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汲古斋主人

汲古斋主人出品【当代书法英雄榜 】——第四板块(书法文化谈,结束篇)林岫先生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4: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张雄华影响巨大的五本书目
  
  1:《围棋七日通》

  
  记得那是1985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在我方仅剩一人的悬崖上,聂卫平连胜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位超级棋手,力挽狂澜,为中国夺得史无前例的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沸腾,神州大地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围棋热。从1984-1996年13年间,中日围棋擂台赛共举办了11届,中国队以7:4优胜,聂卫平连胜11场,这期间聂卫平战胜过当时所有的日本超一流棋手,创造了围棋史上的神话。在擂台赛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我国的围棋人口已达约4千万。那时的我年少青春血气方刚,虽然不会下围棋,却时刻牵注着比赛的进程,为聂卫平的每一次胜利而狂欢。那场景,现在想起来仍然是热血沸腾。87年,一次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围棋七日通》,心里一阵冲动:学会下围棋,七天就够吗?买回家后,一气读完,从此,围棋就伴随上了我的人生。与书法一样,围棋常给我的是那种酣畅淋漓的快乐,回味醇长的记忆,纯粹深厚的友情。那时,在升段期间,每晚在工人文化宫分组比赛完后,棋友们一窝蜂涌进文化宫对面的汤圆店,叽叽喳喳的全是复盘研究,赛后心得,汤圆店老板娘舒心的笑容,至今记忆犹新······直到升为初段后,透过博弈的战火硝烟,开始思考围棋的真正内涵。
  令我体会最深的是,围棋的胜利必须着眼于大局。为了全局的胜利,要学会放弃局部利益,精妙的手筋固然令人心旷神怡,但都是围绕着胜全局这个中心,半目胜与中盘胜没有任何区别。在书法创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今的书法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自娱自乐型,第二种是竞技型,第三种是进入艺术史的。其中第一种类型占据着绝对数量,第三种少之又少。而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当其进入公共展厅时,第二种竞技型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层出不穷的系列国展及商业展赛昭示了博弈的书法开始粉墨登场,展赛体制成为挖掘新人,诞生新作的主要及重要途径,这个时期的书法创作也被赋予了新的元素。形式——章法——内容的重要性开始凸现,笔法、空间分割绝对地服务于整体布局的创作形式开始大行其道。与围棋一样,精湛的笔法,精妙的结体,精彩的局部都是围绕着整体——章法,都是为了全局的胜利,这就是书法的竞技性,毋庸置疑,只要存在展览及赛事机制,书法竞技性终将伴随而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围棋七日通》——围棋,改变了我的价值观,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忘不了这个启蒙老师。
  
  
《你的误区》
  
  帮助我进一步正确地了解审视自己,学会按自己的追求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艺海拾贝》
  
  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要想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那么一定离不开文学艺术。这两者书里都有。对于我的写作受益不浅。
  
  
《创新思维法》
  
  对于事物的观察,了解,处理问题的角度深度,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此书可谓绝佳领路人。在读了不知多少遍以后,她潜移默化地一直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
  
  《六朝美学》
  
  中国完整意义上的美学从六朝开始,即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魏晋风度:高迈超逸,风神卓然。作为书法人,此乃必修。
  
  

点评

也读过类似的围棋速成书,可喜没有对手,现在一般只能在网上下下。美学的书读过,别的书就没读。  发表于 2013-11-8 12:28
先生所荐之书古雨皆未读过.真认古雨惭愧.有机会一定要补过此课。  发表于 2013-11-7 2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雄华诗选

  
  纪念刘去非(号满堂)两首
  
  其一,正月初一祭刘去非周年。
  声声爆竹震心颤,
  滚滚红烛泪不干。
  去岁朝夕笑面对,
  今日阴阳隔寒宫。
  孤舟远帆寻旧颜,
  冷暖甘苦觉无怜。
  忽见殿前老君屋,
  笔墨相拥舞翩跹。
  
