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45|回复: 42

没有笔墨的书法等于零——白景峰访谈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7 22: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没有笔墨的书法等于零——白景峰访谈录

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朱中原

白景峰.jpg


白景峰,山西吕梁人,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人民画报书画院秘书长。2006年以来,先后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维也纳维也纳皇宫、全国政协礼堂、北京居庸关长城、奥运场馆鸟巢、北京丰台体育场、五台山、碛口古镇等地负责组织策划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若干大型书法活动,如:红枣红了中国百位著名书法家走进碛口、庆祝五台山申遗成功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位书法家同书《国歌》暨大型主题书法集《国歌》首发式、当代名家书《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暨中国唐诗宋词书法碑林工程、庆祝中奥建交40周年中国书法音乐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百位书法家百米书法长卷长城笔会等大型活动,其中一些活动以重大的表现主题、宏大的场面设计、充满原创精神的策划理念在全国书法界、佛教界、文化界乃至中国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全国书法界年度的品牌活动
发表于 2013-5-18 2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景峰堪称把握历史、现实、未来的策划大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2: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笔墨的书法等于零——白景峰访谈录

《中国书法》杂志记者  朱中原


   编者注:2013年《中国书法》杂志第5期推出中国书协理事、策展人白景峰访谈《让书法奏响民族文化复兴的强音》。该文是白景峰首次就书法本体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观点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如:没有笔墨的书法等于零、构筑当代书家的草书梦、当代书法三十年划分为启蒙、新碑学、新帖学三个阶段。经白景峰先生同意,本网发表此文时,标题做了适当调整,但内容与《中国书法》杂志刊文相同。

         采访开始之前,白景峰接了一个电话,正是应他人邀请策划一个专业书画展览。他说,这个展览,主办方拟奖励特等奖一百万元人民币,意在打造当代高端书画展览,但他建议把特等奖奖金降低,以让给更多的参展作者。白景峰还特别强调,这是一个纯学术性的活动。我们的谈话即从他的活动策划开始——   

               
  
《中国书法》:我觉得今天的访谈,不只是你的书法策划或创作,还可涉及你对当代书坛甚至整个当代书法三十年发展的一些规律、特征、现状等问题的观察、思考与评述。作为一个策展人,你之所以能策划出一些重要的活动,最关键是得益于你对当代书法的整体观察与思考,请你谈谈你的策划思路以及你对以书法为主的国家文化战略的思考?


  
白景峰:这几年活动的策划思路首先建立在对国家发展的宏观感知上。即我们这个国家正处在一个自大唐以来的最强盛的时代,中国正在重新快速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伴随盛世时代必然是一种盛世的文化气象。颜真卿、怀素、张旭这些伟大书法家奏响了大唐盛世的文化强音,书法成为了大唐帝国皇冠上的明珠。
  那么,今天的中国,书法能否表现这个时代的盛世气象,当代书法如何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心。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这几年我们才不停地追踪国家年度发展的大事,希冀让书法这个“小事”搭上国家年度发展的“大事”,让书法奏响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强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2: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篇   关于书法活动】
            
