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虫甬

也说“毛笔写新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5 10: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讨论很有必要!艺术当随时代发展而发展,书法的内容应该尝试打破常规,至于如何做到让受众都读懂?这似乎不是大难题!说实话,即使现在写的古诗,也是会有读不懂的!读懂读不懂是读者的层次问题,专业人士读懂的多,不专业人士自然就不懂的多了!所以,一个新课题的出现和尝试,都需要受众有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书法家写出来了才可以实现。为了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我认为写新诗的时代已经到来!
发表于 2008-11-25 12: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请书家们先试验写一些作品上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8: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永森 于 2008-11-25 10:46 发表
这样的讨论很有必要!艺术当随时代发展而发展,书法的内容应该尝试打破常规,至于如何做到让受众都读懂?这似乎不是大难题!说实话,即使现在写的古诗,也是会有读不懂的!读懂读不懂是读者的层次问题,专业人士读懂 ...


这样的话听起来就比较鼓舞人心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8: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瑛 于 2008-11-25 12:30 发表
最好请书家们先试验写一些作品上来看看.

我也在找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9: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蕉雨轩主人:
       写新诗本身还是要在文学的基础上打转转,我认为作为近代形态的浪漫派书法的发展途径还是可以的。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转换,甚至当代转化,恐怕仅仅立足于书写新诗是解决不了的。如果书法本身的形式语言仍然落入古典规范,那么即使书写再新潮的诗歌也没有多少艺术上的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9: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11-26 09:25 发表
蕉雨轩主人:
       写新诗本身还是要在文学的基础上打转转,我认为作为近代形态的浪漫派书法的发展途径还是可以的。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转换,甚至当代转化,恐怕仅仅立足于书写新诗是解决不了的。如果书法 ...

虫甬:
“书法的浪漫主义”其实也有其现实的基础。
    尽管如今的书坛展览、活动等目不暇接,给人以十分繁荣的表象,但每一个真诚思考书法艺术的存在问题的精神个体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对于书法这种极度成熟的艺术形式而言,历史留给我们及后人的生长空间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十分惨酷的问题!
   当我们的书写,在书法史的角度上存在意义相当渺茫的话,那么,退而求其次,她在个人精神成长史上的存在意义则也可以作为“我们书写”存在意义的最后底线。似乎也是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一种变相的说法哈!

   能够浪漫,说明离艺术的本原也就不太遥远了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9: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临言:
      对传统道艺的认识,一直大体分为境、意、象三个部分。兄提的节奏、韵律,我理解更多是“境”的问题。书法是有境的,优秀的新诗同样是有境的。探讨“境”的相通,也许是个可行的辄。
      比如,传统书学中,永字八法,个人以为就是作者将具体的线条形式转化为适合自己心性的“境”。
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竖为弩(如**直立)
钩为趯(如人跳跃)
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撇为掠(以手拂物之表)
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捺为磔(磔音窄,裂牺为磔。磔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解体张裂之意)


虫甬:

“点为侧”、“横为勒”……等说法,在我看来,首先是“象”方面的问题,然后转化为势,进而与书写动作类同等一系列联想的过程。
    而“境”所言的通常是整个艺术作品完成以后所呈现出来的总体格调,更多的是从欣赏的角度出发。
    所以我更多地从节奏、韵律等这些与书写容易产生关联的方面进行思考哈。



临言:
     如果单论一笔一点的比喻--横为勒,是象的问题。可落实到具体的书写行为上。诸多“象”确定书写的“势”,综合到作者的感觉上就构成了“境”。这里境是“象”的综合。
      如果单从象上理解永字八法,书法线条就只能是具体形式“鸟之翻然侧下”“勒马之用缰”,转化为线条。这样的创作过程是从形式到形式的纯理性技术行为。
     如果境,仅仅是作品的最后格调。那么“境”完全是空话了。
     呵呵,我个人偏向把节奏、韵律、格律这样的书写行为和艺术感觉定位为”境“的次生概念。



     文学的真实性问题。“黄沙远上白云间”是纯客观的生活实境描述,实写凉州地区的天气特点——风大、沙尘大,这是科学的气象记录。真则真,但缺少诗词的意境美。“黄河远上百云间”,把千里外的黄河移到眼前,把满天的黄沙抹得澄明如洗,山与河形成上下、纵横、点线的和谐构图,诗境辽远、明朗、豪迈、舒畅。这一移,现实生活的实境就变成了文学作品的意境,它源于生活而又不同于生活,对生活实境进行了选择和改造。
        境还是象?这段文字里,山、河是象,单转化到诗句”黄河远上百云间”,“黄河”在诗中的作用就由真实世界的“象”转移为作者、读者主观感觉的“境”。
       “境”“象”的不同,在书法、绘画、书论、画论里枝横叶叠,貌似都是具体点线体的视觉构成,无法细致区分。甚至永字八法是单纯的文学比喻还是具体创作手法都常常被混为一谈。可在文学里,“境”“象”的具体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移位、换位问题就很清晰了。



