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75|回复: 13

当代书法是否会迎来第三次碑学浪潮?——当代碑学大讨论第三回——当代碑体书法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 23: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胡湛 于 2013-8-3 00:04 编辑

当代书法是否会迎来第三次碑学浪潮?
当代碑学大讨论第三回——当代碑体书法创作及趋向


开篇语
      当代碑学的讨论必然会落到碑体书法创作之话题。相较而言,当代碑体书法创作较之清代碑学以来的清末、民国、建国及新时期以来的整个近现代书法历程,当代北碑体书法处于被批评和衰减之势。同时一个世纪以来成级数倍,而且正在进行着的碑版实迹的发掘面世,又亟需当代碑体书法创作与之相对应的新发展。基此,我们邀请的几位学者分别从碑的审美特性、碑帖相对独立又相对渗透影响之关系、魏楷与“今楷”之关系,当代碑体书法创作之现状和可能的发展方向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碑体书法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丰富灿烂、极具艺术性和生发力的重要书法资源,其必然会在新的社会文化和书法的社会转型中,生发出许多新的创作、展览表现形式,其亦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繁荣的第三个碑学发展繁荣时代。
      欢迎网友关注,并请洒潘江,各倾陆海,共论书是。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0: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湛 于 2013-8-3 00:28 编辑

参与讨论特邀学人:

虞卫毅:寿州书画院院长、友声书社执事
胡   湛:中国书协学术、教育委员、河北省书协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吕福隆:中国书协会员、书法理论家,著有《魏晋南北朝楷书研究》《省斋书话》等。
杨天才:中国书协会员、长治市政协委员,长治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理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湛 于 2013-8-3 00:27 编辑