书法活动要牵系家国大事
  
  中国书法》:你近年来策划了多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书法活动,如庆祝五台山申遗成功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当代名家书写《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暨中国唐诗宋词书法碑林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庆祝中澳建交四十周年维也纳皇宫中国书法音乐会、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海峡两岸百位书法家长城笔会等,这些活动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笔墨的书写,而是公众瞩目的文化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白景峰: 说到这些活动,我还是要反复强调一点,即这么多活动的成功举办,要归功于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权威组织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国书法家同道的热情参与和赞助商的支持。这是我自己的一句大实话,并不是在作秀。因为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这些活动除五台山千人写经、中国唐诗宋词书法碑林工程、维也纳皇宫中国书法音乐会活动外,中国书法家协会都是第一主办单位。今天,我接受你的访谈,可能因为自己只是一个组织者、具体做事的人,对活动的来龙去脉、幕后故事了解得多一些,所以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些活动还是有一些意义的。
  回过头来看,这些活动区别于一些书法展览,有明显的以下特点:一是活动场地都是在大型宫殿式的舞台、户外广场举行,而非博物馆、展览馆,如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维也纳皇宫、长城。这些活动场地大多气势宏大,是国家标志性建筑;第二,参与人数众多,每次活动参与人数基本在百人以上,甚至千人以上,如五台山千人写经;第三,活动均有响亮、鲜明的表现主题,紧紧牵系家国年度大事;第四,充分利用场地的宏大,参与人数的众多,通过精心设计场面,嫁接多种元素(如书法与音乐相结合、书法与宗教相结合等),希望营造一种撼人心魂的有如电影般的史诗画面。比如,五台山千卷写经书法开光仪式,我们选在五台山一个最大的寺院大殿——普寿寺,场面搭建时联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率领万千群臣站立在大殿台阶两侧,欢迎唐僧师徒四人的历史场景;也想到了大殿台阶最高处供奉着唐僧西天取回的万卷佛经并被黄色丝布神秘覆盖着,台下万千僧尼顶礼膜拜。后来,大家也看到了,中国千名书家千卷作品开光仪式正是按照这样的场景设置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人民大会堂九十周年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献给党的九十岁生日的九十卷沉甸甸的作品,每卷造型有如金色大厅金红色的擎天柱。书法家统一的红色着装又和主席台背景板上的党旗、党徽以及金色大厅整体氛围非常吻合。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长城笔会,两岸百位书法家统一着装,以万里长城为背景,一字排开,这与线性造型的长城、百米长卷交相呼应,形成了非常统一有序的宏大场面。当然,这些场面的设计都是围绕着表现活动主题展开的。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原副所长、著名文艺评论家何西来观看了这些活动,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活动场面有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画面。一场电影可以万众瞩目,什么时候我们的一场书法活动也能万众瞩目。中国书法的大繁荣、大发展,被亿万人所接受,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传播手段,仅仅停留在单一展览形式,这是远远不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篇   关于书法活动】
            
让书法变得庄严和崇高
  
  《中国书法》:那么,你认为这些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给你留下了什么难忘印象?这些活动对提升中国书法的社会影响与地位有什么作用?
  
       白景峰:几句话很难概括这些活动的意义,但经历这些活动之后,自己对书法的感受发生了较大变化。
        五台山千人写经,诵经之前天空还飘落着点点小雨,就在宣布开光的刹那,顿时雨驻云开,万丈光芒从天而射,当时现场的一千名僧尼、一百位书法家都见证了这个场景。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我无法解释当时这种现象,这给我的心灵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说的。我们平时写一件书法作品,抄写一卷心经,感到这是一件很简单、习以为常的事。但经历过这种现象,再看看供奉在大殿台阶上的一千卷作品,其中就有自己的作品,万千僧尼正对这些作品顶礼膜拜(这些作品要永久珍藏于五台山)——置身于这样的场景,我们就会感觉到这些写经作品是如此庄严、神圣。这就是活动的魅力,让人对作品如此恭敬。那个场景中,书法就是整个舞台的中心,而不是五台山的僧尼,也不是这些已是国家文物的大殿。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六十位书法家同书国歌活动中的书法集《国歌》首发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现场奏国歌,书法家集体起立唱国歌,庄严的全国政协礼堂可以说第一次以书法的名义奏响了《国歌》。解放军军乐团是为国家元首来访奏乐的,为一本书法集首发奏《国歌》,这是破天荒的事,当时我们现场唱《国歌》的感受已和以前完全不同。我们为书法骄傲,书法凭借着国歌、国家军乐团,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庄严与崇高,中国书法家以这种方式奏响了爱国的最强音。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九十位书法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宏大的《东方红》乐曲声中、在金碧辉煌的国家最高殿堂金色大厅,同书“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歌,我们从小唱到大,但此时我们的感受最深,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与书法结合之后的力量——那是一种和以前书写完全不同的创作体验。中国书法家们就是以这种方式集体向一个伟大政党和伟大领袖表达了最诚挚的感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书法的庄严和崇高。
   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海峡两岸百位书法家长城笔会,两岸百位书法家为了共同的主题走到一起,在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脊梁——长城脚下携手同书百米长卷、打造“中华书法长城”,然后将长卷捐赠给南京中山陵、台北国父纪念馆。这其中的意义大家都懂得。常委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破例对两岸书法家的接见就是对活动的一种肯定。两岸同胞六十多年的割舍与守望,使“祖国统一”成为两岸同胞最浓烈、最放不下的乡愁。两岸同胞能否最终完全团圆,不是我们这些写字人所能左右的,但我们欣慰的是,至少在这辛亥革命百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两岸的书法家们以这种最庄严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期盼、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祝愿。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我们不知道,辛亥革命二百周年纪念日,两岸的书法家们能否记住百年前的这场活动。但作为一个生在今天的书法人,为能参与了这样一件事,生已欣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3: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篇   关于书法活动】

“人在做,佛在看”

  
  《中国书法》:那么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个人策划与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些活动中,你有没有遗憾的地方?