  其二,
  独游八咏公园。忆往昔,常与去非漫步论艺于公园小径及江边。
  有心踯躅八咏楼,
  翠微雕岩还依旧。
  忽闻稀许殷切语,
  抬眸刘郎在前头。
  
  中秋
  
  其一
  明灯飞拥白玉盘,
  扶摇九霄奔婵娟。
  我把琼液登西楼,
  千里追觅在阑珊。
  
  其二
  阴晴圆缺事寻常,
  不碍人间乐未央。
  多谢一天风雨后,
  木樨地里送荷香。
  
  秋夜笔耕
  
  秋虫呢喃夜愈寂,
  摇笔翻毫吐清气。
  魏晋唐宋任游走,
  呼将颠旭称真帝。
  
  寄友人
  
  其一
  阴雨霏霏催思绵,
  思似浓墨化还粘。
  行尽江南数千里,
  云里探头寻海燕。
  
  其二(七夕)
  黑云遮月迷夜穹,
  绝胜十五弦满弓。
  千年痴情终穿越,
  彩虹桥头泣相拥。
  仙梦十年凡间秒,
  莫教红颜转世空。
  蘸就秋风嚼温馨,
  舞毫散发饮千盅!
  
  雪夜春梦
  伴随一夜春光梦,
  悄悄鹅毛换鹅绒。
  梦醒纷纭春光尽,
  徒留江山一笼统。
  
  
  
  

点评

雄风蕴笔底 华章出妙手 张先生好才情!  发表于 2013-11-9 16:42
先生琴棋书皆通.不知画如何耳?  发表于 2013-11-7 2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雄华几张提画款照片
nEO_IMG_丹青高手命提款 (1).jpg
nEO_IMG_丹青高手命提款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曹向春,男,汉族,1972年3月5日生,汝南王岗人,大学文化,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政协书画院专职副院长兼办公室主任。
  获奖:
  2009年,平顶山,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
  2012年,郑州,获首届“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大赛特等奖;
  2012年,贵州,获中国•贵州百里杜鹃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2012年,郑州,获河南省第四届篆刻艺术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入展:
  2003年,敦煌,首届"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
  2003年,敦煌,全国书画小品展;
  2004年,西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2005年,浙江,"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2005年,青海,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览;
  2005年,浙江,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
  2007年,广州,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2008年,北京,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2009年,洛阳,全国第二届隶书展;
  2009年,浙江,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三项兼能);
  2009年,宁波,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2010年,北京,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2010年,浙江,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艺术评展;
  2011年,北京,纪念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
  2011年,江苏,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2011年,甘肃,“古河州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2012年,陕西,中华龙文化全国书法大展;
  2013年,内蒙古,全国第七届篆刻展;
  2013年,浙江,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艺术评展。

nEO_IMG_照片 1.jpg

点评

再回首,几多风雨几多愁!看今朝,一天明霞一天云!  发表于 2013-11-9 16:53
踏平几多坎坷.寒窗磨出剑锋.墨香今动长安.回首华发早生  发表于 2013-11-7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向春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青春——高中同学20周年聚会随笔
  
                                                      曹向春
  
  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此刻的心情,从驻马店回来,我一直在回顾同学聚会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在努力一个个搜索同学们当年的影子。心里五味杂陈,喜悦和酸楚轮番冲击我的脑海。该怎么说呢?当年,我们多像鸟巢里飞出的雏燕,今天风雨归来,疲惫而日渐沧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内涵丰富的笑容。这笑容里有欣慰,有羞怯,有羡慕,也有悲哀。是该感谢时间让我们拥有了房子、票子、车子和孩子?还是该诅咒时间让我们青春不再,谢顶、白发、皱纹、发福?
  
  如果说这次聚会有所遗憾的话,那么我认为,我们不能仅仅把20年的重聚当做情感宣泄的际遇,毕竟我们已年届不惑,是该总结点什么了。喝酒、唱歌甚至“情话”固不可少,但,我们还得静静地坐下来,回首来时路,我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是怎么失去的?又是怎么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即便让我们已无机会享用,那么,我们还有孩子、孩子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发现历史的重要性。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作为镜鉴的功能可能离我们个人有些遥远,那么自己的昨天相对今天难道不是历史吗?我们上学,参加工作,与人打交道,成家,养育孩子,等等等等,其中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抓住了什么机会,又失去了什么机会,这一切的一切不该拿出来给怀念多年的同窗分享吗?
  