书法创作的“动”与“静
——兼谈当代的碑学书风
□虞卫毅


       书法创作通过笔的挥运、字的造型,创作出或端庄或奇逸的书法形象。由于字体的不同,汉字书法在整体意象上可以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形态。篆书、隶书和楷书均以静态的端庄、和谐、匀称、秀整取胜,它们表现的是理性的结构美与典雅的宁静美。行书和草书则以动态的变化、运动、穿插、避让和险绝取胜,表现的是“山风海涛”般的运动美与气势美。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的“楷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就指出了楷书与草书在形式美特征上的基本差别,同时也提出了楷书宜静中有动、草书宜动中有静的创作法则。站在抽象的表现主义立场来看,楷书(或者篆、隶)主要是通过理性与秩序,创作出有序的结构和静态的画面,表现的是一种“冷抽象”(理性为主,感性为辅);而草书(包括行书)主要是通过笔势的承接、呼应,结构的夸张、变形,笔意的奔放、恣肆,创作出随机的、灵动的动态画面,表现的是一种“热抽象”(感性为主,理性为辅)。但是书法创作的“动”与“静”、“冷”与“热”又不是绝对的、极端的,而是相对的、兼容的。例如行楷与行草的创作就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另外像篆书中的金文、甲骨,虽然字字独立,但字形本身仍有动态表现;楷书与隶书虽然字形规范,缺少动感,但在用笔与线条上仍能表现出或刚劲、或雄浑。或恬淡、或秀整的不同意态。实际上,楷书、隶书与大篆、小篆也都有一定的动势,不过这种动势是隐性的、内在的、不易察觉的。对刘熙载所说的“楷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我们也可以作反向思维,即将刘氏的这句话改为“楷书居动以治静,草书居静以治动”,则可以有新的认识与解释。草书的线条、结构是以动态取胜,但是在创作草书作品时既可以有解衣盘礴、任意挥洒的创作方式,也可以有“默坐静思、气不盈息”,以冷静的笔触表现沉潜激情的创作方式。以笔者的创作体会,这样的创作方式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作品。因为激情只有在理性的控制下得到合理发挥,才会有成功的创作,反之就会“亢龙有悔”,达不到表现的目的。而在楷书创作中,追求“静”气固然重要,但是这种“静”不应当是机械、死板的写字,而应该是充满情趣的、动态的、鲜活自然的书写。所以说“草书居静以治动”和“楷书居动以治静”,同样也是行之有效的创作法则。事实上,书法家的精神气度与艺术功力主要表现在用笔造型中动静关系的处理上。无论是“居静以治动”抑或是“居动以治静”,都需要书法家具有动静自如、吞吐大荒的精神气度,优秀的书法作品中那种感人的线条律动主要是来源于那动静一如、迟速应心的超妙心灵世界。
      当代的碑学书风主要表现于取法民间书法,例如写经、墓志、汉简、帛书等书法资源在当代受到关注和追捧,对魏碑和汉碑的学习,也得到学书者的普遍认同。笔者认为,民间书法是相对于经典书法而言,主要是指经典之外的一些书迹,这些书迹质朴有余,典雅不足,虽每多朴拙与“天趣”,但在法度、规范、精纯等方面难与经典法书抗衡。自碑派书风兴盛以来,民间书法逐渐受到理解和重视。但在当代,有关民间书法的争辩渐趋激烈,争辩的双方常常将民间书法与经典书法对立起来,似乎尊崇经典就要鄙视民间,推崇民间就要贬低经典,这显然是一种一元独尊的观念在作怪。事实上,经典书法与民间书法是一种对应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不是互斥的关系,就象自然界中的阴阳关系一样,二者互补互融,缺一不可。就一般意义而言,帖派书法重视经典,碑派书法重视民间,帖派书家要复兴帖学,必然要对碑派书法进行反弹,在矫枉过正的情况下,出现对民间书法的非议与责难似乎在所难免。同样地,碑派书家为了进一步拓展碑学书风,必然会进一步关注民间书法,对帖派的责难进行反弹。这就是当代书坛围绕民间书法展开激烈论辩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走碑帖兼融之路的高明书家对碑帖的互补性早已形成共识。早在清代末叶,著名书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就已经指出:“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于其章;古,当观于其变。”(参见《历代书法论文选》第68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版),书法家要有自己的创造,就必须做到“与天为徒”和“与古为徒”。可以说,取法经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做到“与古为徒”,而“与古为徒”的目的,则主要是使书家的创作行为纳入游戏规则之内,换句话说,纳入书艺传统的规范之内,避免与历史脱节,使书艺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讲,植根传统就必须深入学习经典,实现无法到有法的转变。但是,这种“有法”还仅仅是有“他法”,而不是有“我法”。如何做到化古为我,化“他法”为“我法”,还必须注意师造化与师心源。“师造化”与“师心源”也即是“与天为徒”。民间书法更多天趣,更显“天机”,更容易展现“字中之天”,因此,要弘扬个性,表现真我,做到“与天为徒”,完全可以吸收借鉴或者说领略一些“民间书法”的“天趣”与“天机”。从这层意义上讲,取法经典与取法民间可以并行不悖,可以相辅相成。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创作需要师传统、师造化、师心源,承认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关于“天”与“古”辩证关系的认识和论述非常精深,非常中肯,那么,我们在对待“经典”与“民间”方面,完全不必再作任何论辩。一句话,“经典”要学,“民间”也要学,可以有所偏重,但绝不能有所偏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0: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湛 于 2013-8-3 00:24 编辑