  白景峰:组织五台山千人写经时,由于五台山的特殊性,我自己给自己加压,当时反复念叨一句话,以前人们说“人在做、天在看”,现在是“人在做、佛在看”,一定要有唐僧西天取经的精神做好这个活动。当代千名书家千卷佛经经过开光进入藏经阁以后就成为历史,所以马虎不得。其实组织其它活动也一样,参与的书法家就是我心中的“佛”,活动好与不好,这个“佛”时时在看着你。
  谈到活动遗憾,永远有。每次活动限制人数,一万名中国书协会员、二百位中国书协理事中,永远有那么多优秀的书法家不能参与活动,这是很遗憾的事。在确保活动质量前提下,我们已经尽力地邀请各地的书法家参与。还有,每次活动搞完以后,都缺乏对活动进行系统的学术跟进和解读。最遗憾的是出版了五台山千人写经作品集,但因为成本太高,主办方没有赠送给每位书法家一册,令我至今歉疚。希望以后举办活动尽力减少遗憾,但实际操作起来又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3: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篇   关于书法本体】
启蒙、新碑学、新帖学
  
  《中国书法》:从你刚才谈话中我发现,你对书法学术是有一定敏锐性的。一个好的学术策划,首先必须基于一个好的学术理念,能否谈谈你对当代书法三十年的学术认知?

  白景峰:当代书法三十年,如果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的话,我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启蒙、新碑学、新帖学。而这三个词对应的又分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之后十年这三个历史阶段。
  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书法启蒙阶段,是基于我的一个基本看法,即在八十年代,除林散之、舒同、赵朴初、启功、沈鹏这些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书法家在创作上已成熟外,四零后、五零后、六零后出生的人,由于大家都熟知的历史原因(“反右”、“大跃进”、“文革”),大多数人在书法的学习上处于启蒙阶段。今天,我们翻开八十年代的书法集,四十年代后出生的人的作品几乎集体是“惨不忍睹”。为什么八十年代,书法界各种风潮可能出现,如王铎风、书谱风、手札风、现代书法风等等?因为大家对整个书法史的认识都处于启蒙阶段,才可能对什么都感到好奇,不像今天这么理性。今天,我们很难再掀起一个学习王铎的热潮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书法界整体对传统的全面学习、认识进入新的阶段,明显地出现了向秦汉魏晋刻石、摩崖、墓志、残纸、简牍等以金石碑学为主的书风转向(尽管书法家们也学晋唐宋元帖学、明清草书大轴,但已不占书界主流)。而这股热潮既与发轫于清季中叶以来的碑学热潮相似,又有明显的不同。清中叶到近现代的碑学虽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也有大变,但整体风格表现出一种质朴、厚拙、生涩、苍茫、浑厚、正大的美学精神,空间、章法布局基本还是以中庸、平正为主。但是新的碑学家们明显地受到了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注重形式空间构成、追求视觉冲击,审美表现出的更多是原始、率真、奇诡、自由、怪逸的一种反理性、反中庸的精神。这股特殊的学术风潮最终促使了“流行书风”的登场。今天,如果我们把清中叶到近现代的碑学书风归于“古典碑学”的话,能否将这种“流行书风”归纳为“现代碑学”或“新碑学”、“后碑学”?“后碑学”概念我已经看到有评论家提到过。二00五年,我给姚奠中先生写文章时提到了“古典碑学”与“现代碑学”的概念。

       《中国书法》:现在似乎又进入了一个帖学或二王书风为主流的时代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拨?