  五月二号上午,我多想和同学们掏心窝子说说自己这么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但走的走,留下来的也只是插科打诨。一个朋友这样说过,这年头找个能面对面说说话的人比什么都奢侈。为了节约感情,大家只好上网了。呵呵,你是我的同学,你是我日思夜想了这么多年的同学啊!
  
  我现在叫曹向春,平时已很难听到有人叫我曹平了。我把高中读了两遍,名字改来改去,92‘年改为曹向春,取“向往春天的草”之意,不想竟考上了南阳粮校,看来原先改的都不对。我估计我的智商不会超过50,就算考上中专这一年,我的数学和英语两门加起来也没超过语文几分。我曾埋怨过刘永耀老师,为什么当年不提醒我考书法专业,他说那时候就不招书法专业,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据说1963年浙江美院(中国美院前身)就开始招书法专业本科生了。
  
  南阳粮校毕业后,我有幸分到了河南省医保进出口公司,干了三年多我就辞职了,那时候外贸企业已日落西山,发的工资特别少。我那时特别爱钱,只要谁给的工资高我就跟谁干。从97’年底到2007年10月这个10年里,我推销过方便面、汤圆、水饺,干过印刷,卖过保险,我不敢说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但我永远无法忘记我上门推销方便面时,小卖部老板大声呵斥让我“滚”时的辛酸;无法忘记我住在4块钱一晚上的干店里就着“瞎妮子眼”一样的灯光用圆珠笔练书法时的坚忍。那时,我看不到任何希望,唯有书法温暖着我!慰藉着我孤寂的灵魂和落寞的青春!
  
  2007年10月以后我成了无业游民。我在我的《获奖感言》里这样写道:2007年10月,我离开了摸爬滚打10多年的商业界,先后工作过的几个企业都给了我惊人相似的评价——领导和同事要么说我不务正业,要么说我“有点不正常”。每天早上,老婆去上班,孩子去上幼儿园,而我去哪儿呢?我从卧室走到阳台,再从阳台走到卧室,彷徨复迷茫。实在憋得没法时,就去古玩城转转,去文联、博物院看看展览。一年多过去了,我依然没有找到工作,而我所钟爱的书法也没办法换来馒头。有一天我茫然走在大街上,忽然明白一个可怕的现实——我成了边缘人,进不了企业打工,而书法界也没有我的立锥之地。怎么办?生存、自尊、理想这些字眼整天在我脑子里打转,我无处诉说、无可依傍。我得奋斗,我得重新给自己找一条活路······我常常从晚饭后一直写到次日天亮,常常把家里弄得脏乱不堪。
  
  “兰亭奖”改变了我的人生,没想到,命运女神终于向我微笑,我喜极而泣,差点儿学中举的范进。
  
  好事接踵而至。2009年年底,郑州市市长签字,把我作为特殊人才调入郑州市政协书画院任专职书法家。2010年年底,我被破格直接晋升为国家二级美术师,同时又被提拔为书画院专职副院长。这还不算,我不需坐班,时间自己支配。转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十几年的光阴终于苦熬过去,还好,少时梦想终于得偿。没有人比我体会的更深,能无忧无虑地干自己喜欢的事该是多么幸福!
  
  有人说我太幸运了,说我在两年时间内得到了别人也许一辈子都难以得到的东西。我觉得这类似那个“吃第七个烧饼”的故事,那人咋能说前六个烧饼白吃了呢?
  
  感谢苦难!
  