     
浅谈当代魏楷的创作与发展趋势
□吕福隆


        魏碑楷书从清中叶到民国初年形成了波澜壮阔的运动。清代碑学可分为前期的汉碑和后期魏碑复兴两个阶段。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在极力地倡导碑学,同时都是颂碑贬帖,尊魏卑唐,特别是康有为,言辞更为激烈,多有矫枉过正,偏激之词。实际碑学、帖学各属楷行不同艺术类型,不应该尊谁卑谁的。
      关于碑学帖学之争,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颜氏家训》说:“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人们的审美趣味转向二王书风时,北碑就成了“鄙陋”“猥拙”,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尊帖贬碑”。到了清朝,以包世臣、康有为为代表极力鼓吹北碑,就出现了“尊魏卑唐”的情况。
      无论是碑学家还是帖学家,凡在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者在实践中几乎没有一人不是在碑学和帖学之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以康有为的“康体”为例,他除了在受北碑的影响之外,同时也学过钟、王、欧、颜、苏、米等字。其他如郑板桥、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碑学大家无不受帖学的影响而名垂青史。在帖学家中要数张之洞最有意思,他曾是反对碑学很激烈的人物,在四川当他看到碑学家包弼臣的儿子和侄子写的魏碑楷书时则大加赞誉。还有刘墉,在阮元劝其参与北派碑学时不予理睬,但是最终他的书法还是归于北魏墓志。所以说,碑学帖学各有千秋,无需争来争去,厚此薄彼,要从它们当中学习和挖掘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消化吸收之后为自己所用。像孙伯翔、李刚田这样的书法家,因为他们不仅把碑学研究与创作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汲取帖学的营养,将这些充斥着山野之气的摩崖刻石化野为文,并且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而立于当世的魏楷大家。
       在当今时代,中国书法的多元化趋势将更为明显,它是一种文艺表现的形式。则呈现出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当代楷书(主要魏碑楷书)领域的发展更是蓬勃向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由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旭宇先生适时地提出了“今楷”之说。然而魏碑的复兴固然是对楷书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是,近十余年来由于人们对于魏碑楷书过于偏执的发展,也带来世俗化和以丑怪低俗和流行书风的弊端。以丑怪为美,以粗俗为尚,以怪异为高,以野莽为是;风流儒雅、巧拙相济,清丽俊逸,醇醴茂朴之美,不复可求。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要振兴魏楷,复兴唐楷,打造具有时代精神内涵和风貌的楷书,于是“今楷”应运而生了。何为“今楷”?旭宇先生说:“汲纳魏碑,激活唐楷,融会时代精神。”就是说,将魏楷、唐楷和时代精神三者相结合。如果三者能结合的融洽,时代就必须有包容之态,吸纳魏楷、激活唐楷,才会有众多的人们去探索自己的“今楷”发展之路,只有加强探索,才不至于使“今楷”流于形式。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说的好:“笔墨当随时代,旭宇付主席提出‘今楷’的学术主张,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楷书的发展和未来的展望,其提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具有非常深刻的发展战略意义”。“今楷”这一概念的生成,与诸如魏楷、唐楷的生成是一样的,完全是应时而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今楷”的产生无疑会使当今盛世的楷书产生一个历史性飞跃性推进,同时也会对其它书体的发展创新起倒推动和促进租用。
       现在有许多人对于魏碑的概念认识有些模糊,何为魏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有刻在摩崖石碑以及其他上面的文字统称魏碑。魏楷就是魏碑中的楷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旭宇先生所提出的“吸纳魏碑。”我认为此“魏碑”就是魏碑中的楷书,也就是“魏楷”。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当代书学家胡湛先生提出了“新文人书法”创作创新理念。他说:“新文人书法就是传统文人书法的复兴与弘扬。是具有新的文化知识结构、新的社会人文价值观之新文人主题,在汲取传统文人书法精华基础上,融入朝代精神,人文审美理念,兼取和化用包括民间书法、宫院书法以及各种现代创作资源进行的书法创作风尚”。就概念而言,碑属民间书法范畴,碑学则属文人书法范畴。就楷书而言,如何才能创作出“新”的文人书法,我以为其中也应包括当代碑学的发展:1千磨万砺。2、碑帖结合。3、以古为新。
       陈振濂于《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中说:“‘魏碑艺术化运动——新碑学运动’是经过成熟的理性思考,又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巧体验为根基的一次书法创新探索,因为它是一次探索,现在才是刚刚开始。因此,我以为它应该还会有一些不周到之处,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来不断修正”。大约五年前由陈振濂倡导的新碑学运动,提倡魏碑书法要接受技法的系统训练,要以实践的经验作为支撑,对历史进行溶入发掘,有强大的理论作为学术支撑的一次新的时代历史背景下的书法革命,它的目的在于建立起以魏碑为代表的碑学书法体系。
       综上所述,刚健雄强,古茂质朴的魏碑书法艺术有着它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而立于世。凡是对中国书法史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书法由甲骨、篆书、隶书、行草书、楷书和其他杂书构成,这其中又分为碑学和帖学两大门类。楷书的形成与发展,涵括碑学,都与其他的书体有着横向和纵向的密切联系。无论是旭宇先生,还是胡湛先生以及陈振濂先生,他们的宗旨是想通过自己所提出的论点能使书法在质上有新的突破,为纯真的书法艺术发展寻找突破口。我们相信:随着当代书法的深入发展,魏楷会迎来其一个新的复兴的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0: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湛 于 2013-8-3 00:22 编辑

