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05|回复: 17

伴 月 斋 札 记 二 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1 21: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共性与个性




       明代诗人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讲到:

       费侍郎廷言尝问作诗,予曰:“试取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十不失一,乃为有得。”费殊不信。一日与乔编修维翰观新颁中秘书,予适至,费即掩卷问曰:“请问此何代诗也?”予取读一篇,辄曰:“唐诗也。”又问何人,予曰:“须看两首。”看毕曰:“非白乐天乎?”於是二人大笑,启卷视之,盖《长庆集》,印本不传久矣。

       这个故事说明了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一开始断为唐代,说明此诗有唐诗共性;后断为白居易所作,说明白居易的诗又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创作这样,书法也是这样。我们知道,一个书家总脱离不了他所处的历史,地域,群体的影响,他的创作或多或少的体现这个时代这个区域的审美共性。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历代书法论文选》)就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风共性做了简洁明了的概括。但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作者震撼人心的个性风格。纵观书法史,能留下脚印的没一个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王献之的“散朗多姿”、欧阳询的“戈戟森然”、黄庭坚的“风神洒荡”、傅山的“痛快淋漓”等等,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于是有人会认为,独一无二好办,我随便一写,也没人跟我一样啊,这也是个性。错了,个性应该是从共性中来的。按照哲学的说法: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如何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即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所以学书法强调一个师承,强调一个临古,就是要先从共性入手,然后从中提炼出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个性特征。这才是正道。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1: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虚静与激情




       《庄子.田方子》讲到列御寇射箭:列御寇本来是百发百中的。但“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时,却“伏地,汗流至踵”,“怵然有恂目之志”。为什么?因为他内心充满恐恐惧!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也有这样一事:

       谢无逸问潘大临云:“近日曾作诗否?”潘云:“秋来日日是诗思。昨日捉笔得‘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忽催租人至,令人败意,辄以此一句奉寄。”

       诗人本来也是诗兴大发的,不料催租人来了,诗人大为扫兴。射箭也好,作诗也好,看来都得心无挂碍才行。书法创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蔡邕《笔论》就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心有杂念,再好的工具也无济于事。所以古人一直很强调“虚静”的心态,什么“绝虑”啊,“澄神”啊,就是要把跟创作无关的欲念、情绪排除掉,于是或者选择窗明几净的地方,或者 “先干研墨,凝神静思”,为的就是用外界的静寂来引发内心的静寂,从而达到最佳的创作心态。

       当然,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种跟虚静相反的状态------激情。怀素的“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张旭的“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这种心态不强调“静”,而让“情”在创作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感觉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他可能并不过多地考虑技法层面的东西,而是任感情的倾泄,心手相师,忘情笔墨。“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醒后却书书不得”了。有时为了达到这种心态,书家往往借助酒,酒使人兴奋活跃,消除心中的束缚,起到一种催化的作用,从而产生出强烈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同的书家可能就有不同的创作心态。有的喜欢在小书斋,慢慢的折腾;有的则喜欢在喝彩声中迸发。不同的创作意图,也要求有不同的创作心态,“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哪种心态更适合自己,取决于作者的才能,也取决作品的规模和样式。但我想不论哪种状态,虚静也好,激情也好,都要有一种“干净”的心灵空间,心无杂念,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就说: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胸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境界,抒写性灵,恐怕是很困难的事。确实这样。
发表于 2008-12-21 22: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21 22: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21 2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采!
发表于 2008-12-21 23: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22 09: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22 20: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29 2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4 20: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8 21:17 , Processed in 0.28895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