿的,而且是有组织的,没有一个是不情愿的。
    第四、有评判结果。评判的结果是由评委们得出的,是否公正、公平不得而知。
    将今天中国书法的评判与孩子们玩的“猜、咚、吃”游戏两相比较,其实质完全相同。由此我们得知:今天中国书法的评判玩的是一种“猜、咚、吃”的游戏。
    4.今天书法评判的问题
    通过今天中国书法的评判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今天中国书法评判的问题。
第一,中国书法在习字作书上有这法有那度,有这规有那则,单单在书法的评判上无法无度,无规无则。这就相当于认可了书法评判中主观随意性的合理存在,这就决定了这种评判是一种缺少信度的评判,决定了这种评判无法得出公正、公平的结果。     
第二,世界上的所有赛事的评判都有标准,唯独中国书法赛事的评判没有标准。获奖的不一定是好作品,出局的不一定就是差作品。
    第三,世界上所有赛事的裁判和评委都有制约,都受到监督,唯独中国书法赛事的评委不受制约不被监督。裁判可以胡评、乱评、瞎评、错评。
第四,世界上所有赛事的裁判如果吹“黑哨”,观众立刻就起哄,裁判就得下课,唯独中国书法的评委们其“黑哨”想怎么吹就怎么吹,从来没有错吹下课一说。
    三、明天中国书法评判的曙光
    1.黑暗前边就是曙光
    前边我们说了,今天中国书法的评判较之昨天中国书法的评判受书法名利的干扰影响更大,由此而折射出来的问题也就更多。这个“更大”和“更多”就是明天中国书法评判的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将昨天和今天中国书法评判的实质予以分析,全都是一个“没有标准”的问题,如果我们将“没有标准”变成“有标准”,书法的评判就能彻底改观,中国书法的评判就理想了。仅仅一字之差,真可谓“差之一毫,去之千里”。
中国书法发展中的种种乱象,无一不与书法的评判标准相关联。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不搞清楚,书法场中的其他问题就没办法解决,只有建立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中国书法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客观的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确立之日,就是中国书法迈入明日之时。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认识到了问题,解决问题就不难了。相信我们这一代书法人一定有能力解决了、解决好这一问题。至此,我们也就有了明天中国书法评判的设想,并对中国书法评判的明天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书法评判的明天很快就会到来。
    2.中国书法评判的明天
    第一,有统一标准。不能谁想怎么评就怎么评。
    第二,有裁判。裁判只能按照标准评。
    第三,多厢情愿。大家乐意参与。
第四,有客观公正的评判结果。有一个细化、量化、分值化的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
发表于 2017-12-8 09: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5 23:54 , Processed in 0.37348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