碑帖融合观对当代碑体行草的启示价值
□杨天才


   作为书法史上的两大体系——碑与帖,无论从美学观念、风格和技法上皆不可取代,将碑帖结合,是继帖学、碑学高峰之后有效的可行之路。碑与帖提供的创作源泉是无穷无尽的,其差异,不只是技法上和风格上的差异,还有着内在气韵和精神的差异。因此,将帖中的飘逸、流畅、自然之境与碑中的稚拙、古朴、浑厚之意巧妙地融于一炉,提炼成新的风貌,亦成为碑体行草创作的一大特色。
  康南海的碑体行草,克服了北碑书家常见的描头画尾的弊病,极大地调动了笔墨挥运时的表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将北碑书特有的“形”上的大气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又有余裕兼顾在书法的形式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势”的顺达通畅。这使他的碑体行草在遇到合作时,体现出前此书家作品中少见的纵横酣畅、气势恢弘的神韵。故其书“有纵横奇宕之气”,“洗涤凡庸,独标气格”。这些都是对这种审美效果的精确表述。比较而言,赵之谦的行草化,还没有把对北碑书的创造性转化工作推进到这—步,这不能不说是康南海的一大贡献。
  本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简牍书法,不但填补了书法史上的空白,而且对书家来说,又是一个新的继承、开采的保障。这些妙迹众多的简牍,有着随意挥洒、真率急就的特点,其不苟的天然之趣,正符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思维,很快赢得了书家的钟爱,将其融化在创作之中。
     当代书法创作接续了清末康有为等人的碑学传统,游走于帖学与碑学的边缘,并能够创造性地吸收甲骨、简牍、墓志、写经等民间书法,从而树立一种新的审美范式。碑体行草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二王“为基础,并旁参孙过庭、魏碑、墓志等古人的笔意,儒雅又不乏洒脱,清刚遒丽之中,刚柔相济,分寸把握娴熟能做到不激不厉。二是以唐张旭、怀素为绳墨,结字简远而华赡、用比纵放姿肆,以气势过人,追求雄强,奔放为风尚。三是学苏如绵里裹铁,字丰腴饱满而强健;学黄虽长枪大戟挥洒自如,能在清瘦中藏雅隽;学米行笔迅猛而带涩势,流畅圆劲而欹正自如。四是学王铎者,写意酣畅的笔趣,劲健苍浑,隐约处正是从篆隶用笔而来。大开大合,上下连绵不断,游丝萦带满纸可见,但不悖于字理。五是以行书为矩式,时溶合草书结字,笔姿,虽字字独立,幽深天际,古雅有余。此类是书坛所称之“行夹草”或“草夹行”。
    碑体行草在既能把握住当下书法创作的时代审美特征,又能够确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审美准则,既能对以“二王”帖学为宗的传统经典笔法进行创造性地吸收,又能融入到当代书法创作之前沿,在传统的书法笔墨语言中探索出一条新的程式和方法。 一批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书法家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在书法创作中碑帖互补,弱化碑帖的边界,成为一个时期书法创作的主流方向。
     近年来,书家又开始了对传统书法的回归。新一代青年书家,自觉地追求碑帖融合,选择碑派用笔与帖派用笔的结合。这一时期自觉追求碑帖融合,往往视野开阔,不拘囿于某碑、某派的痕迹,在用笔、造型上对碑帖两方面的资源进行融汇,因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往往兼有碑帖两方面的艺术语言。在取法上,不仅重视“二王”,也同样重视唐、宋、元、明;在观念上,不仅注重传统的回归,在继承的同时更注重创造;在风格上,尽管求晋韵、追唐风、学宋意的不乏人在,但更多的是追求气势和情性的表现。碑体行草为书法创作开辟了新的审美空间,碑学又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0: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湛 于 2013-8-3 00:20 编辑

