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20|回复: 33

【风荷手记】一些食物和一些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4 22: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些食物和一些人.jpg


一些食物和一些人
文/夜语风荷


       这些天处在魔鬼式减肥期,给嘴巴关禁闭了,却疯狂地想念起那些美食,魂牵梦绕的,干脆写一写,写一写就好了。


      对于食物,没有特别的狂热。
      而有些菜肴的名字,一想起就有思绪飘忽,这缘由还是因为,那个时候,那份食物,那个对面的人。

                                                               酸 奶

                     
      那年的冬天,我大三。

      在我住的青海日报社招待所的走廊里,一位戴着白羊肚手巾的老爷爷提了个大竹篮子,挨门叫卖。

      篮子用块干净的白布盖着,听不懂他的话,也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朋友很果断地叫住老人,二话不说就付了钱。

      白布揭开了,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两溜小瓷碗,每只碗里都装满了颤微微的、莹白如玉的凝乳,最上面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砂糖,颗粒硕大。

      看着我惊喜的表情,朋友很得意地说:

      “让你尝尝青海的酸奶!用勺子舀着吃的,不像你们内地用塑料管来吸!”

      那么年青的孩子,一见吃的就顾不得许多了,碗端在手里,用瓷勺子舀了一大口就往嘴巴里送。砂糖在牙齿间咯甭作响,成块的酸奶香味清冽,甜得纯净,酸得体贴,完完全全就是初恋的感觉了,不亚于一场青春的狂欢。

      朋友吃得很慢,他说:“每次听见砂糖在嘴巴里这么响,我都会想起一个词语——茹毛饮血!”一个不恰当的联想,但又是一个多么年青,多么可爱的联想——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的我,还记得这个词语,这句话的语气。

[ 本帖最后由 夜语风荷 于 2008-8-25 11:0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22: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酿 皮


      高原的冬天真冷。

      街边的摊子摆满了红红的辣椒粉,以及大块大块的冰糖。摊主们席地而坐,被风吹红了脸。雪山就在不远的身后吧,连山上的阳光,都像是被雪擦亮了。

      大什字是个繁华的商业区了,周围的店店都很红火。就在凛冽(这个词语用在当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的寒风里,我们在大排挡的矮条凳上找到两个座位,端了两大碗酿皮。

      这里的碗大得好吓人啊,一低头,整个脸都可以埋进去。西宁的面食种类繁多,粳皮酿皮炮仗馍馍烤馕猫耳朵什么什么的,就算你听得过来也看不过来,看得过来也尝不过来。酿皮是深褐色的,弹力十足,它们被切成筷子粗的条,浇了汤汁盛在海碗里,和厚厚的油泼辣子拌在一起,诱人垂涎。

      这样的高原冬天,这样的陌生街口,这样的海碗捧起来,身体就立即暖和了,一口一口辣辣地吃下肚,那汗珠儿就从脑门儿上鼻尖儿上冒出来了。现在想来,还是应该感谢那种剧烈的寒冷,没有足够的冷,又如何能充分感动于这热的亲切呢。

[ 本帖最后由 夜语风荷 于 2008-8-25 11: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22: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炒 肝 儿

      “老北京”在石家庄开了快十年吧,虽然去的不多,却是我最喜欢的一家中餐馆了。进门时店堂伙计高门大嗓的迎客京腔,让人仿佛置换了身份似的,感觉像进了戏。

      “要想吃炒肝儿,鼓楼一拐弯”——尽管常去北京,鼓楼的炒肝儿还是没有尝过。没有尝过也许更好,很多东西都是在想象中被美化和醇化的,直接面对面了往往生出“just so so”的感慨,就不好玩儿了。

      老北京的条凳真是舍得用木头,厚重,滑溜,结结实实,是我坐过的为数不多的条凳里面质量最好的了。友谊北大街的老北京是我最常去的地方,有时候自己去,有时候和陶去,有时候和同事去,有时候和雪泥去。

      对我而言,吃炒肝儿就是吃感觉呢——这东西,和一种情怀相干。坐在第一次坐过的那条又厚又重滑滑溜溜的条凳上,面对第一次来老北京曾经面对的那个店小儿的塑像,点齐了第一次来老北京点过的那些菜,也许对面已经没有第一次同餐的朋友,但食物是相同的,和食物相对发呆的我,也并没有丝毫改变。

      炒肝儿里没心没肺,多好。

[ 本帖最后由 夜语风荷 于 2008-8-25 11:0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2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芥末墩儿

