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axiaO

从碑帖融合看赵之谦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之谦早年受帖学影响,主要得法于“二王”,颜真卿。27 岁时为子容叔祖书“三辰既朗遇慈父,两金相对凝神锋,”笔力雄浑,结字宽博,显见脱胎于颜字。30 岁书《秋江晚眺》诗,以及为子琴书册等,道媚神秀,行笔流畅劲健,一由钟,王而来。是时尚未形成独特面目。癸亥(1863 年)入都,得见大量北碑造像等,眼界大宽。当此之时,正值包世臣理论宏扬之际,学邓(石如)之风京地尤为炽烈。赵之谦受到这一潮流的影响,乃勒马转向,进而转师北碑,就今存有纪年的作品看,初入都时所作魏书,确切地说,是以楷书笔意搭北碑字架,笔画之运送,俨若楷体。乙丑(1865 年)前后,风貌大变。胡澍在《六朝别字》序中说:“其作隶书有延喜建宁遗意,今体(楷书)纯乎魏齐”。40 岁前后,赵之谦的北碑体更臻纯青,等即为此时期的代表作。不然,这些作品较其晚年所作,尚有一些区别,最明显的特点是,后者更得浑厚之致,奔逸蕴藉,进入出神入化境界。癸未(1863年)2 月所作《节书南唐 56 字》 见一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之谦的北碑体,由邓法入手,但用笔和结体上又与邓法不同。邓石如虽然在清代书法的创新上是先导,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亦不在赵之谦之下,但在学碑体的过程中,与金农一样,重于碑刻效果,给人有刻意摹拟的感觉。而赵之谦则取诸碑之长,领悟笔意舍弃“刻”意,尤注重于精神气骨方面。《石门铭》的飞逸浑

①《与梦醒书》引见钱君匋《赵之谦的艺书成就》文《文物》1979 年第 9 期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穆,《郑文公碑》的俊丽舒放,《龙门造像》的雄峻伟茂等,俱为赵之谦汇归腕下。而且,他除了由诸碑吸取养料外,在书写时往往随意渗入自己由绘画,篆刻等方面引发而来的意趣,如有意将结构,笔势适当夸张,即为较典型的产例。所以他的北碑体被认为“最为优美”,“为书宗北魏成绩最著名者”。①

  赵之谦的魏体书风,给近百年书坛以很大影响。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赵为叔学北碑,亦自成家……”这虽属贬赵之词,但却由此可见赵之谦北碑书体在当时书坛的地位。而康有为将天下“尽为靡靡之音”归罪于撝叔,实系诬罔之词,当予以分析。康氏乃继包世臣后竭力推崇北碑者,虽然他的《广艺舟双楫》在碑为史上有一定地位,但应注意到,在他评述书体沿革时,其思想有着进步与守旧的两重性。认为中国书法之发展是不断变革的过程。属于进步方面,而另一方面,由于他歇力推崇北碑,认为中国书法有唐而后每况愈下,故主张追崇唐前法则,反对变革,即所谓“务家复古,实不尽守六朝法度也。”很自然,正是因为他以此偏激思想为指导,赵之谦这种经过锐意变革了的北碑书体不但不可能
得到他的赏识,而相反还要倍受他的指责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之谦北碑书笔力雄浑,外秀内刚,寓遒劲于流动之中,学赵者稍欠功力即可能流于媚俗,故康氏所所谓“靡靡音”者。除其主观偏见外,亦确有学赵而流于外媚者。诚然,如同清画坛“家家一峰,人人大痴”的复古之风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能归咎元代的黄公望一样,师赵体出现的“靡靡音”者何能罪责于赵之谦?

  赵之谦的篆书、隶书成就虽不及北碑,但亦有独到之处。其篆书早年师法邓石如,也曾临习过其他一些名人墨迹。但他不是如实描摹。与其师北碑一样,尤重神韵骨架,用笔有着强烈的个性。,如不刻求工致,方整对称的字体力求有所变化;有些笔划有意变幻弯曲的幅度,姿态生动,具有“画”意;在运锋上,不强调方头逆笔,但笔不到而意周,并掺有魏体书意。故就整个字体虽不及邓石如工致敦实,但显得轻松舒朗,劲健有神。

  他的隶书,早期亦深受邓氏影响,特别在波挑上尤为明显。至京师后,他临习了大量汉碑,如《刘熊碑》、《孔庙碑》、《史晨碑》、《三公山碑》以及《石门颂》等。隶体书貌由是改观。逐渐消除了邓石如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说其隶意兼篆意,亦有说他得意于“延熹建宁”,皆说明他的隶体是融诸碑之长而独显风貌的。结体以重墨笔见殊,雄放凝炼,潇洒沉静,用笔以侧锋横刷为长,左撇笔重按上卷, 燕尾处实捺轻挑,看似平平,但功底深厚,韵趣蕴藉。

