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80|回复: 4

蓝 阳:是“高境界”,还是丑书?——评王镛先生的“审美理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8 16: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jly 于 2014-4-14 16:18 编辑

是“高境界”,还是丑书?
——评王镛先生的“审美理想”
广西师范大学  蓝  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先生在优酷网的视频节目里,讲述了自己的书法“审美理想”。既然要谈审美的理想,本应该讲出自己有哪些“美”的具体目标,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然而,我们在王先生所谈的“理想”里面,始终看不到任何“美”东西。而且,王先生在谈自己的具体理想时,也始终没有提过一个“美”字。倒是相反,王先生说出的理想,处处同“丑”紧紧相连。他虽然没有直接用“丑”字来标注自己的理想,却不得不采用一些“丑”字的同义字和近义字。
    因此,我们可以不妨这样说,王先生的“审美理想”,实际上并不是志在于“美”,而是志在于“丑”。下面,我要做一些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一、侈谈“整体协调”,避讲点画美和结构美

    王镛先生在谈自己的书法“审美理想”之前反复强调,他“特别关注”作品的“整体感觉”。他说即使作品里的一点、一画、一字、一行,看起来并不那么“舒适”,但只要作品的整体“协调”,就应当算是达到了“高境界”,当然也就是好作品了。他还说,判断每字、每画的好坏,“唯一的根据”就是它是否能使整个作品“协调”。也就是说,一字、一画本身,是美是丑都无所谓。
    王先生的这个主张和做法,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在此必须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整体协调”的作品,是不是就等于好的作品?
我们只能认为,“整体协调”的作品绝不就等于好的作品。因为“协调”的东西并非都是美的。客观的情况是,美的东西固然需要协调,而丑陋、残破的东西也可以做到协调。例如,飓风、海啸和地震带来的景象,有凌乱的断折树木、残破坍塌的房屋、遍地狼藉的动物尸体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不美的,但由它们构成的整个景象却是“协调”的。假如有一座又高又漂亮的房屋,孤零零地独立其中,那倒是不协调了。只有同样凋残破败的东西放在一块才会协调。然而这样的协调景象,只能是凄切、悲惨、怆凉的景象,同美感毫无关系。
同样道理,如果书法作品的点画和单字,全是拙劣、丑陋的,那么整体再协调,也只能是一篇拙劣、丑陋的作品。这同建造房屋的道理一样,想要建造雄伟、坚固、美观的房屋,就必须具备高质量的砖瓦,和笔直、坚实的木料或优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栋梁之才;假如只具备又弯又朽的木料和又短又脆又乱的茅草作为构件和材料,那么,即使是十分高明,又很善于“整体协调”的建筑师,也只能搭建矮小、简陋的茅屋了。
    可见,书法作品的美丑和品位,决定性的因素是点画和单字,特别是点画。书家如果只能写出拙劣、丑陋的点画和单字,他的整个作品再协调,也必然是丑书。因此,书法家应当“特别关注”的,正是点画的质量和美感。而王先生却避而不谈。
    2、王镛先生为什么“特别关注”“整体感觉”?
其实,王镛先生不但“特别”关注“整体感觉”,而且是“仅仅”关注“整体感觉”。换句话来说就是,他主张书家可以完全不管点画和单字的优劣,只要整体“协调”就行。那么,这种“协调”当然就难免是凋残、破败的协调。
    我们不能不问,为什么王镛先生主张不管点画和单字的优劣,只求“整体协调”?
    这个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寻找。
    一方面,要写好点画和单字,特别是写好点画,既是很重要的事,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我国历代优秀的书法家,对点画的质量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例如,要具有“折釵股”一样的立体感和力感,要有“高山坠石”那样的重感、力感、和厚实感,要像“锥画沙”、“屋漏痕”那样的入木三分之感等等。还要避免出现断木状、扫帚状、鼠尾状、鹤膝状等十多种病笔。因此,要写好各种点画,就要求书家具有高超的“用笔”功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就曾经指出,书法必须“以用笔为上”。而为了练就高超的用笔功夫,书家又必须真正掌握正确的执笔法、书写姿势和运笔发力方法,从而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整个运动器系统的各部分,进行合理的互相配合,使自己的运笔动作达到高度的准确性、精细性和丰富性。这就是古人早已体会到,但还无法具体说明的“一身之力”运笔法。只有如此,才能有把握地写好每个点画。
    可是另一方面,王镛先生显然不具备书法家应当具备的“用笔”功夫。笔者曾反复观看王先生的运笔书写过程,发现他根本不会用全身运动器官的配合去做沉稳、准确的运笔动作,更不会用手指、手腕的配合去做精细、丰富的运笔动作。他的运笔动作,基本上只是肩、肘的关节活动,动作简单、轻飘、浮滑。毛笔在他的手中,只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所以他书写的点画,完全无法达到应有的要求,并且存在很多病笔,尤其是“断木”状和“扫帚”状的病笔。这同书法家的应有用笔功力,差距实在不小。
    因此,王先生不敢,也不能去讲究点画和结构的美感,只能涂写丑陋的点画和单字。为了当上书法家,他就企图从“整体感觉”去打主意、找出路,但又讲不出怎样的“整体感觉”才叫美,更讲不出自己如何去实现这种“整体美”。于是,他只好同其他丑书家一样,高谈所谓“追求整体协调”、“讲究块面分割”、“注意空间安排”等等空话,力图以此粉饰自己的丑书。然而这样的办法,其结果当然只能是:“拉蜘蛛网当遮羞布”,徒劳而且可笑。