  白景峰:新千年后,整个书法界书风发生了急速转变,这一转就是十年。很多人把这种变化归于书法界最高机构人事的变化。但我认为,这种转向是书法界集体的无意识选择,而深层的原因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觉醒。如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谈孔孟,大家会认为你封建,九十年代再谈孔孟,大家会认为你保守,二000年后谈孔孟,大家则会认为你先进。我曾经想,如果九十年代,于丹出一本《论语解读》,能否买出一万套,尚要怀疑,但谁能想到,进入新千年后,她的一本薄薄的《论语解读》可以在短短的两年中发行过百万,一个解读“孔老二”的女教师竟然成为了中国社会万人追捧的明星。

  《中国书法》:在一九九零年代中期以前,文化保守主义是受到批判的。

  白景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新千年后,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中国人找到了包括民族文化在内的文化自信。人们在反思,只有三百年历史的美国文化如何和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相比。这种反思让影响当代艺术创作近二十年的西方审美思潮迅速退却,而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精神则迅速登场。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书法界几乎是在集体的不自觉中,对以 “二王帖学”体系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史的主流书风开始了全面的梳理、审视与研究。有论者认为,“二王”不是传统的全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帖学始终代表着中国书法史的主流,而一千六百多年的帖学史始终又是围绕着“二王”展开的。正是“二王”代表了中华文化中主流的审美精神:流美、中和、正大、庄严、阳刚、自然。新千年的十年,几乎成为了学习“二王”的十年,尽管也学唐宋元明经典行草,但那也是学习“二王”法帖的一种延续与拓展。这十年书风的延续,最终出现了“新帖学”概念。“新帖学”的“新”让人们看到了这十年的“二王”帖学热绝不是保守的,它在深度回归中,始终注重书法的时代性。
   “新碑学”、“新帖学”浪潮均催生了一些代表性书家,正是这些代表性书家的成熟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新碑学”、“新帖学”书法演变基本是成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3: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篇   关于书法本体】
构筑当代书家的“草书梦”
  
  《中国书法》:你是一位在草书创作上很有实力的书法家,你在草书创作上有什么样的梦想?你认为当代书法或草书复兴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当代的草书家如何建立自己书法史上的坐标?

  白景峰:谈当代草书创作,实际还是又回到到当代新帖学问题,帖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草书、狂草。
       在一千多年草书发展史中,草书的双峰是晋唐,我们常说“晋唐帖学一体化”。晋人树立了草书最好的规范,唐人树立了大草、狂草最好的标杆。唐人狂草之高就在于在快速流走中依旧能够精准地表现晋人草书的笔法与气韵。唐以后,中国草书态势基本是走下坡路。尽管也有黄庭坚、王铎、傅山的天才创造,但他们和张旭、怀素尚不在一个档次。
  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华民族继盛唐之后又一个盛世时代。盛世收藏,这个时代呼唤吻合这个盛世气象的伟大草书家。因此,当代草书家们必须树立高远的草书梦,这就是:超越宋元明清,上接魏晋,下承盛唐,技术上完整再现晋唐草书笔法与气韵,出现“晋唐当代草书一体化”现象,然后结合时代之特点,创作出可以比肩晋唐书家的伟大作品,形成书法史上继晋唐之后的第三个草书高峰。如此,这代人才可能对得起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
   正像“中国梦”或“民族文化伟大复兴”至少还需二、三十年乃至更长历史时间一样,实现当代书法家伟大的“草书梦”也至少需要这么长的历史阶段。复兴晋唐草书,横亘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鸿沟首先就是技法层面的问题。书法史上一流的经典首先建立在极高难度的技法基础上。唐以下草书每况愈下,首先是技法的衰落。若以二王、旭素技法标准为参照,唐以后的草书家几乎没有一个过关的。当代更不例外。实现我们今天的草书梦,我们当然首先面临的是这个问题。但欣慰的是,新世纪以后,近十多年的二王帖学的复兴浪潮,使得当代代表性草书家在技法层面上正跨越宋元明清,一步步逼近晋唐,我们从一些中青年书家身上看到了希望。实现当代人的“草书梦”,第二点难度是对晋唐草书气息、风韵、人文精神即草书最高境界、格调、灵魂层面的表现问题。这一难度远远超越了技法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当代书法家的文化修养、道德人格问题。晋人草书的优雅气息、怀素草书快速疾走中依然能够表现出的“清静”之气,当代人如何达到?我们可能有技术的高手,但能出现像王羲之、张旭这样既能作《兰亭序》千古锦绣文章又有“脱帽露顶王公前”之颠狂境界的人吗?呜呼!狂草之难难于上青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3: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篇   关于书法本体】
没有笔墨的书法等于零
  
  《中国书法》:你讲了半天,都是讲的书法的复古、回归问题,也许可能很多人并不认可你的观点,认为草书的复古只是当代草书创作的基础性的东西,草书的时代性、当代性才可能是当代草书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你如何看这一问题?