  曹向春
  
  2011年5月5日凌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姨
                                                                                              曹向春
  
  三姨比我娘小4岁,今年也快60了。今年过完春节,她忽然从桐柏来到郑州,她在火车站用公用电话打我手机的时候,我真是吃了一惊。
  
  三姨说她是来打工的,让我给她找个活儿。我说三姨你这么大年纪了,千万不能去,那都是年轻人的事,你在我家住一段吧,陪我爹说说话。她却执意不肯,咋劝都不中,她说她还没有完成任务。最后,我二弟媳把她领到思念公司当切菜工。思念公司在北郊,离我家很远,上工是两班倒,一个班得干12个小时,无奈她只能吃住在厂里。我想,她干不了几天非回来不中。哪成想半个多月过去了还不见她回来。我急了,通知二弟媳硬把她拽回来,二弟媳说,厂太大,一两万人,她跟三姨不在一个部门,不知道三姨在哪个寝室住,不好找。我有些坐不住了。大概20多天的样子,她忽然回到我家,一进门就说,真是老了,不行了,干一天活实在爬不上上铺去,铁架子床,磕着疼哩很,车间里年轻女工还老是欺负她。我默默听着,无地自容。第二天她就要走,我说啥也不同意,她说海鸿,我没法住这儿,你家太干净,我不自在,家里还有一群猪,我出来快一个月了,恁姨夫早就累毁了。我给她拿路费她死活不要,她说她在思念公司干20多天挣了700多块钱,还说要是年轻20岁她说啥也不走,这活儿管干。
  
  听娘说,三姨是从我家“出门子”(出嫁)走的。我娘嫁到曹庄时,把我姥和三姨也带来了,那年我娘16,三姨12。我姥跟我奶谈的条件就是嫁闺女必须把她这一老一少也捎上:俺家成分赖,爹不好寻(xin,二声,即娶媳妇)。三姨嫁到桐柏之前根本没见过我姨夫长的啥样,只听说那儿富哩很,天天吃大米。邻村的闫湾嫁过去一大群闺女,其中一个回娘家时让我姥碰上了,她把桐柏说得天花乱坠,于是我姥就央求她把我三姨也带去,帮忙给找个婆家。
  
  三姨嫁给了桐柏县吴城乡杨庄的杨二才。杨二才黑哩很,大马脸,像个非洲人,老实得近乎木讷。他哥娶的媳妇就是闫湾的闺女,叫个闫小兰。按说闫小兰应该对我三姨好才对,但谁都想不到,她专门欺负我三姨,而且没有理由,而且旷日持久。三姨哭,杨二才从来都是嘬着嘴一声不吭。我大表妹8岁那年,三姨“出轨”了,是跟邻村的一个叫黄宝贵的老寡汉条子。黄宝贵从小没爹没娘,又老实巴交,哥嫂不管不问,一晃荡年龄过窜了,也就搁那儿了。他可怜三姨,三姨也可怜他。在唾沫星子快要把三姨淹死的时候,三姨毅然决然和黄宝贵打拢了,带着毛妮(我三表妹),净人走的。三姨的新家是个破岔子院,但三姨就像大户人家挨打受气的丫环一样终于见了天日。我90年秋去她家的时候,她在低矮破烂的灶屋里给我做饭,嘴里竟然还哼着小曲儿。
  
  我90年秋去三姨家是为了在桐柏一高复读。第二次高考失败不但对我打击很重,也直接动摇了父母再供我复读的信心。娘直接就说,我是不供你了,你想去哪去哪,养活你还不胜养猪。我于是就想到了三姨。我第一次去三姨家是先探探路,看三姨愿不愿意供我,另外是去看看桐柏一高收复读生的政策。到桐柏一高后我直接找到了高三教研室,一个老师问我干啥,我说我是驻马店的,想来复读,他说你今年高考考了多少分,我脱口而出:405分(实际只有359分)。他说好,400分以上免费,你回去开个高考分数证明,就来我班吧。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校长,副校长,兼高三班主任,南阳地区教地理的一流高手。开高考分数证明?这是个问题,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一路思考,快回到三姨家的时候终于想出了绝招。见了三姨我就故意兴高采烈:姨,人家收我,还不要学费,我回去开个证明就来,我不花你的钱,你供我几袋大米就中,我考上大学了赶明儿养活你。我决定铤而走险。
  