      我是标准的麻辣一族,无辣不欢,愈辣愈勇,辣出豆豆也一往无前的主儿。芥末墩儿,一听这名儿口腔里就有条件反射,据说芥末墩儿是老舍先生家的一道名菜,是北方年菜里的素菜首席。

      做得好的芥末墩儿,白菜应该是脆的。相传老舍夫人胡絜青做芥末墩儿有一诀窍,用汤勺舀着沸水,往切好的白菜墩儿上淋浇三次,不能多也不能少,少了白菜淋不透,多浇白菜就熟了就不脆了。浇好的白菜墩儿撒过芥末、糖和米醋后,还要用小棉帘子包严实了捂上三天,让芥末发一发,这样做出来的才会有强烈的“冲味儿”——

      半个菜墩儿吃下去,闭上眼睛和嘴巴,让那股痛快淋漓的味道旋风般从口舌席卷鼻腔、眼睛、天灵盖,眼泪哗哗地辣透。

      如果你想哭一把散散郁结,又甩不开面子,吃盘芥末墩儿也许是个绝佳的选择,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夜语风荷 于 2008-8-25 11: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2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卤煮火烧

      有年春天和雪泥在京参加一个文学活动,第一次见识了卤煮火烧。

      最美味的东西在民间。这玩意儿在北京是土生土长的,比京剧还要纯粹。据传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

      老北京里附带卖的卤煮火烧不地道,要去专卖的小店吃才有味——毕竟人家的师傅每天只做这一样东西,成百上千碗火烧那么地做,再没有烹饪天赋也该做出门道来了。

      五块钱一大碗,从小窗口里接过来,哩哩啦啦你一边闻着浓香,一边端到你的桌子上去吧——切成井字刀的火烧块,切成三角的豆腐,剁小了的小肠、肺头,被一勺老汤浇了个透,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大碗噢,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有面香又带嚼劲儿,肉烂不糟,肠酥软味厚不腻口,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脂香。小桌上的油炸辣椒随意取用,我是毫不淑女地舀了两大匙加进碗里,辣就辣个痛快,吃完饭再找回矜持也不晚的吧。

      这时对面的人也是辣友,才最够味。酒友拼酒,书友拼书,辣友嘛就拼辣了——你加两匙,我加三匙好啦~你不怕辣,我还怕不辣呢。

[ 本帖最后由 夜语风荷 于 2008-8-25 11:0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22: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豆 汁

      以前在电视上见过谭咏麟喝豆汁,那表情真叫一个痛苦,从此倒对这东西念念不忘。《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   

                           “糟粕居然可作粥,

                              老浆风味论稀稠。

                              无分男女齐来坐,

                              适口酸盐各一瓯。”
   
      第一次喝豆汁是在双秀公园旁边的老北京了,和陶一起,我们还要了焦圈。

      一份豆汁端上来,灰浆浆的一碗,一碟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一碟切得极细拌了辣椒油的芥菜丝。对着传说中的豆汁发了会儿呆,很小心地喝下一口,是酸,是苦,是辣,是臭,各种莫名其妙的味道杂揉在一起,第一口完后,仍然是莫名其妙的,于是喝第二口,第三口……直到喝完一碗,仍旧莫名其妙。但它喝下去后,肚子里真是舒服。所有的油腻厚辣都被化解殆尽了,消食解燥,我想,也应该是美容和养颜的——因为,喝下它们的那个人,那时的心情,就如同早晨新生的露珠一般,幸福又美好啊。

[ 本帖最后由 夜语风荷 于 2008-8-25 12: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22: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享用过这么多好美妙的食物。

      生活里的变迁太多了,今天的晴空,明日的雷电,情谊的远近,及冷暖。

      不变的,唯有食物的香味。

      它们从不同的锅里蒸煮熬煎,盛到不同的碗里,分给不同的人,香味却几十年、上百年地,不曾改变。

      当我们对一些人忘记,淡漠,无奈和绝望的时候,不如想念那些曾经一起分享的食物吧。



                                                夜语风荷 稿于2008/08/24 22:18

[ 本帖最后由 夜语风荷 于 2008-8-25 11:05 编辑 ]
发表于 2008-8-24 23: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馋虫都被你勾出来了。
          荷总,你要赔我精神损失哦!
发表于 2008-8-25 09: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味道是小吃,平平常常,却独具风味,让人回味悠久。
发表于 2008-8-25 09: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chi chi chi  ~~ 吃都能写这么丰富,PFPF。

该去西安了吧,不挨个尝完那的小吃就别回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5 15:40 , Processed in 0.40489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