  白景峰:复兴晋唐草书当然不等于就实现了当代“草书梦”。当代“草书梦”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草书的当代性、时代性问题。草书的当代性又要引出草书的形式问题。中国书法历经三十年发展,当代唯一和古人不一样的,比古人做的好的就是形式问题。形式在草书、狂草创作中非常重要,经常写草书的人对这一点感受很深,而且也是常常困扰的一个问题。在当代草书展览中,首先夺人眼球的肯定是形式语言丰富的作品。但是,当我们经历过三十年的“启蒙”、“后碑学”、“新帖学”浪潮之后,书法的时代性、形式性问题实在不是个新话题,延续近十年的“流行书风”浪潮将书法的“形式”推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们视觉都疲惫,某种程度上它反而成为当代书法界的批判话题。为什么在近十几年的历史发展中,高举形式至上、艺术书法至上的“流行书法”会一直成为争论不休的对象,我们必须从中国书法本体中作深刻的反思。
  回顾一下书法史,从王羲之《兰亭序》到苏东坡《寒食帖》再到赵孟頫、董其昌行书手卷,近千年书法历史中,这些行书手卷在形式上、章法上、墨法上有多少变化?基本没有。只有笔法、结字、气息的微变。今天,当我们把一件当代书家的形式丰富的优秀行草作品和这些经典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时,远看,我们先看到了当代作品的精彩,近看,几乎一瞬间就会颠覆我们的感受,经典作品中扑面而来的优雅淳厚的人文气息以及精致典雅的笔法远远压住了当代作品的丰富形式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这一比较至少告诉我们:书法的笔法、笔墨、气息或人文精神是书法延续千年的本体语言中的核心。书法的空间构成、章法这些外在的形式语言必须建立在笔法、笔墨、气息的基础之上。为追求形式语言的丰富而不惜牺牲书法本体核心即笔法的精准、笔墨的质量、气息的文雅,是书法的本末倒置。当笔法、笔墨、气息一败涂地时,任何有意思的形式语言都等于零。沈鹏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出:把笔法置于书法艺术的首位,并不贬低结体的重要性,然而结体的重要价值只有在笔法主导下才得以充分发挥。吴冠中先生针对美术创作形式语言的重要性曾提出“笔墨等于零”,美术界争论了三十年,至今没有定论。形式语言非常丰富的美术毕竟不同于书法,美术界争论三十年,自有美术的特殊性。但书法不同,我们必须鲜明、响亮地提出“没有笔法、笔墨的书法等于零”,“形式语言丰富但笔墨粗糙、低下的书法等于零”。我们有时看到一些外在形式很刺激但线条粗俗、粗糙,有些张扬跋扈的作品,就不想看了。

  《中国书法》:的确,你说的这是书法本质的问题。这个和“笔墨等于零”是完全相反的概念。书法的形式不管怎么变,它不能脱离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书法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不能丢。回归其实就是反思当代书法创作,有时矫枉往往过正。书法需要时代性,但有时过于提倡所谓的时代性,恰恰又走向了反面。所以面对当代书法,我们需要一种辩证的思维。

  白景峰:我们身处在这个时代,接触最多的就是书法的现代性、时代性元素,我们不用担心当代书法家在历史上没有自己时代的东西。我认为影响当代书法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由于我们自身文化素养的不足,对书法本体、书法传统的理解太浅薄,制约着我们深度地走进经典。书法传统太伟大,面对传统,我们要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要敬畏。一定要相信,走进传统有多远,当代就能走多远。

    《中国书法》:我们现代人过于注重创作、过于纠结创作这个概念了。

    白景峰:我很喜欢你的《书法的时代性是个伪命题》这篇文章,我很有共鸣,我们过多地谈书法现代性、时代性,其实是在消解经典传统,给当代书法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中国书法》:我们不必刻意去突出所谓的时代性,你写出来的作品肯定是有时代感的,但你为了突出时代性,而刻意地去表现什么东西,我觉得这样反而不自在了,离书法的本质远了。所以我觉得你刚才说的回归非常重要,不管怎么变化,书法的书写性、文人气、书卷气始终是不能丢的。如果少了这些,其他的东西就等而下之了。

   白景峰:今天,我提到的这些问题纯粹是学术问题,不针对任何个人。代表着我这一年对当代书法的粗浅认识,也许随着时间推移,对一些观点可能会完善或修正。非常希望能得到书法界老师、朋友们的指教。

   (根据录音整理,已经受访人审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3: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长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3: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长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16:51 , Processed in 0.491231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