  回到汝南后我根本没去学校开证明,我知道那纯粹是找死。我先找个打字店,花2块钱让人家给打一个“高考分数表”,随便编一长溜同学的名字,名字后面缀上随便编的高考分数,我的名字就夹在中间,405分。我拿着这张纸就去了一家照相馆,又花几块钱让师傅给拍了照,专拍有我名字的那一片,原大,不用洗,我只要底片。我拿着底片就直接去了桐柏,一路上像揣个人血馒头一样,想象着见了黄校长该怎样花言巧语又不露痕迹。
  
  我把底片给了黄校长后就说:学校不给开证明,老师不放我走,我只好用相机拍了我的分数,没顾上洗成照片就来了。黄校长对着太阳看了看底片,说走吧,我带你去教室。天不灭我,这个伎俩放在今天绝对是个笑话,上网一查,我就“网兜兜猪娃——蹄爪都露出来了”。
  
  那一年,我基本就呆在学校里,没回过汝南,连三姨家也很少去。我清楚,我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三姨几乎每月都去学校看我,给我送大米(他们那儿面食少)。她胖,个儿矮,每次去都是坐班车,由于车站离学校还有三里多地,她不敢装太多,背不动。有两次从教室里出来,看见她我就掉泪了,三姨背着大米,脸色蜡黄。三姨每次给我的钱不等:三块两块,最多一次十块。我很少吃菜,都说白米饭没菜咽不下,那是饿哩轻。
  
  那年,我的高考考场就在桐柏一高校内。桐柏一高在山脚下,风景的秀美程度不亚于江南。由于湿度大,蚊子特别多,还都是良种蚊子,入夏后,我几乎天天彻夜难眠。我的寝室在一楼,同学们都有蚊帐子,我没有,我不好意思跟三姨要钱买。高考前,高一高二的学生都放假了。有一天我跑到高一男生所住的三楼,发现一个房间的门没锁,除了上下铺的铁架子床啥也没有,我不由分说就把铺盖抱了上去。我知道,三楼蚊子相对少些,就我一个人,夜里还避免了其他同学的打呼噜。
  
  7月7号上午考完语文我信心十足,弄不好今年我能考上二类大学。午饭后我赶紧跑回寝室休息,我知道午休很重要,下午的地理我得考个高分,第二天的数学和英语是我的瘸腿。好像老天爷故意捉弄我,那一觉睡得我遗恨终生:当我一个激灵爬起来的时候,学校静得宛如死寂的坟墓,糟了,我睡过了。我飞也似地跑到考场,监考老师说,再过两分钟就不让进场了。我拿起试卷,脑子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我是怎么答完的,出了考场我就哭了。
  
  那年我的地理只考了41分,接下来的4门也考得稀里糊涂。不出所料,再次落榜。我的语文老师万分惋惜,那一年我的语文考了98分,桐柏县文理科第一名。报完志愿后我回到三姨家,天天下地帮三姨干农活。分数下来后我瞒着三姨,继续不声不响地干活。8月下旬我娘突然来了。我说了实话,然后三姨、我娘和我像死了人似的大放悲声。那一晚,三姨没做饭,几口人坐在院子里歇一会儿哭一会儿,直到很晚才睡。三姨一直懊悔没给我买蚊帐子,觉得一辈子算是对不起我娘了。第二天我娘就要拉着我走,我说娘我不走,我在这再复习一年,三姨也不让我走,赌咒说明天就上街卖粮食,给我买个最好的蚊帐。娘倔得很,三姨也怕她,最后我们还是走了,三姨把我们送到吴城镇上坐车,车走很远了,三姨还站在那里,摆手,抹泪。
  