虫甬:
   看了临言兄的段话,知道兄所言的“境”,就是我所理解的“意象”,而非“意境”。
如此,则没有太大的分歧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9: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小虎:
    这个问题我也早就注意到了,但是没有细细思考。今天促使我胡乱想想。
    1 从形式看,书法其实是可以写任何文字任何内容的。只要把毛笔、墨、纸等回归工具层面就行了。
    2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我们可以说,理论上书法可以写简化字,当然新诗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谁能将书写者的心态中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审美习惯以及很多早已定型的东西去除呢?
    3 我觉得但凡懂书法、爱书法、研究书法和对书法进行深入思考的人都做不到上面的要求。因为书法与古典传统文化是一块整钢,虽然研究者将其分成了若干方面和领域,但不等于书法和传统文化就是分别存在于不同的领域。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如同金属钠必须存在于煤油之中,一旦将其取出,便会发生氧化反应而不再是钠了,尽管还含有钠元素。研究钠必须连带煤油一起研究,而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4所以,这个问题似乎不具有理论上的探索性,关键在于实践操作。
    5楼上所举旭宇的字和新诗,其实与这个问题无关,因为旭宇不过仍然是在用毛笔抄录东西,并没有实现心态上的转变。可以推测说(也可说是臆测,错了请大家批评),旭宇根本没有做像本帖提出的这个问题的思考,他不过是在抄录而已。他的做法对本问题的讨论不具有丝毫的积极意义。
    6  我的观点:以这个问题为契机,返回传统去,认真研究书法究竟是与传统文化如何交融,甚至我们应该反思,现在我们将书法条分缕析,把她搞的赤条条的来研究,究竟对不对?书法就是混沌,我们给她做七窍,是在害他。书法的发展,当然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但是顺其自然则更符合书法的本来价值。
    以上说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9: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11-26 09:27 发表
马小虎:
    这个问题我也早就注意到了,但是没有细细思考。今天促使我胡乱想想。
    1 从形式看,书法其实是可以写任何文字任何内容的。只要把毛笔、墨、纸等回归工具层面就行了。
    2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虽 ...

所见略同哈!只是先生生的表述更清晰,层次更分明。


    “书写者的心态中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审美习惯以及很多早已定型的东西”,确实很难去除,但我并不认为“书法与古典传统文化”仍是一块整钢,许多传统观念及思维方式在我们的心中已经开始渐变。就比如书法,古人哪有“创作”的概念?只是今人处心积虑“创作”的无数书法作品在古人无意书写成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墨迹面前显得那么苍白与浅薄!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古人书法佳作所生成的机制,以及她与整个传统文化的有机牵连。

    我在拙作《汉字的综合之美》一文中,曾将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的存在相对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一、以实用为目的的抄写活动而生成的书法作品。这一部分书法家作品占了古代书法作品的绝大多数;
    二、书家为了显示自己的书写能力而生成的书法,如众多书家都写过的《千字文》;
    三、以抒情为目的的书写活动而生成的书法作品,如传为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尔”);
    四、文学、书法原创的典型。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它将作者其时的情绪、思考,甚至失误的痕迹都一一呈现在纸上,使文学创作与书法创作这两条相对独立运行的轨迹在此交汇,相得益彰。我想,这世界上也许还没有任何一种艺术作品能够做到这样,这也是书法最具独特魅力的地方。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站立着的大都是一尊尊以自身为素材而成就的精神形象,而书法是在古代没有影像存留的条件下,保存古人精神风貌、生命遗迹的最好形式之一,它也是包含精神个体生命信息容量最大的一个文本;
    五、书法的偶像。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创作情境而言,她是书圣王羲之在惠风和畅的暮春之初,于茂林修竹围绕之兰亭,和少长群贤进行曲水流觞活动之后,人已微醉了的情况下,乘兴创作出来的;就书法艺术性而言,此篇书法“遒媚劲健,点画富于变化,重字俱构别体”,是一篇在笔画、结字、章法等方面都极其精美的书法作品;就书法史上的地位而言,她是一篇脱尽古法,创立新体的代表性作品;就文学的原创性而言,《兰亭序》这篇文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晋人自在、洒脱精神风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再加上后来又受到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极力推崇;等等。如此众多的因素相叠加,遂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之神话——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一尊精神偶像,既使她的替代品,也让后人膜拜不已。像《兰亭序》这样的作品已经上升为天上的“月亮”,成为一种“精神参照”)。
    各个层次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也可以较自由地相互转换。

    当一个作者能够创作新诗,又习惯于用毛笔写新诗,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就有可能留下文化内涵相对丰富的书法作品了。
    所以,我认为举旭宇的字和新诗,还是聊胜于无的,哪怕是作为反例。


    “甚至我们应该反思,现在我们将书法条分缕析,把她搞的赤条条的来研究,究竟对不对?书法就是混沌,我们给她做七窍”。

    有同感!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哈。
    如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古代,地广人稀之时,根本不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之类的问题,当然是最佳状态。但问题是人类造孽太多了,致使生态环境如此恶化,物种大规模地灭绝,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只好无奈地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连作出丁点的牺牲都要经过无休止地扯皮,奈何!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9: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寒柏:
        用毛笔起草:我近年来都用毛笔起文字稿,受益匪浅!
        毛笔写今诗:今诗韵长,多以词组和句子为单位,到了书写上,就容易淡而无味。古诗多以字、词为韵的单位。所以古诗的节律更接近书法的节律,字简意赅,韵随字转,写出来的味儿较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0 15:35 , Processed in 1.576582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