        二 、“五字理想”是美还是丑?

    王镛先生说,他的“审美理想”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这五个字就是:“大,大小的大;拙,巧拙的拙;古,古今的古;野,野逸的也;率,粗率的率。”这都是他的原话,而这几个字同书法作品的美究竟有怎样的联系,他却无可奉告。在这里,我们只好分别把这几个字的含义同书法作品的美、丑联系起来思考,看看它们到底是属于美,还是属于丑。
    1、大
这个“大”字要同书法作品的美联系起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查阅了一本《语言大典》,发现包含“大”字的词和短语共约2480个。经逐个品读之后,只发现“大气磅礴”这个短语可以同书法作品搭上关系。
但大气磅礴的事物,既有美的也有丑的。比如,一座雄伟壮丽的水电站,有高大雄伟的厂房、笔直的拦河大坝,坝下伸出一条条整齐、雪白的“水练”,水声如雷,气势宏大。在水雾中展现出一条五光十色的彩虹。这样的景色确实壮美。可是,同样堪称大气磅礴的飓风、海啸和地震所带来的,却是凋残、破败、凄切、悲凉的景象,同美完全没有关系。
    在这里我们还不能不问,王镛先生的书法作品,如果真的堪称“大气磅礴”的话,它究竟属于前一类的“大气磅礴”,还是属于后一类的“大气磅礴”?我们只能认为属于后者,因为王先生的作品充满着零乱的“断木”状和“扫帚”状之类的病笔,完全没有一点雄伟、壮丽的气势,只能同凋残、破败的景象相似。
    可见王先生的这个“大”字,其实际内容并不是美,而是丑。
    2、拙
    王先生在讲“拙”字时,不说是“拙劣”的“拙”,而说是“巧拙的拙”。这很耐人寻味。“拙”和“巧”本是含义相反的字,王先生却把它们扯到一起,这无疑是要特别表明:他就“拙”而避“巧”。丑书家们常常总是表示要远离“巧”字。他们表面的、公开的理由是,“巧”字含有“投机取巧”、“花言巧语”、“巧取豪夺”、“巧立名目”等等讨厌的含义。其实,这些含义都属于人的道德品质的毛病,同书法作品毫无关系。倒是相反,“巧”字同书法作品有关的含义,都是好的,比如:“工巧”、“精巧”、“细巧”、“新巧”、“巧妙”、“巧夺天工”等等,都是书法作品求之难得的东西。可见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巧,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行,做不到“巧”,于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既然他们对“巧”可望而不可即,那么他们舍“巧”而就“拙”,就顺理成章了。因为书法作品的“拙”,就必然离不开“拙劣”、“拙陋”、“拙俗”、“拙恶”“拙疏”、“拙浅”、“拙野”、“拙率”、“丑拙”、“浅拙”、“笨拙”、“滞拙”“猥拙”、“鄙拙”“百拙千丑”等等。如此丑、劣的字,再愚笨的人也能写得出。
    但是,承认自己的字又丑、又拙、又劣,却是很没面子的。也真难为王先生,不知要鼓足多大的勇气,才能决心把这个“拙”字,放到自己的“审美理想”里。
    当然,他可以这样说:“拙”字具有“朴素”的优点呀。可是这样的辩解,实在是有气无力。难道“朴素”就能算美吗?就能掩盖丑、劣、粗、浅、笨、俗 、陋等等弊病吗?他肯定也明知难以遮丑,无奈自己功力不行,实在无法避免这类毛病,就只好“以丑为美”了。
    3、古
    这个字的含义包括“古代”、“古时”、“古旧”、“古物”、“古代的”、“原始的”等等。显然,书法创作盲目模仿古代,追求原始,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可笑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变化的趋势总是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粗劣到精细、由粗丑到精美。古代的书法,作为书法艺术的“原始”阶段,由于受到书写工具和书家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肯定免不了低级、粗劣、丑陋的毛病。因此,即使是古人认为很满意、很精美的作品,到现在也是见不得世面的。其情形就好像,在石器时代,如果有人得到一块好石头,又经过精心击打 ,做成一把好石刀,就可以拿来向大家夸耀。试问,现代人还能拿这样的东西来夸耀吗?
    4、野
    这个“野”字,能同书法作品搭上关系的含义有“粗野”、“狂野”、“拙野”、“野性”、“野逸”等。王先生在讲到“野”字时,就特别说明是“野逸的野”。而这个“野逸”,能同书法作品联系的具体含义就是“放纵不羁”的意思。既然是“放纵不羁”,当然就不必讲究笔法、结字法、章法等等法则,怎样涂、怎样写都可以。这样的“书法”作品,不丑陋、不拙劣才怪。
    5、率
    书法作品的“率”,只能是“拙率”“粗率”“草率”、“疏率”、“躁率”等意思,其基本精神也就是粗劣和丑陋。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给本节文字做个简短小结了:王镛先生的“五字审美理想”的基本精神,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字就必然是“丑”字。