  08年8月我娘走了,出殡那天,三姨哭得死去活来。她说我娘是她最亲的人,他们俩从小相依为命,我们家就是她的娘家。烧完“一七”纸三姨才回桐柏。那几天我天天陪三姨说话,一聊就是后半夜。三姨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姓杨两个,姓黄两个。除了最小的黄毛,其他三个都成家了。老大嫁到月河街上,家里不穷,但不当家;老二当爹了,怕老婆,有一次和三姨进城,一气儿坐到下车就是不买票,最后人家不让他下,还是三姨掏的钱。三姨说,老大老二经常埋怨她:让他们从小就成了没娘孩儿。每说到这里,三姨都泪水涟涟,三姨说我无话可说。老三是她带走的,按说该好些,但也不中。有一年,三姨盖房没钱,去银行贷款,正好碰见老三,三姨在这头办手续,她在那头存款,连一声“先借给你”也没说。
  
  三姨离开我家的时候求我一件事:让我帮她把最小的儿子送部队当兵。我说三姨你放心吧,我肯定尽全力去办。我通过同学把这事交待给了桐柏县委的一位领导,那领导答应的很好,说保证把小孩送走。兵快走完的时候三姨突然来个电话,说一句“没咱”就哭了。我问她送礼没有?她说送了,每一关都送了,花了一万多。我说姨你别哭,我马上想法儿。我把这事说给了省军区的一位领导,很快,这位领导给我打电话,说,让你表弟明天直接去南阳军分区找XX参谋长,随后把他的手机号发给了我。第二天中午,三姨给我打电话,说黄毛已经换上军装走了。我问她去的哪儿?当的啥兵?她说她也不知道,到时候黄毛会写信的。
  
  三姨送走了她的希望、她的寄托和向往,也迎来了她的尊严。她说海鸿,你表弟当兵走后,我在村上的面子大多了,连村支书过年时都来咱家坐坐,都问,恁外甥是干啥的?咋恁有本事哩?啥时再来了让俺也请他喝几盅。
  
  一转眼,我表弟当兵已三年,也转上了士官,我经常打电话教训他,叫他在部队好好混。我想,如果他转业时我再帮他安排个工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相信经过部队的培养,他的素质可能会超过他的哥哥姐姐,那样,三姨也就真的老有所养了。
  
  曹向春(海鸿)
  
  2011年10月8日
  
  

点评

小时候记得读过高尔基自传, 也是苦难人生, 看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发表于 2013-11-14 10:08
一篇文章两行泪,平平淡淡见真情。  发表于 2013-11-9 17:14
两文当一并读.看出汉书中《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  发表于 2013-11-7 2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向春爱人李军梅《三姨》的读后感
  
  向春每写一篇文章,我都是第一个读者。这篇《三姨》向春写了两晚,写一段给我念一下,写到动情处,止不住潸然泪下,抚平情绪后接着再写,前天晚上终于封笔,发给同学朋友,激起千层浪。这两天短信评论雪片般飞来。本来,我应最先写点什么的,无奈才疏学浅、文笔拙劣,又整日忙于琐碎的事务,至今没写只言片语。今早向春说,你也练练笔,一直不写就更写不出来了。
  
  电影《鸦片战争》的片头有句话至今记忆犹深:一个民族只有真正站立起来了,才能回顾她那悲惨的历史。对于个人也是这样。生活在泥淖中的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只是在默默地坚强活着,却无法把悲惨的生活讲出来、写出来。《三姨》通过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象面对面讲述一个沉重的人生故事,通过《三姨》让我们对社会、对人性有了更深沉的思考。
  
  我随向春经常去看望三姨,对她有近距离的了解。三姨自幼丧父,童年生活颠沛流离,为了吃饱饭,远嫁一个她从未见过的男人,本想从此能够过上好日子,但天不开眼,却又整日备受同乡妯娌的无尽欺凌,丈夫的软弱无能使她对生活近乎绝望。黄富贵的偶然出现让三姨又看到了一丝微弱的亮光,“在唾沫星子快要把三姨淹死的时候”,三姨毅然决然离开了那个让她痛苦不堪而又牵肠挂肚的家。没有了挨打受气,即使住在低矮的破岔子院,心底涌动的幸福也会溢出来,三姨知足。
  