  ①欧广勇《中国历代书艺概览》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钟明善《中国书法简史》河北美术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在中国美术史上,以“三绝”著称者颇多,但像赵之谦这样以绘画,书法, 刻三者同时给后世产生巨大形响者则不多。赵之谦艺术上的高度成就,无疑与其进步的创作思想分不开,但是他设有系统的有关其创作实践,创作思想方面的语著作,这是非常遗憾的。值得庆幸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书法绘画篆刻以及诗文等作品这不仅是研究赵之谦艺术及艺术思想的珍贵实物,对于研究近百年来美术发展史也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赵之谦碑帖融合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帖学衰败,刘墉之外,更无几人能与古人比肩者。八股文风兴盛,馆阁体成为正统,甚至是非馆阁体而不能入试。如此时代前提,对于一心想要考试,走仕途之路的赵之谦来说,学好颜体书法——已变质了的“颜体”书法,便以为着掌握参加考试的最基本工具。然而时事之变,帖学渐微,碑学方兴,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正如康有为所说的:“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亦因金石之大盛也。乾、嘉之后,小学最盛,谈者莫不籍金石以为考经证史之资。专门搜集著述之人既多,出土之碑亦盛,于是山岩、屋壁、荒野、穷郊,或拾从耕父之锄,或搜自官府之石,洗濯而发其光彩,摩拓以广其流传……出碑既多,考证亦盛,于是碑学蔚为大国。乘帖微,如缵大统,亦其宜也。泾县包氏以精敏之资,当金石之盛,传完白之法,独得蕴奥。大启秘藏,著有《安吴论书》,表新碑,宣笔法,于是此学如日中天。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盍俗尚成矣。”这段话,道明了时代演变之缘由。赵之谦于此时此境,以其性格,绝不甘落人之后,凭其才能,亦必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事实上,赵之谦也是观念先行的。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其书风的变革。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17


  赵之谦以他对书法“内功读书,外功画圈”的本质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大量创作,建立了他以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诸体为主的书法体系。在《汉饶歌三章》题款中,他写到:“(此种篆法)可悟四体相合处。”
 
  一 由“颜”入魏,碑帖融合的楷书

  赵之谦早年楷书传世极少。他在《章安杂说》中记到:“二十岁前,学《家庙碑》,日五百字。”可见其于颜体,用功极勤。赵之谦楷书,当推《临宋岑公洞题名》为早期代表作品。时赵之谦正三十岁。此作用笔、结体极备法度,起收略重,收笔善留,笔画之间无大密大疏,距离匀整、稳妥、宽博,整体疏淡雅致。线条隐隐有软弱之感,稍嫌不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 1-1《为守彝楷书七绝轴》,赵之谦书于同治四年乙丑(1865)。楷书,绢本。凡正文 56 字,款 52 字。52cm×22.5cm。日本忍冬吟馆藏。

  此幅为赵之谦自作七绝二首,此诗未载入《悲庵居士诗剩》,故颇为珍贵。赵之谦作诗大多在辛酉之后,癸亥以前的两三年间。此间与江弢叔、陈子余、钱子奇、魏稼孙等相唱
和,得诗颇丰。癸亥入都之后作诗较少。至乙丑年止,《诗剩》仅载四首。其中《形赠影》等三首作记云:“居都下年余不作诗,随意所寓和陶三首。”此作落款称:与“守彝”相识是乙丑年赵之谦游“泲上”(今山东)之时。即乙丑年冬赵之谦第一次进京后返回家乡时,在山东小住时日者。在山东和守彝言谈很投机,并称守彝“言论风采,不愧古人”。临别时题下此二绝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18

  此件作品尺幅较小,字数又多,故字形也比较小,颇似尺牍风格。赵之谦自35 岁进京之后,改颜而专攻北碑。其时书风亦未完全成熟,作大字时多有笔锋不能立起之处。然而此件作品虽亦为北碑书风,但字形小,故并无用笔不到之处。相反显得非常从容不迫。可知,赵之谦早年北魏书,小字优于大字,或者说,风格的形成,是从小字开始的。此件作品,以及许多尺牍可以佐证。

  《南唐四百九十六字》为赵之谦 37 岁所作,结体上每字均有一个中心,撇捺及部分横、竖画尽其所长,深受黄庭坚与《痊鹤铭》的影响;用笔方面,转折多取内擫,极少后期那种外拓笔法,捺画多向上呈弧形取势,用笔干净,速度较慢。此作可说是他在北碑中参以南碑与黄字意味的典范作品,至于黄庭坚,赵之谦在《章安杂说》中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9: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岁学家庙碑五百字,无所得;逼求古帖,皆涉一过,亦不得。见山谷大字真迹止十余,若有所悟,偶做大字,笔势顿异。觉从前俗骨渐磨渐去,然余未尝学山谷一字,叔见余书,指为山谷,亦数十年中一大知己也。

这段文字中,我们足可见出黄庭坚书法对赵之谦的影响。他成熟期行楷作品中“每字均有一个精神挽结中心”的结字方法,无疑是从黄庭坚那里得到的启发。不仅如此,他还碑帖结合,大量临习《痊鹤铭》,将北碑、南碑与黄字相杂糅。更进一步,他还将这一理论与画印相沟通,为他在绘画与篆刻史上赢得重要的一席之地起了很大的作用。

  图 1-2《为寿阳相国太夫子楷书四条屏》,赵之谦书于同治五年(1866)。楷书,纸本,朱丝栏四屏。凡正文 60 字,款 19 字。133cm×27.5cm×4。日本东京某会社藏。
《意林》为唐马总摘子书要而成。卷三摘有恒谭《新论》17 卷中语。《辞海》桓谭条:“桓谭(约前 20—后 56 年),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雎溪县西北)。官至议郎给事中,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14:33 , Processed in 0.369309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