当代碑体书法创作现状与趋向
□胡湛




  当代书法在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复苏,90年代的以猎奇为胜、过分取资民间书法流行和新世纪以来小行草风盛行之后,注定会迎来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碑体书法的第三次复兴浪潮。
  宋代以欧阳修率先对金石学的研究,带动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次碑体书法创作浪潮。撇捺舒展,长枪大戟的苏黄书法,是宋代写意书法的代表,也是其当代书法的别于晋二王、唐碑的重要碑体书法创作成果。清代的第二次碑学复兴,造就了邓石如、赵之谦、张裕钊、康有为等碑体书法大家和风格鲜明独特碑体书法艺术。那么当代的碑体书法创作状况若何并将向何处去呢
  毋宁说,当代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接续清季以来碑学传统的发展而至今的。但从清末、民国时风讲,人们更倾向于追求一种调和态度的“碑帖结合”创作风尚。诸如于右任的碑体行楷则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和书风代表。沙孟海、黄宾虹都是追求一种文人帖札揉和北碑和汉碑隶意的既雄又雅意味。沈尹默力倡文人帖学,而郭沫若则站在平民民主文化的立场继续在碑学基础上鼓吹具有平民艺术特征的碑版民间书法。而郭沫若自身则仍然是承继于右任一脉,沉潜碑帖互揉的碑体行楷创作。新时期以来的当代书法具有多元化发展特征,但总体上还是延续了民国以来的以碑体书法为主流地位的风尚。只不过这一风尚借助改革开放之观念,将碑体书法的范畴扩展至具有共同具有平民民间书法特征的三代两汉之陶文、金文、简帛、木牍、残纸、经书、砖瓦文等。时至今日,在以展览为主要交流发表的时代,碑体与帖札仍是当代书法的两大类别。
  当代碑体书法创作概略说来,有如下一些特征:1、承继清末民国碑帖揉和的碑体行楷创作风尚。此可以孙伯翔为代表。2、师承清代碑体书家书风。如王学仲师法赵之谦魏楷、张锡良师法赵之谦碑体行书;还有一些人师法张裕钊,并号称张裕钊书派;近年又有师法邓石如、吴让之、伊秉绶、赵之谦篆隶者;3、碑体书法规范化、中正化、雅化风尚。此可以大康及其兄弟为代表;4、极力夸张变形者。为提高书作的奇异性,生动性,极力变化用笔与结字。几乎达到无笔不斜,无字不倚侧,由局部倾斜欲倒组合而求整体的协调统一。而正是这些作品在国展中大行其道,这些字如果不放在方格中,你一定不会认为是楷书;5、时代跟风者。为了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中入展、甚至获奖,一些人则以当代流行或评委擅长的书法为样板,进行模拟仿作,竟也能屡获成功;6、也有一部分人直接取法碑体书法资源,进行创新尝试。但却因文化素养底下,错漏百出,甚至直接将墓志铭碑文铭文抄录摘录,竟也能登堂入室,参加国字号展览,真乃贻笑大方。
  当代碑体书法创作总的说来主要是承接清季碑学书法遗绪和适应展厅效果的时人跟风,缺乏必要的时代创造性特征,甚至二王行草帖学的兴盛使其有衰减之势。而碑版书法资源的成级数倍被大量发掘涌现,为当代碑学研究和创作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当代社会文化时代转型条件下探索当代北体书法创作的发展趋向也是当务之急。下面我们即针对当代碑体书法存在的缺憾提出自己的几点发展设想意见。  
  1、从原碑实物中考察观摩汲取灵感。画家要写生,书家则需看碑。书法家只有进山下乡、走进碑林碑廊、走进古寺荒山,才能在自然环境中发现、体悟历代碑刻书法之美,才能发现藏于穷乡僻壤诸种难以想象的碑版奇葩,发现文物工作者对碑版文物、文化价值之外的书法艺术价值。也只有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感受到在崖壁、在田野的捉笔书丹之趣、之美,以及创作创新的灵感。当代盛世,各地都在加强本地的历史文化挖掘和当代文化建设,并不断有新的碑刻发现,也纷纷家里不同规模的碑林碑廊。除我们熟知的西安碑林、曲阜碑林及古代流传下来的龙门石窟、响堂山石窟、中皇山摩崖刻经、泰山经石峪等摩崖石刻外,一些发现拥有古代碑版的市县地区等也先后建有自己不同规模的碑廊、碑林。