  三姨坚信,只要吃苦耐劳一切都会好的。孩子是三姨最大的希望和牵挂,再苦再累也想让他们过好,特别是老大老二,三姨总觉亏欠他们,由于庄挨庄,三姨经常两家跑,去照顾他们。但四个孩子都不争气,没一个考上大学的。三姨又到处借钱给老大盖房、给老二买工作。
  
  文中的“同车之行”、“贷款偶遇”让人看到了底层人的可悲与可恨。但三姨的善良也会得到回报的,在向春的帮助下,老四当了兵,目光浅薄的村支书对三姨又刮目相看了,这给三姨灰色的生活照进了一抹阳光。虽然俗,却让三姨感觉到了一丝做人的尊严。
  
  这篇文章并不长,却以冷峻的笔触、不露声色地批判了人性的丑陋,揭露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悲哀。它的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直指心灵,让人心情凝重,思绪万千;它对底层弱势群体的深切关爱及同情让人动容;它同时还幽默地批判了现今的高考制度,“高考分数”残忍地束缚了一批在其他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放飞梦想的翅膀。
  
  文章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写人性的几个片段:车间年轻女工竟然欺负一个备受命运摧残的老人;几个孩子对母亲的不孝甚而责备令人发指!弱者再去欺负弱者真是人性中莫大的悲哀!也许现实社会中这种事例比比皆是,但我们要思考的是,谁来拯救他们?谁来拯救他们麻木甚至丑恶的灵魂?
  
  这篇文章极富文采却又不露痕迹,文字简练干净,口语式的叙事风格让人感觉很家常,像饱经世事、通达澄明的老友喝茶聊天。
  
  看似简单的向春其实不简单,就像这篇佳作。
  
  张艺谋说过,当年知青下乡吃了一点苦,回城后写了很多文章,农民受了一辈子苦,却啥也没写出来。
  
  为向春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向春好友刘耀强写的《三姨》读后感
  
  
  
  文章看到了,读了好几遍。本想写点什么,但总写不出来,一是感到无从写起,二是感到就此再作评论,无疑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你短信再次征求我的看法,我就多少说两句。不算正式评论,只是一点体会和感想。
  
  《三姨》最打动我的是对底层小人物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刻画。文章中三姨与几个孩子的关系,让人愤怒,让人悲哀!特别是银行贷款、与大儿子同车这两个片段。没有刻意的描写和论述,但无论谁读了,无不感到人性的丑恶、人生的无奈、人情的冷漠。三姨的生活是那样的不幸,但也是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存状态。看了你的文章,我想起张元、贾樟柯的电影。这两位中国导演的片子如《过年回家》、《站台》、《小武》、《十七岁的单车》就刻画了底层小人物的悲欢。一些正统人士认为其对人性丑恶的揭示是在诋毁社会主义,于是在国内进行封杀。但这几部片子在国外却受到很大欢迎,并斩获各项大奖。这些片子你不妨到网上找找,好好看看。这些片子我每每看,就感到心情很沉重。你的《三姨》也一样,我看了笑不起来,心里只感到难受。一顶蚊帐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为出人头地,远赴他乡求学,为上学编造善意的谎言,黄毛当兵后村支书想沾光、三姨出逃后却再次嫁入寒门、心情好哼小曲,这些读了让人很心酸,也不由得让人想起“命运”这个很深奥的东西来。你的蚊帐也让我想起当年的高考。高考那年,我记得,平时吵吵闹闹的寝室一下子冷清下来,就剩下我、你还有董保安几个人吧,任由蚊子叮咬,那一夜我没睡好。第二天,第一门是语文,我头脑发昏,好多题都做错了,只考了71分,没有及格。其实,一出考场脑子就清醒了,当即就知道错了。有一年,我们单位派人整理档案,当年的高考试卷我得以保存,语文现代文我全做错了,这让我很遗憾。其实,没睡好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云峰坐到我后面,他为了让我给他传些答案,考前请我吃了我生平从未吃过的煎包,并喝了啤酒。他请得实在,我吃得更实在,结果是享受不了,难消化,只感到脑子供血不足。当然,这是感觉。这些年,我有时想,如果高考时,像现在的学生一样到外面找地方睡,当晚休息好了,说不定可以多考个十分二十分呢。那又会是另一种命运吧?不过,也说不定,也许会像沙蒙一样,被调剂到师范学校,那今天又该是什么样子呢?你看看,我们的命运是多么脆弱,人生又是充满了多少变数啊!因此,我每每读到、看到《三姨》这样的文章,我就很感慨,心中充满了悲观,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了,认为一个人的命就该是那样,不要抱怨,吃苦是应该的,让你享福也是应该的。要知足常乐,珍惜福缘,好好享,不要胡作非为。
  
