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89|回复: 14

颜 默 论“今楷”创作四要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4 23: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论“今楷”创作四要素  
作者    颜 默

2007年夏—— 2008年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楷书委员会主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旭宇先生,两次主持召开楷书委员会会议,针对目前楷书在书法展览中被冷落的现状,如何创作出当代楷书——今楷,进行了倡导和专题研讨。而且旭宇主席在近几年来一直做今楷的创作尝试,进行了碑帖结合、诗书结合、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形成三个结合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南帖与北碑的结合,是他探索创作今楷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的今楷探索作品也给有志于今楷创作的作者提供了范例和启示。
笔者认为,今楷创作必须打破唐楷的模式化书写禁锢,以破旧立新的勇气,才能创作出时代楷书,只有创新楷法的用笔和规范化结构,才能使楷书真正走向创新的艺术道路。因此,今楷创作必须把握以下四个要素: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3: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要有雄厚的楷书演变史作基础。一千多年来的楷书艺术是创新今楷的基础和源泉。没有雄厚的楷书演变史作基础,没有传统书写实践经验作基础,创新今楷就成了海市蜃楼,创新今楷所必须的灵感和想象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全球现代化浪潮和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大量涌入我国,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打牢创新的知识根基,尤为重要。一切创新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传统,创新是苍白的,难以持久的。创新是将传统得以继承发扬光大的唯一途径,更是发展中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很好地继承传统,才能在今楷创新上有所突破,才能不断顺应时代向高层次发展。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以草书为例,开始有过不按规矩胡乱写的字。后来,张芝把规矩字的线条连起来;王羲之把能减的笔画减了;张旭、怀素有减有连;黄庭坚用点把连的笔画断开了,‘连、减、点’的笔法、结体、章法全有了。于是,草书就丰富起来,好看起来,美妙起来,成了书法这棵参天大树上的奇葩”(欧阳中石语)。从草书的形成可以看出,创新求变是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普遍性课题,无论是从尚韵、尚法,到尚意、尚态来看,它的基本方法都是从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中进行取精去粗,提炼整合,然后进行新的创造化俗为雅,不断丰富起来。每个时代的艺术发展都无法离开传统而获得历史性创新,因此,创新今楷,首先要有雄厚的楷书演变史作基础,今楷的创新,也是在重塑传统,继承传统,创新传统,丰富和发展传统。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3: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要借鉴古人的、相邻学科的创新经验。借鉴是创新的“路标”,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以“他山之石”,“攻已之玉”,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借鉴西方史学的第一个代表人物。胡适、王国维、章太炎、顾颉刚等一代史学大师更以西方现代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糅合中国传统史学之精华,奠定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同时也吸收了文化学、心理学、语言学、审美学、社会学等,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新方法。中国一千多年的楷书艺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楷书创新大家,如颜真卿、柳公权等等,都是创新大家,如今我们要在古人的基础上走出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创新今楷来,需要深研细究。要善于借鉴古人的经验,同时也要科学地借鉴相邻学科、西方艺术及创新方法。创新今楷也需要哲学思辩,只有当哲学进入到书法创新领域,用哲学思维反省创新今楷,今楷创新才能具有最完整,最严密的创新形式,只有当历史哲学成为人们自觉的思维时,今楷创新才可能成为人们在书法实践中应用的工具。当前,不断发掘出土的古代碑、帖、简、帛等各种资料,都为我们当代研究今楷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艺术借鉴资料。从甲骨、金文到民间书法,以至欧美现代艺术,都是书法家汲取研究的“养料”。还要从历史的、文化的、学术的大背景出发,关注书法的文化背景与时代发展,社会风尚、审美趋向与认识方式,将不同时期的审美形式巧妙地融入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之中,让今楷创新在实践中真正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只有把今楷创新方法植根于古典之中,反思传统,广泛借鉴古人,才能有所创新,今楷才能有所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3: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要找准创新“今楷”的切入点。今楷创新必须面对国人、面对未来、面对世界,创新要把握现代审美取向,汲古熔今,取传统之经典,破千年之陈规,才能取得创新成果。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今楷的创新具有多维性,首先要有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借科技之“梯”攀“创新今楷”高峰。毕加索言:“我讨厌抄袭自己,艺术不是进化而是变化”。一成不变的形式,意味着艺术生命的衰竭。任何艺术的创新都要经过一段艰难的历程,书法也不例外,今楷创新更为艰难。李正天在他的《艺术心理学论纲》引言中指出:“艺术的现代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心理时空中表现人们的内在情思”。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尤其注重情感的表现。创新今楷书法只有借助情思的基调,才能使创新书法抒发书家的胸襟气度和思想品性,只有借助于时代的审美取向,才能使创作的作品产生耐人寻味的魅力,创新今楷首先要站在国人的审美基础上来沟通东西方的审美观,找准国际性的审美形式,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借鉴西方现代性形式的东西。像其它艺术门类,如:文学、美术、音乐等,汲纳并进行了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与创新。书法艺术也正尾随现代文化思潮逐步与其他艺术门类接轨。受其影响,书法直接催生了现代书法流派的形成,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如果我们的今楷创新不能清晰的认识到,势必会阻碍当代创新今楷?在创新今楷领域要善于发现常人不易察觉到的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今楷来表达传统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创新今楷是通过传统书法与现代的审美形式给创新今楷上的定位。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3: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要多从生活实践中做创新思考。在生活中多体验、多思考、多观察,往往能够启迪人未经开发的睿智,从而捕捉住创新的灵感。自古以来,创新大家为我们树立了这种取之于生活,用之于艺术的范例。像王羲之书写《兰亭序》就是他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才在特定的境界下瞬间写出来的千古绝笔,张旭“闻鼓吹而悟笔法”;“怀素夜间嘉陵江涛声而草书益圣”;黄山谷见长年荡桨而悟用笔等等,都是在生活中思考观察,悟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辩证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各种事物和现象反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着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辩证法要求人们把事物放在同其它事的联系中来考察。因此,我们的今楷创新离不开生活,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对天地间自然万物,像小孩子一样有一种新奇感,从而使自己赋予一种想象力。像王朝闻先生在《新艺术创作论》中说的:“我有一种好玩的经验;在独处宁静的情况下,壁上的斑痕,也能引起我的注意。一经凝视,斑痕幻化成生动新奇的形象,平时构想不出的形象,此时都能出现在眼前”。这种现象恐怕在有些人中也曾有过察觉,没有及时用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也就付之东流了。只有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发现多变有趣的生活艺术,像“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等,都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借鉴到书法创作中成为至理名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借鉴关系。善于观察生活,是创新今楷的源泉之一,刘熙载说:“学书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像仓颉就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创造出象形汉字,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一种符号。创新今楷也要善于观察万物生长、组合运动的意象,善于培养感受万物形象后产生的审美情感,并善于用发散思维法把内心的情感与万物有机的融合起来,把传统的经典书法作品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化成创新智慧,再把智慧转化成创新成果。这种创新智慧关键来源于要勤思考,“多思”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是点燃创新之火的“燧石”。只有“多思”、“勤思”、“常思”、“善思”才能使创新今楷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走向创新。
今天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书法也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前提下,追求个性,追求变化创新的书风正在形成,吐故纳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创作“今楷”把握好其四要素及其关系,一定能创作出鲜明的时代今楷。
发表于 2009-2-14 23: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
发表于 2009-2-15 09: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了。
发表于 2009-2-15 1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2-15 11: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再收藏再学习
发表于 2009-2-15 14: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0 01:27 , Processed in 0.61935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