        三、“丑到极点,就是美到极点”?

    人们不能不问,王镛先生的“审美理想”,为什么基本精神竟然是“丑”呢?其原因无疑就是,王先生和其他一些丑书家一样,都坚信清代刘熙载的话:“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这里的“极处”,就是“极点”的意思。王先生显然就是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丑到极点”,才千方百计加大作品里丑的“含量”,因此连续把五个与“丑”紧紧相连的字,放进自己的“理想”里,以此不断强化作品的丑。这样一来,如果一般人的丑书只是普通的丑书,至多是“双料”丑书的话,那么,王先生只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自己的作品就可以达到“五料”丑书的水平,从而能够在丑书丛中轻松“夺冠”,并达到丑的“极处”和“美”的极点。
    曾经担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的刘正成先生,就曾经为王先生的书法作品写下这样的评语:“世人所谓王镛‘丑书’,绝非知书者也。刘熙载云‘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之谓也。”
    刘先生的这个评语,搬用了一些古人的“之、乎、者、也”,其实文理欠通。但他的意思我们倒是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人们把王镛的作品称为“丑书”,显然只是把王先生的作品说成一般的丑书,这绝不是书法行家说的话。实际上,王镛的作品如果用刘熙载的话来说就是:丑到了极点,同时也是美到了极点。
    王先生对这个评语,一定感到满意吧。因为这个评语表明,王先生的作品已充分达到了自己的“审美理想”的要求。
然而,我却想奉劝王先生,不要为这个评语而感到自豪。因为“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是刘熙载针对“怪石”(即奇石)说的话,并不是针对书法作品说的。而且,这个话就是针对奇石说的,也是违背客观事实的谬论。
    按刘熙载的说法,奇石丑到极点,就是美到极点,当然也就珍贵到极点。然而客观的事实却是,奇石以奇为贵,越稀奇越珍贵,绝不是因丑而贵。例如,中国当今被命名为“东坡肉”、“岁月”、“中华神鹰”和“小鸡出壳”四大奇石,肯定是当今中国贵到极点的奇石,可是它们并没有一块是因丑而贵,全都是因为稀奇的程度极高而极度珍贵。
    可见,刘熙载的“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个话,已经是十足的谬论;而刘正成先生又把这个谬论搬来证明王镛的书法作品“美到极点”,显然就变成了“双料”谬论,同时也成了让愚人陶醉,叫智者恶心的奉承话。王先生千万不要信以为真。


                            2012-11-9 完成初稿  
                            2013-03-23  定稿

发表于 2013-4-19 1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你没有真正理解美学。你的思想很受限制。你对书法理解还在表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4 10: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朋友所言极是,作者还没有踏进书法审美的门槛,还是歇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 07: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高兴遇到这么好的帖子 谢谢












工业除湿机  http://www.dna100.com小店出售各类空气处理设备,淘宝店铺搜索“方凌电器”就可以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jly 于 2016-6-22 19:32 编辑
观雪草堂 于 2013-4-19 11:22发表的帖子说:

“说实话,你(指楼主)没有真正理解美学。你的思想很受限制。你对书法理解还在表层。”

     楼主回复:
       观雪草堂先生,你没有讲出一句理由,也没有拿出一件事实,完全凭空“宣判”楼主近六千字的文章“没有真正理解美学”、“对书法的理解还在表层”;你为什么至今不针对王镛的“审美理想”,也写一篇文章,说说你对美学和书法的“真正”理解和“深层”理解呢?你在这里只用30个字发表你的“宏论”,实际上就等于宣布你自己是“当然”的,无需理由的,“真正理解美学”的,“深层理解书法”的专家。你不觉得你这样的架势,就是拿纸老虎来吓人吗?有头脑、爱思考的人,会从你那装腔作势、没头没尾的几句话里,断定你是“真老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19 18:22 , Processed in 0.28248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