  《三姨》让人爱看,并不由自主地让人思考,想些人生、人性的东西。内容当然是第一位的,文章写得真实、充满了情感。前天,看贾平凹在北大关于散文的演讲。他其中提到,要写好散文,最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你的文章印证了他的话。此外,我还比较满意的是,《三姨》就像是你在说话,通篇是口语,很少修辞但又很有文采,只是这文采不是表面的,是让人慢慢感受到的。话说得也很随意,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用章法,一切都那么自然,让人感到很顺。话说得也很精炼,比如,有一年,三姨盖房没钱,去银行贷款,正好碰见老三,三姨在这头办手续,她在那头存款,连一声“借给你”也没说。就这几十个字,让人可以思考很多东西。叶圣陶好像说过,为文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很通俗的话把事物说明白,道理说透。孔子也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三姨》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我本来是想改天当面跟你谈谈《三姨》的。我总觉得,对好文章是不宜用文字评论的,除非这个人水平很高。可你的短信又来了,让我谈谈看法,你的心情我很理解,谁写了篇好东西,都想让朋友分享分享,谈谈看法,这就像做饭一样。接到短信后,我用手机写了一些,但感到慢,就趁空闲时间,不成章法地写了这么一通,完全是想到哪写到哪。写完一看,不像是评论,只是对你的文章解读了,这才是不应该的。
  
  这是一篇有思想的好文章。小人物,大人生。它让人心情沉重,心灵净化,心性向善,心境平宁。三姨过的那么苦,却那么知足,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不珍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力量——《三姨》读后
  
                                                孟会祥
  
  
  
  向春兄的《三姨》,前前后后,我读了数遍。向春兄嘱我写点评论,我真的写不出来。我被文章的真实所震撼,怔然失语。年轻时,总以为文章有不传之秘,有高度的技巧;年龄大了,对所谓的技巧都厌倦了,只有真实能打动人心,只有真实是最有力量的。
  
  每个底层小人物的人生,都是浸泪的。读向春兄的《三姨》,我又想起了我的姑姑,喉咙里就有哽塞的感觉。无论什么世道,小人物,总是生存不易;幸而生存,又难免饱受折磨。三姨幼而失怙,是与生俱来的不幸;远嫁他乡,又嫁非其人,加重其不幸;幸而她还有一股叛逆之气,再适黄家,唾沫星子换来了稍许的宽心。这样一个不幸的人,应该得到儿女的孝顺,那也算苍天有眼,然而没有,在银行与三女儿相遇那样的事,任谁当之,心里不凉透?她的不幸,一环扣一环,看似偶然,实在是在劫难逃。这就是命运!
  
  然而不幸的人,又往往多付出,少索取;重亲情,轻利益。艰难困苦的生活,让人纯粹、朴素而深沉。高考过程中,向春与三姨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实是两个底层小人物,拧住劲与命运抗争。向春抗争成功了,三姨的抗争,还远没有结束。
  
  向春兄其人真,真得让惯于巧伪的人受不了;其文真,也真得让人心跳眼湿。葆有这样的本真,就是赤子!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苍天还是有眼,向春这样的赤子,用白描的手法,近乎方言的语言,深刻揭露了底层的世情百态和永恒的人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6 01:27 , Processed in 0.894246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