如邢台的柏乡、隆尧、临城、内丘等县均建有自己的碑廊。很多碑廊建在风景名胜区,旅游观碑一举两得,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2、原汁原味地发掘和继承古代碑体书法的艺术精华。当代人讲究书法创作的生动变化,其实古碑生动无比、变化无比,同时又自然天成,意境高远。那些自以为高明坐在书斋内自我作古的造作变形所谓创新实不可与其同日而语。对古代碑版艺术的弘扬,的任务便是如何原汁原味地继承,追求其风味的纯真与再现。就像我们吃北京烤鸭、河南道口烧鸡,只有原汁原味,正宗纯正方能远播弘世。
  3、依据碑版形制,探索书法构成形式创新。近年书家们注意从古代文人尺牍札稿的平阙形式和收藏鉴赏题跋、朱批等形式发掘提炼书法的作品构成表现形式,而历代碑版从摩崖、功德碑、造像记、墓志等都有许多不同的程式、体例、形制特征,也是完全可以提取、消化、生发运用的。碑版书法的用笔结字可以为我们带来新鲜丰富的笔墨交流表达语言,其章法、布白形式也可为我们书作的形式创造提供范式、程式、或参照借鉴。其中包括剥蚀、风化、残破、断裂金石味效果的制作表现。
  4、由艺术发展细化深化之原理,由碑版书法传统完全可以发展推出一种石刻书法展,以充分展示书与刻的综合艺术特征。它不同于现在已被中国书协认可的刻字展,也不同于各地建造的现代碑林。现在的刻字展只是木刻和少字数的胳膊挽胳膊、腿挽腿的工艺技艺展示。 现代碑林拙陋刻工粗制滥造的现代人书法往往使人看了大倒胃口。我们的石刻书法展是基于由书法家书丹并亲自动手刊刻的书法创造行为。石刻书法展的推出也许会象文人篆刻的兴起缘于细腻易刻石料的发现,也有赖于适合于书家的书写和刻刀的自由挥洒或代替材料适合材料的被发现应用。可以想象一个由书法家自己书丹并刊刻的石刻书法展必定会必定会开启一个让书家和社会所震撼的书法题裁形式。
  5、碑拓是千年以来中国书法的传播和展示、鉴赏保存形式,它在古代具有复制、印刷、传播的功能。碑拓由刻有文字的石碑摹拓而来,但其本身即具有独特的欣赏艺术价值。当代许多书家在书写好作品后,为追求古雅效果,或专门刻石摹拓,或由电脑制作达到拓片效果,即说明碑拓的独立欣赏价值和艺术性。它就像刻印的边款,必须摹拓下来才算达到艺术创作的完成,然后进行展示和欣赏。篆刻边款摹拓可以独立欣赏,大碑石刻摹拓拓片也完全可以发展独立出来,形成一种碑体书法创作的种类进行创作、展示和欣赏。
  6、结合展厅展览等时代要求探索碑体书法的新表现形式。碑体书法较之帖系书法,因其丰碑大碣甚至摩崖臂巢大字的特征,先天具有适合展厅大幅作品的优势特征。如原汁原味按原经典大小味道创作,肯定不需要像写小行草一样拼贴。参照碑版形制章法格式,也可融汇借鉴墨迹书法经典形式创作碑体书法的展厅新表现形式。诸如在正文雄强碑版碑楷之外加题行草题跋、衿印等。
  创作问题还有待于创作中探索实践,我们的设想只是提供一些思路启示,如果能够稍有助益,我们也倍感欢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0: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湛 于 2013-8-3 00:37 编辑

当代碑学大讨论回眸

当代碑学大讨论第一回:清代碑学回眸——清代碑学的当代价值与影响http://www.ddsfw.cn/thread-169449-1-1.html
当代碑学大讨论第二回   当代碑学的建设与可能http://www.ddsfw.cn/thread-169667-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17: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2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23: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19 15:35 , Processed in 0.43386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